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
新天地淮海路音乐节演唱会
- 137 个点赞 👍
终于有人和我感觉一样了,偶有一次在其他平台提了一嘴,被围着骂我是黑上海的广东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口罩以后外资撤离、企业裁员,洋人跑了,失业的打工者回老家。大量小商户倒闭,小老板也返回原籍。本地有机会的家庭毫不犹豫选择移民。一个指标性的数据,银行上海分行的利润锐减,但三四线城市的零售客户增加。
第二,网购毁了实体店铺,外卖毁了堂食,都在家里窝着。全国各地的餐饮和商业品牌趋同,游客也不爱来了。
第三,房价跌了、资产缩水,大部分人对收入、未来的预期都是往下走的,不敢消费,人心惶惶。
第四,市中心老龄化空心化,政府把人往郊区驱赶,一到周末,上班的人不到市区通勤,路上便极其萧条,让人悲从中来的那种凄凉,如果你也曾被上海的烟火气和市井生活抚慰过的话。包括几年前对沿街小商户的清理,砌墙封铺面,城区花鸟市场的关停等等。
第五,还有工作的人都被剥削得没时间过日子。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又一次发挥作用,上海本地人已经被稀释为少数,海派文化土崩瓦解。并没有说农村出身不好,祖上人人都是农民。但这些人天天加班到半夜,准点下班成为一种罪过,用牺牲自己的人权搞砸整个就业市场,治好了大城市的小布尔乔亚病,自己最后也过劳死在岗位上,让资本家得利。更有甚者借着吃苦精神把自己送上意识形态的高地和神坛,为无能者开辟了一条新赛道,结果怎么样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演技。
第六,下层本地公务员升迁无望、消极怠工,上层走马灯似得换,都是来洗澡的,澡堂子将来怎么样,雨我无瓜。上海就是一个夜壶,需要的时候拿来接一接尿。这些年来帝都的空气怎么变好的,魔都的空气怎么变糟的?江苏充当了河北,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下图为今年年初的陆家嘴,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以上。
编辑于 2024-05-07 19:4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陈禾 - 101 个点赞 👍
上海中环之内的老城区,因为受到房地产高房价高租金的摧残
青年人都被撵到外环了;
官府也攒劲的往浦东海边挪产业;
所以老城都空了,
你去郊区,远郊;
例如嘉定安亭,七宝,松江区泗泾,
这种外环外地方,反而人山人海;
编辑于 2024-05-05 17:2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8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简素言 - 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泰国大象 - 30 个点赞 👍
我在四个小时前看了眼原题主的主页,发现他短时间内提了一千四百多个问题。
我想这个题主一定很好学吧,求知欲这么强。
不过我刚刚又看了下,他把关注的这个问题给取消了。
提了半天问题,为啥后来就不关注了呢。
编辑于 2024-05-09 08:02・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如水 - 28 个点赞 👍
上海的决策者有两个超级误判,第一人口限制2500w。第二 以为市区房价可以无限高,有钱人可以顶得住,没钱的人去填充郊区的人口密度,认为可以保持此平衡。
事实上,现在来看豪宅普宅垃圾宅跌幅其实是一样的,房子在这并不是像纽约的富人区、中产区和贫民区,而是传导链条,最终都要跌那么多的幅度,只是早晚。
上海的冷冷清清,因决策不对的责任要占一大半
发布于 2024-05-10 08:3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叶荣添的天 - 27 个点赞 👍
因为大家只是不在街上闲逛了,打工区还是极其红火的。
我个人的情况是这样的:
平时上班11号线,那个拥挤程度谁说人少谁就没长眼睛。
4.30开车走崇启大桥,高东收费站车多的限流,在路上上堵了6个小时,人都麻了。
家在江苏每次高铁回家都要提前5天买票,否则就买不到时间合适的。
九院看牙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人少,所有科室都是一大堆人等着叫号。
中午吃饭,商场的稍微有点好吃的地方全满座。
上海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打工之城,觉得人少是因为没有进入到打工人的生活里。
发布于 2024-05-07 16:1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Lvmarsa - 20 个点赞 👍
在问为什么之前,先要搞清楚是或者不是。我在一个普通周末去陆家嘴看一个小众展子,正大广场旁边天桥拍照的人都站得满满当当,你告诉我这叫冷冷清清?
