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处于历史垃圾时间的人们是啥体验?

知乎用户
638个点赞 👍

这个问题满清道光年间的龚自珍回答的最好,在龚自珍眼里,在垃圾时间生活的人是最难受的。

龚自珍把世道分为盛世,乱世和衰世。满清时代在龚自珍眼里就是衰世。衰世看起来没有天下大乱,而且仿佛治世。但是这都是假象,就好像五彩缤纷的颜色被故意毁坏成黑白两色,彷佛是太古时代朴素纯洁的黑白色一样。又好像道路被破坏荒废,却又弄得好像太古混沌时代坦荡的大道一样。

吾闻深于《春秋》者,其论史也曰:书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观其才。才之差,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为一等。
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隳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在衰世的时代,朝廷没有能干的宰相和官员。军队里面没有能干的将军,学校里面没有能干的人才。甚至田间没有能干的农民,街上没有能干的商人。甚至连能干的小偷都看不到。没有品德特别高尚的君子,也没有品德特别低下的小人。

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

但是这并不是衰世真的没有特别出众的人才,而是真的有特别出众的人才生在衰世,也会被周围的人磨平棱角变成一个庸人。而磨平棱角的方法不是刀也不是锯,而是周围的人令人难受的苟且偷安的氛围对人的潜移默化,从三岁开始,到十岁到百岁直到把人变成一个毫无能力的庸人。

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于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

但是衰世并不是没有希望,真正有才智的人不会甘心在衰世被人磨平棱角,在精神上成为一个死人。他会努力造就治世,如果不能,也会努力争取作乱让衰世变为乱世来打破这个局面。而到这个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始,而这个难受的衰世也将终结。

才者度将见戮,则蚤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蚤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问矣。向之伦,聒有辞矣。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

也许龚自珍没有说错,在他写下这些文章的时候。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的领袖正在乡野间成长起来了。

编辑于 2024-05-26 00:05・IP 属地湖北
土方岁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