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什么陈平不等式很真实,却有很多人嘲笑?

小侠无名
1个点赞 👍

先搞清楚陈平不等式的提出时间、比较地点以及具体内容。

陈平不等式压根不是汇率问题,而是底层薪金与购买力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2015的时候我去台湾地区做过交换生,做交换生的时候那边出了一件事引起了非常大的民生意见,叫做茶叶蛋涨价:从每个8元新台币涨价到每个10元新台币。当时人民币对新台币的汇率大抵是1比5,相当于从1.6元人民币涨价到2元人民币,涨幅25%,而台湾地区的人民似乎又很喜欢茶叶蛋,也无怪乎台湾地区的人民对此意见很大。

但是比较有趣的一点是,我对于这件事的直观感受是:非常正常。因为我认为之前8元新台币的茶叶蛋价格是偏低的。当时台湾地区整体的日常消费物价换算成人民币之后的价格整体上大约是比杭州这边高出三分之一。同时我和那边的教师交流的时候,他们给出的普通本科应届毕业生工资起步水平是在2-3万元新台币(真伪不知,这个我没法验证),也就是4000-6000元人民币,这和当时在杭州这边,大学毕业月薪3-4千元人民币的认知之间也是形成了约摸三分之一的偏差。

不需要考虑我当时对于两地实际物价和实际工资的信息是否准确,这个例子的关键点在于:在我脑海中出现了两地工资偏差比例与物价偏差比例相近的认知。这个点直接促使我当时形成了一个概念:在日常消费领域中,台湾地区的新台币购买力与杭州的人民币购买力差别不大。因此在我概念里,杭州1.5元人民币的茶叶蛋价格,就是应该对标台湾地区2元人民币也就是10元新台币的茶叶蛋价格,从8元新台币涨价到10元新台币是正常现象。

然而对台湾地区的人民而言,没有这个对比认知,他们的认知其实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茶叶蛋涨价了,工资没涨。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所以对于普通的人民群众而言,生活滋润这个概念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和物价之间的关系,人们总是会以自己所处地区的情况为基准在心里进行衡量。

陈平不等式的具体提出时间我不记得了,也懒得再去网上查了,但肯定是在疫情之前;对标的两地是印象里是上海和纽约,不过似乎后面有补充是上海郊区;具体内容则是生活水平更滋润,甚至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要明确的一点是:陈平不等式中的2000元人民币和3000美元,就只是2000元人民币和3000美元。一般而言,普通人对此的理解是月收入入2000元人民币和3000美元;学过一点经济学的人对此的理解可能会是月(类)可支配收入2000元人民币和3000美元;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是月个人消费支出2000元人民币和3000美元。

仅仅是一个金额的定义,就可以衍生出至少三四种说法,而这三四种说法对标的情形却是天差地别:在上海地区月收入2000元人民币相当于领最低工资的人群,他们一个月就真的只有2000元人民币的收入;在上海地区月类可支配收入2000元人民币可能是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他们拿着6-8千元人民币的工资的同时也负担着3-5千元固定开支(房租水电、工作通勤、社保个税等等),虽然从学术定义上,这些固定开支都应纳入可支配收入的范围,但对于这些在上海缺乏根基的年轻人而言却是无法自由支配的存在,所以考虑实际情况可以称呼其为月类可支配收入,属于收入不低但支出不自由的人群;而在上海地区月个人消费支出2000元人民币可能就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了,因为个人消费支出是不包括非义务性储蓄的,这是真的实打实地花了2000元人民币在个人消费上。

这三种说法有对错之分吗?没有对错之分。普通人关注月收入有错吗?学过经济学的人关注(类)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消费支出有错吗?不同的人群关注的点就是不同的,关注点不同就是会引发内容偏差。月入2000元所覆盖的支出内容和月消费支出所覆盖的支出内容是不同的,月支配收入和月类可支配收入仅仅一字之差更是可以衍生出天差地别的情境。

在普通人看来,上海月收入2000元人民币那必定是领最低标准工资的底层人民,而纽约月收入3000美元则一定不是领最低标准工资的底层人群,所以这个不等式对普通人而言必然是反常识的,这些人都比自己还水深火热那美国更低收入的人岂不是要活不下去?

如果说这个金额不是月收入而是可支配收入或者个人消费支出,那这个情况又复杂化了,单说一个房的问题:对于有房的人,美国要交房产税中国不用,但是房产税是不动产税,是政府税金,从学术角度上来说可支配收入应该要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不动产税,所以这个3000美元根本就不包括房产税支出,优势根本不存在;对于没房的人,房租不是税金,所以又不应该从可支配收入里面扣除,那就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还要包括房租支出,那日子怎么样都称不上一句滋润,若真的比美国3000美元还滋润,那听上去不叫制度优秀,而是更像比烂的pua。

我不知道陈平当时想表达什么。要我猜测,陈平不等式可能是想表达我国在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优势,面对衣、食、住、行、医疗、文娱等方面的支出时,对标国外可以少掉许多的医疗、住房等开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个人日常生活的消费。但问题在于,这明明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应该要有广泛的调查、严谨的论证、科学的叙述,而不是简单地以数字来陈述结论。滋润、水深火热这种用词,和2000元人民币3000美元放在一起,不仅没能表达出我国的体制优势部分,反而成了可能是比烂的暴论,从这一点上讲,陈平不等式是有错的。

所以真要说错,那还是错在陈平,错在身为知识分子却没有站在合适的立场上研究问题、宣传观点,也就是思想上脱离群众。我一直认为,这种宣传方式是错误的,是误国误民的,称不上爱国。这种脱离群众的思想,也是后面他在美国购置房产,生活居住的行为会被人民群众揪着不放的原因。至于疫情后的情况,倒也称不上先见之明,因为提出的时候也没说是将来。

发布于 2024-07-24 13:05・IP 属地浙江
唯德是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