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封人,大礼堂失火,得到消息,眼泪掉下来了,河大礼堂是开封的地标和情怀,千军万马的河南考生仅仅只是因为一张大礼堂的照片就对河大心驰神往,挤破头都要进的殿堂,对河大学子更是意义非凡,是他们的宝贵的青春记忆和精神家园。
大礼堂失火,可能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意味着河大和开封的分别不可避免,开封的衰落不可避免。
因为虹吸效应,资源总是倾向于越来集中,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人才资源。
河南大学迁郑,是这次失火的内在原因之一,也将成为这次失火的结果,河大会加速迁郑的脚步。
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有待公布,但是校领导必定是历史的罪人,这是板上钉钉的,尽管在微博上一副痛心疾首的姿态,终是难辞其咎,火灾是人祸,不是天灾,国保单位,责任事故,领导责任是跑不掉的。
说河大迁郑造成了大礼堂失火被毁原因之一,似乎有阴谋论的味道,不值得一驳,但是仔细想来,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河大迁郑,着力新建龙子湖校区,重点院系迁走,必然意味着对老校区资源和管理投入的减少,校领导层面的重视关注程度不足,资源和管理的缺失,势必会造成必要投入的不足,监管的缺失,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有些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根据我看到公开的招标信息,这次大礼堂维修的费用不过区区四百万,不及郑州内环的一套房子,以国内工程层层转包的德性,除去修缮所需材料、人工、租赁、机器台班的必要投入,文明及安全施工所需的人员、措施和器材,必然是不够的,这种土木砖石结构的建筑,失火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而河大对开封乃至河南的意义,自不必多言,而大礼堂对河大的意义,恰如天安门对于国徽的意义,是精神家园和图腾一类的存在。河大迁郑一事由来已久,出于各方势力的博弈,一直没有特别决定性的动作,直到最近几年,开封地位的日渐衰微,郑州作为河南一枝独秀的城市体的存在,大势所趋,迁往省会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河大90年代或者更早就有搬迁省会郑州的计划。金明、郑州都有不同的校区,但始终无法和明伦校区相提并论,这是由历史积淀所决定,而这硕果仅存的历史积淀,人文气息,集中体现在以大礼堂为首的民国建筑群上面,老校区是河大的灵魂所在,一如燕园之于北京大学。这次大火让大礼堂几乎荡然无存,烧掉了河大和开封本来就脆弱的物理联系,河大对开封仅存的留恋也几乎不复存在,加速整体迁郑只是时间问题了。早两年传出的消息,河大的注册地已经从开封变更为了郑州,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
至于河大迁郑的利弊,对河南,对开封,对河大的发展这是另外的问题了。
河大迁到郑州会不会发展的更好?理论上是可能的,大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资源持续和丰厚的投入,需要人才和交通的便利交流,需要配套资源的强力支持,郑州在这些方面毋庸置疑是要远超开封的。结果会怎样,这需要历史去验证了。
而开封有没有限制河大的发展?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弱势是客观条件,肯定是会有的,不然河大师生为何都颇有微词,貌合神离,迫切的想要迁往省会呢?
那么城市会不会限制大学的发展,而大学会不会促进城市的繁荣,又是另外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中科大和合肥的故事,而中科大和河南的关系,其中内情虽说错综复杂,不好评判,作为后人来看,也让人感慨,安徽的眼光、格局、魄力确实要比河南强。
河南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历史过于沉重,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的明白,而默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几乎对很多关系到他们的事情很难有发言权。有时候我也疑惑,大礼堂失火被摧毁,让人伤心落泪,可在洪流中,历史会怎么样发展,真的和我们有关系吗?普通人什么都做不了……
以前公知猖獗的年代,微博里面盛行一句话,“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公知们虽然令人厌恶,但是我对这句话是比较认同的,有些事情就是要被众人关注,被众人围观,不然所有的事情最终都会稀里糊涂的草草了事。河大礼堂被毁,究竟谁之过?真相很重要,但是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