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如何看待中国性压抑?

伊澄
545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不是性压抑,只是出于种种原因,中国青年男性在整体上严重缺乏雄性魅力,导致中国青年女性普遍难以对中国青年男性发情,根源性地导致了男女配对的失衡(它的影响其实远大于公众认知中的男女性别比问题)。使得青年男女普遍在恋爱与性行为上普遍滞后于西方开放国家而已。


种种原因主要指:

1.处于基层稳定的需要,官方对一切民间暴力的严格管控。它带来了良好的治安,但也使得社会普遍不认可原子化的男性个人的武力技能,但从动物性上讲这是雄性魅力及其重要的一环。最典型的就是长久以来对于正当防卫的严苛认定标准,还有对各种舍己为人式见义勇为的宣传,都是在强调对个体武力的压制,突出执法机关为唯一的合法动用武力的单位。

2.文娱产业的薄弱,长久以来中国男性的荧幕形象非常糟糕,主要特点就是被严重驯化。沉默老实的中年丈夫/父亲、单纯而愚昧的农民、油腻自私的职场男、卑微无底线的舔狗、弱小木讷的学生......剩下的,除了霸道总裁这种专门迎合女性幻想的虚构形象,大概就是刘华强那种杀人不眨眼的犯罪分子了——确实很桀骜不驯,只可惜过了头,成了反面角色的典型。总的来说,这些男性中不乏正面角色,甚至也有不少“平凡英雄”的刻画,但也大多逃不出被驯化的命运。被社会驯化,磨平了棱角,为生计奔波,为他人服务。

被驯化的角色,你或许会认可他,会因他们的故事而感动流泪,会称赞他们的牺牲。但让你发自真心的欣赏他的魅力,喜欢这个角色本身,很难。他们能是影视作品里的主角,但在现实生活里,却往往只是默默无闻的配角,甚至龙套。

大家都喜欢主角,喜欢那个顶天立地,威风凛凛,惩恶扬善的英雄。

这种长期占领荧屏的形象,久而久之就在大众的脑海中形成了刻板印象:就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的黑人基本都是口音巨重、头脑简单、香肠嘴、发型奇葩的配角,只能以女佣或厨师之类的角色登场,比如哈蒂·麦克丹尼尔。而现在,公众已经对威尔·史密斯、摩根·弗里曼这些能够扮演黑人英雄主角的荧幕形象习以为常了。这与美国社会中黑人地位的提升密不可分,但同样的,荧幕形象的改善极大地帮助了黑人在公众(包括不了解黑人的海外观众)中的形象。

——同理,长期缺少英雄角色的塑造,使得中国男性在社会文化上给人的印象同样是缺乏魅力的。

3.商业体育的薄弱,无需多言的道理,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强势,即保证了青少年有地方宣泄荷尔蒙,又带动了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70年代,面对长期生活在天主教保守思想下的学生高喊性解放口号的浪潮,法国总统蓬皮杜上任后就大力发展体育、艺术、娱乐产业,缓解了这一问题。


补充一下,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基本来自于我对欧美文化的接收和对比,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对自身动物性的反思。

说通俗点就是,虽然现在各种对立严重,但我相信人和人是平等的,无论性别、文化、种族、国籍等身份。然而可能是因为从小接触欧美的电影、游戏、音乐这类文娱产品比较多,我发现自己其实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潜意识地会将自己理想化的男性——顶天立地,威风凛凛,惩恶扬善的英雄,和欧美文娱产品中的男主角强关联。比如《刺客信条》系列里的艾吉奥、康纳这类一步步成长的男主;或是小李子在《荒野猎人》饰演的休·格拉斯,梅尔·吉布森于《勇敢的心》中的威廉·华莱士这种复仇者;抑或是《RDR2》里以亚瑟·摩根为代表的西部牛仔。

这些角色除开社会性的优点,各个都是雄性魅力爆表的——而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它完美契合了女性内心中,关于爱和性的动物性本能。可我在本国男生身上,很少看到雄性魅力的展示,虽然他们都是和我一样的学生或上班族而不应受到苛责。

但这足以让我意识到当今两性关系的问题所在了。


再补充一下。我没有说过雄性特质越强越能吸引女性,这东西不是正比例函数。雄性特质强不代表就具有雄性魅力,雄性魅力强也只是能契合雌性的动物性本能,但人的后天性格是能将其控制的。

编辑于 2024-04-30 04:08・IP 属地广东
腹黑的糕糕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