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
企图证明哈基米是大众愚钝产物的业余社会实验“爱好者”企图钓鱼,结果只钓到一群“志同道合”又恰巧闲得发慌的反串玩家的自娱自乐故事。
拙劣的钓鱼模仿罢了。之所以说业余是因为只看得到表面,根本没get到精髓。
哈基米这个梗之所以传开来,是因为赛马娘那首光听声音很可爱的二创鬼畜曲被用作小动物视频配乐,“哈基米”“哈基米”的复读让人自然联想出了一种仿佛在叫里面小动物的感觉。这是文字符号传播泛化中典型的化用流程。除了这个,还有原意蜂蜜和化用意小猫咪都是广义上让人联想到甜蜜美好的事物,它们的联想不让大众抵触。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然而我们的业余实验员就是这么爽朗开怀又大气,只知道费尽心思去伪造一个让人反感化用,竟然连一个条件都没碰到——实在和我小学做ppt的时候企图用百花齐放的翻页动画来吸引同学老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给个不太温馨的建议:如果想达成真正广泛传播的效果,可以寻找一个适合传播却具有争议的日文字眼作为化用词伪造基础,同样选取一个温馨可爱的化用意。然而最大要点就是日文本意在一个群体眼里是个绝对好词,另一群体眼里是眼中钉肉中刺,借助当代的性别性向阶级职场兴趣爱好等等各种群体对立现象其中一个,刺激该化用被一方二次传播被另一方疯狂抵制,用话题推动矛盾的转化,让是否应该化用的问题被掩盖,整件事成为群体对立的标杆——喜爱这个词的人觉得化用是对的,厌恶这个词的人觉得不该化用。
不过有了这场欧金金闹剧为鉴,这个本该完美的计划有没有人信就是另一回事了。
同时附赠一个没有验证的不负责任推论:搞出这玩意的人本身就是对哈基米化用现象不满的“高贵”二次元选手中的一员。这么无聊的事我没有调查的兴趣爱好,只能说谁有动机大概率是谁。
---16:25编---
这类小红书钓鱼项目其实不是孤例,拿我在贴吧看到的例子来讲,吧友们有少数好活,但大多对爆款钓鱼的理解相当肤浅,主要停留在套用“绝绝子”、“暴风吸入”这类热门词,语c一下潮感妹妹就觉得完事了。但其实这里误区很大,因为造成传播的关键压根不是这些词,理解上就错了。
话题感才是关键。
拿欧金金举例子,首先它日文本意基本上一票否决不用说,但哪怕抛开它不谈,这玩意其实也不会大范围传播甚至我们现在都不会因为太过逆天而看到。为什么?因为压根没给人传播的理由。
哈基米的发展路线:二创歌→小视频→引申义。
钓鱼佬欧金金:集美!欧金金是奶茶!冲鸭!!
词义本身就是负面效果还没附加值,姜太公钓鱼还有个钩呢,这简直就是在湖里打了窝指望鱼长腿爬上岸跑到你家报恩。有人知道都是因为自导自演逆天行径,随便拿个无意义词更毫无波澜。
实在太肤浅了。
哈基米的复刻确实有可能性。除了我前文提到的流量密码对立话题,高级二创、巧妙联想、有说服力的小故事其实都是方法。但这么搞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