你的题目太模糊不清了,你说的“爱叫、自私、自以为是”到底是怎么展现的,他这种态度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具体发生过什么样的事件,我们根本不清楚。
因为你才上高中,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角度:一个孩子偏激,大概率是因为他经常触发防御机制。为什么会触发防御机制?因为他觉得他受到了攻击。
一部分小孩子本身就是喜欢试探别人底线的。这对于普遍内向敏感且在意边界感的二次元群体来说是一种侵略行为。他们本身是在遭受那些小孩无意识的侵犯的,他们在接受一种冒犯行为。
所以,我们做个假设:
你说的“爱叫自私自以为是”是一种“偏激”的防御机制,也就是他的“爱叫”有着这么一句潜台词-“你们莫挨老子”。
那么在这个假设下,有没有可能他是真的在防御别人对他的攻击,只是你觉得这种事情“不至于那么激动”。
比如你认为的“小推小攘”的时候,或者笑一下他贴着二次元美少女卡贴的饭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他正在接受一种类似于“歧视”的嘲笑,他的个人空间被别人侵犯了,他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了,他起身反击,还要被人说是自以为是。
甚至有没有可能他仅仅是因为喜欢看动画,就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被人孤立甚至霸凌。万一他选择反击是因为好好讲话根本说不通呢,人本身就无法摘掉别人的有色眼镜,难道他就必须甘愿被这种冷暴力或热暴力压制吗?有没有可能说得出“至于那么激动吗?”的人才是真的在自以为是?有没有可能当有人在想“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蛋,他怎么不想想自己的原因”的时候,其实这种想法的人是在自私地逃避自我反思?
假设完毕。我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视角,如何判断,你自己决定。
总之还是要说一句,先换位思考一下,把你的投射-也就是“如果是我我也不至于啊”的想法抛掉再去看问题,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得出一样的“爱叫自私自以为是”的结论。
编辑于 2024-05-07 21:29・IP 属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