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掰开揉碎,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古人起名小菜一碟
古人起名,不管花鸟虫鱼、寻常日用还是日月星辰,似乎张口就来,从不担心重名,毕竟方圆几十里也就那么些人。
随便一个字甚至都能成就一个佳名,李白王维,张飞赵云,孔鲤孙武,陈胜吴广……谁也没觉得不妥。

再看今天,是什么局面:
人多了,人太多了
自开天辟地以来,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一千亿了。华人按四分之一算也两百五十亿之多了。
就普普通通的一个“婧”字,同一时代单单在娱乐圈就有12个人同名(真人案例附后),还没算其他各行各业的。更别说那些“网红字”了,热门到死人。
2020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200万(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2018年1,523万人)。

每年少说都有千万新生儿出生,近十年新生人口增加近1.6亿人。
另一方面,备选的字还少了
再看下,我们有多少汉字可以选择呢?
2013年6月5日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共收录汉字8105个。
其中,通用规范汉字表 一级字表3500个,二级字表3000个,三级字表1605个,起名所用字通常来自于一级字表,去除明显贬义,不适合起名的100字(剩下约3400),少量出自二级字表,目测占到百分之十五(约500),极少量来自三级字表,约百分之五(约100),也就是说,个人观察起名常用字不外乎这4000字。
大家看看二级字表(部分)是什么概念,感觉一下有几个字可以用来起名。

同时,对名字的审美还提升了
上面说了,近十年新增新生儿至少上亿。然而,适合取名字的汉字就4000个,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与日俱增。
换言之,今天的家长再起名字,已不仅仅满足功能性的一个代号,名字还要传承“情、意、志”,抒发“精、气、神”,否则就是没品味、没文化、没追求,那就是新时代的张伟、李娜、刘静。
现有资源被大量开采
提到取名,都知道“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但书毕竟是死的,被先人用掉的字词越多,后人能找到好名字的概率就越小。除非新的经典、新生字、外来词越来越多。
诗经里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被林徽音用了;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被琼瑶用了;
道德经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被刘备玄德用了;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被钱玄同用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江疏影用了,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被白敬亭用了。
“怀瑾握瑜”被南怀瑾用了;
“沧海一粟”被刘海粟用了;
“吾日三省吾身”被陈省身用了。
……
人越来越多、可用字越来越少;
品味不断提升、资源却已被大量开采,剪刀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大。
起名不再是简单的“指物作诗立就”,
起名不能再拍脑门,DIY的挑战也日益增大。
从此以往,没经过专门学习的人,将很难为自己的孩子起一个体面的名字。
而姓名学或成为一门显学,起名也将成为3600行中需要培训、并持证上岗的一行。
阅读更多,请移步:
起名文章索引目录-起名方法论30篇 百家姓起名200篇 经典取名10篇 名字鉴赏20篇 公司起名200篇一文收尽 - 知乎
附:直观感受一下,娱乐圈名字里带“婧”的12人,未列出的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