你要是说春节冷冷清清那我没话说,大家都要回家过年。
发布于 2024-05-05 09:1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2wkVsr - 17 个点赞 👍
如果是原来的上海市市中心规划,商业商场要么市中心要么区中心化的话,
现在是小区域圈全面开花,甚至一个街道,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一个到两个生活商圈,所以如果不是生活在传统商圈附近的,都去离自己近的圈中心了,相信生活在上海的有这个感受。
其他地方的人来上海,肯定去原来传统商圈,就发现这怎么没人开不下去了,很简单,本地人不去了没人流量了。
上海这几年变化挺大的,各区都在深度打造提升居民生活体验的项目,你会发现突然旁边多了个小公园,遛弯的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春天的上海,真的是满目琳琅。
发布于 2024-05-08 08:1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海凝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图钉 - 15 个点赞 👍
上个月刚刚在东京晃荡了几天,老婆说为什么街上都没什么人,虽然不是新宿涩谷歌舞伎什么的地方。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没事回家呆着好像也是大部分大城市的现状了吧。
发布于 2024-05-08 16:4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暴力熊 - 15 个点赞 👍
上海徐家汇有名的商场,六百,今年2月份关闭了。据说这个商场有70年的历史了。
成为很多老上海人心中的地标。
同样的,大型超市沃尔玛、家乐福超市等关店的关店。
小型的连锁便利超市好 比宜德,前不久也倒闭了,全上海关店。
现在上海,还能有点样子的大型连锁超市,只有盒马、奥乐齐这种了,但是人气也是低迷的很。
其他的象很多餐饮连锁品牌,也有不少退出舞台。
商场、超市的衰落,代表着上海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化。
工作日,大街上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有在高峰期的道路拥堵,才显得上海原来还有不少人口。
周末,也只有少数的一部分人,去商城逛街。大部分人,往往选择窝在家里,躺着。
商家赚不到钱,除去房租,坚持个1年半载倒闭关店的很多;
普通打工人也没什么钱,除去房租,其他都得省着点用。
很多很多人都在为上海奉献了住宿费用。
而便利的在线购物,20元也可以点一个吃得饱的外卖,让很多人选择了干脆躺着。
当然,有些地方,还是很繁华的。
那就是医院。
发布于 2024-05-06 20:4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日小月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熋爸 - 13 个点赞 👍
商场密度太高了,就拿我们卢湾举例子,打浦桥日月光一直都很热闹是吧?但是南卢湾(打浦桥+五里桥)附近的商场在最近5年又开了4家,其中三家还是在一起轧闹忙(马当路站),这个是无脑复制地铁站上设置商业地产导致的。而在00年代,我们真要去逛街的话,一般直接去淮海路,因为往南只有打浦桥,但打浦桥当时主要还是吃喝、二手书店、各种路边小店等等。
其次就是大量人口迁离市中心,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们,搬家、动迁的有许多,这是城市扩张和房价的因素,但是也导致了如果大家要聚会,除非是要讲情怀,否则一定是取中心点的,那么这个中心点很有可能是中环外或者外环外。比如卢湾有好多人搬到松江的,那大家就七宝见咯,毕竟好多人的房子拿在了松江南佘山北。
最后就是前两点导致的烟火气的消失,人气最好的都是哪里?老破小和石库门,前者被前几年整治街面破墙开店干翻,后者卢湾的石库门除了淮海坊我都不知道还剩几个了。对比当初的打浦桥,现在的这些商场和街区是十分单调的,就是吃喝、舞蹈健身拉伸和二次元,而过去的卢湾有二手书店有花鸟市场有跳蚤市场有书场
编辑于 2024-05-09 11:3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3 个点赞 👍
冷不冷我不知道、说实话在成都生活久了的人,走到国内哪个城市我都觉得boring……到哪个城市都觉得,酒吧太少……夜市太少,疫情前在上海呆过几次,除了咖啡馆很牛、很多……其他都boring
