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文章中都强调了交易原理的重要性。因为交易原理是解决我要在市场上赚什么钱的问题。而对于原理这个词的理解,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对你所交易的市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第二点,是你需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记得高中的时候学生物,讲条件反射的例子我的印象很深刻。讲的是训练一条狗,刚开始的时候,摇铃,狗过来就给吃的,次数多了,无论摇铃之后你给不给狗吃的,狗都会流口水。
我没有骂谁的意思,因为生物书上的确就是给的这个例子。那么我们把狗换成交易者:当市场出现一个现象,你进场了,就有钱可以赚。久而久之,你看到这个现象的出现,就养成了进场的条件反射,潜意识里就知道有钱可以赚。
这个时候,有两个可能:
一个可能:这个现象真的有逻辑能够赚到这个钱;
另一个可能:正如生物书上介绍的这个实验:有一个人在这里摇铃,交易者听到摇铃,进场,就能赚钱。当这个成为了习惯,交易者听到摇铃就会很兴奋,就会进场,这个行为似乎变成了不用思考的本能。而当某一次你进场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吃的,看到那个摇铃者从身后亮出了一把屠刀……这就是俗称的割韭菜,这个韭菜,不仅仅包括散户,还包括很多专业投资者,我记得好早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在北京,在东三环某个著名大厦的三十几楼的酒吧中,到了周六就是各个大佬摇铃的地方。
第一个可能,我们通常用的是演绎法。演绎法的好处在于,只要我的假设前提都是正确的,那么我所得出来的结论就不会有错误,层层推演下去,得到的就是正确的东西。用演绎法推演市场的弊病在于:如果你的假设前提给得太精确,这个前提就很难完全正确;而给得如果宽泛,结论就很宽泛,你就要有很大的容忍度。
第二个可能,就是归纳法所要面临的问题,既然规律是归纳总结出来的,你就很难接触到最本质的原理,这跟摇铃吃肉没啥区别,你知道摇铃大概率有肉吃,所以就去吃,这本来没有错。但是,你甚至不知道摇铃的人在哪里,所以你得时刻警惕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一把屠刀已经向你伸了过来。
所以,对于演绎法,一般还要求你心要很大,且忍耐力很强,能做演绎的通常能力都很强,通常都是相当自负的,所以做到并不容易;对于归纳法,因为总归是大概率,这意味着结果可能很难稳定,那么人碰到长期对的时候,就容易飘,我看到很多做量化的大概都是这么死的。所以做归纳法,你就需要处在一个时刻冷静,且理性的状态,而长期保持这种状态,要求一个人没有什么感情,时刻客观,是很反人性的,要做到,也并不容易。
所以我经常说很多人羡慕这个交易大佬那个交易大佬,那些长期不死,且都不错的,你只看到了人前风光,没看到人后的痛苦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