编辑于 2024-05-09 02:5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黑皮大佬 - 10 个点赞 👍
浦西的市中心白天还是很热闹的。到了晚上就比过去冷清了很多。这是~动迁后遗症。
线上购物也冲掉了商场专卖柜的人流,现在去商场的人流多半是去吃饭、看电影的。
新开了很多地下的shopping mall,人流都在地道里消费,地表也就冷清了。
上海过去的夜店,本地消费者也不多的。现在外地人少了、外国人几乎没了。
街铺整顿也有影响。马路是干净了,烟火气也被扫没了。城市管理的专业度下降得非常明显。过去上海人灵活聪明的一面,消失殆尽。
老龄化其实不是问题,也可以理解是老人年轻化。所以消费者年纪大反而会客单高。 但问题是年轻人明显少了,感觉上海和朝气蓬勃渐行渐远了。
郊区的地铁站下来,本来就是黑灯瞎火的地方。
发布于 2024-05-09 06:3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写字娘舅 - 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居居 - 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百个人的江湖 - 6 个点赞 👍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是每一年都在增长的。
但是现在进来的外地人受到996的工作打压。天天上班2点一线。没有什么娱乐的时间,那么马路上能看到的人肯定还没有早些年那么多
编辑于 2024-05-08 00:1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展厅巡洋舰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阿扁 - 3 个点赞 👍
从人流的角度来看,天气好的傍晚或者周末去静安寺、陆家嘴还有徐汇滨江走一走,倒还不至于说到处冷冷清清。
但从地铁广告位的角度来看,商业广告的确冷冷清清。经济形势不好,企业不愿多花钱。
企业投放的广告,是切切实实的真金白银。去陆家嘴兜一兜,静安寺走一走,徐家汇溜一溜,你会发现地铁广告牌长期被大量公益广告占据着:相比于疫情前夕甚至疫情期间铺天盖地争奇斗艳的地铁广告,现在企业的广告预算普遍缩水了。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陆家嘴、静安寺、徐家汇作为上海的核心商业区,公益广告的占比一定程度上很直观地反应了企业花钱的意愿。
企业不花钱了,员工也赚不到钱,逛街消费的意愿也会消退,一些非核心商圈冷冷清清也正常。
发布于 2024-05-09 02:0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Jasper HU - 3 个点赞 👍
最近常去前滩,朋友说房子15万一平,再加上马上通机场线,买家变多了。准备把房子卖了去西虹桥买个大房子,靠着虹桥去哪儿都方便,重点是还能套现几百万现金在手上,炒美股。
虽然只是个例,但是你再结合最近的各种解除限购政策、以旧换新政策。
你品一品?
现在买房子的,就是一些头铁、想进城的人。
理性的人,选择高位(不那么高了)套现离场避险。
在南京也是类似的情况,把城中心6-8万一平的房子卖了,换到仙林大学城或者河西CBD对岸的岛上或者长江西侧的浦口大平层。
谁乐意天天挤在延安高架上?
把高价的房子卖给那些想进城的接盘侠,自己得到近郊的大房子和一大笔现金。
回答问题里面描述的“冷冷清清”,你如果五一在上海,上海依然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的“魔都”。
这里有全球的游客、全球的投资者、各种金融机构、各种服务咨询机构。
但是他们是掘金的,是过客,他们没有掏几百万在这里把自己交代给这个城市。
一个朴素的道理:去酒吧释放一下可以,但别把自己钱包丢了......
编辑于 2024-05-09 14:00・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买了一条鱼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xurenjie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138不能说的秘密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翡玉宝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岳霖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王陵暮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