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在市场经济下大家才能摆脱饥饿?
没有市场经济就吃不饱饭,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 19 个点赞 👍
这里又有一些回答在用数据玩逻辑陷阱。
什么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和20年中国农民人均肉蛋消费来进行比较,妄图证明“苏联计划经济”比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优越。
居然还有人点赞。
基本的逻辑都没有。
要进行比较,起码你得是同一事物吧?
你要不要看看中国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均肉蛋消费水平,再看看今天中国的人均肉蛋消费水平?
上世纪的苏联,靠着乌克兰大吃饱之类的花活,让自己那少的可怜的一点城镇居民过上了半发达国家水平的日子,这就是你们这些没饿过肚子,生活在改开成就中的货色羡慕的计划经济伟大成就??
现在的一些人,就是日子过的太TMD好了,没有苦过,但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却又太陈旧了,结果他们得出了匪夷所思的结论,那就是今天的好日子,TMD是计划经济带来的,而今天社会的负面情况都是市场经济造成的。
为什么市场经济下大家才能摆脱饥饿?
这句话并不对。
其实准确的说法是:市场经济不一定能让所有人富裕,但计划经济一定会导致大范围的贫困。
至于为什么?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有很多,至今都没有定论。
这世界上人类无法理解的事情多了去了。
但是世界不管你人类能不能理解,它有自己的法则。
如果你想超越世界运作的法则,那么你就必须先对世界运作的法则“全知全能”。
你能全知全能吗?你是上帝?你是创世神?还是说你是AI?
如果没有人能够全知全能,计划经济就注定行不通。
根本用不着去看什么理论,活生生的人类社会实践就摆在面前。
但有的人,就是梗着脖子说“计划经济一定行!”
我衷心祝愿你们都过上计划经济的好日子。
编辑于 2024-04-16 13:3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5 个点赞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挨饿受穷甚至于饿死不少人,根本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本质上是满清制造的黑暗没有结束,是惯性的缓冲,是满清留下了大量军阀、强大的日本与美西方、1%识字率的教育体系、麻木而愚笨的民众。”,也就是 @奇棋 所谓的“三千年积累下来的无数黄金白银,全都被满清和民国败光了,搞得新中国成立时,整个中国没有一点资本”,跟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户籍制、农村公社等没什么关系。
因为脱胎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再加上外部的封锁,这就注定了,贫穷和落后将是新中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必然存在的显著特征。
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国家要创业创造,要发展建设,要赶超美西方,都需要时间。所谓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胖子,也好比一个新生儿,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都是这个道理。
还是因为旧中国太过贫穷落后,加上中国当时被美西方封锁,被苏联终止援助等原因,中国要发展,要赶超西方国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全体人民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把有限的利润(资金)和资源用于发展建设创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除此,别无他法。
试想,如果当时的中国人民不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创造一点财富就把它用来改善生活,把它吃掉用尽,国家没有一点积累,国家还怎么办工业,怎么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中国还怎么能够在短短三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在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条件下,建成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拥有自己的两弹一星和国防军工产业,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历程?
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虽然辛苦,也存在着饿肚子的情况,这是事实,但今天的人们,不能不顾当时的客观情况,而指责教员时代贫穷吃不饱饭,更不能跟着一帮坏到骨子里的某些人攻击污蔑抹黑教员时代。
教员时代虽说人们本不富裕,但比起旧中国,中国人民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工作生活状况,已经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了。这些,可以从中国人口的变化,人均寿命的变化等等诸多方面看到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只要是一个稍微有一点良知的中国人,都是不能否定的。
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用三十年发展重工业,三十年发展轻工业,又用十几年同时发展轻重工业,中国的生产力终于回到了历史正常水平。
我们也通过大量投入教育,使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1%,识字人口规范汉字使用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到2.67%。
大学生毕业人数,从1949年的2.1万人,变成了2019年的822万人,2020年的870万人,2021年的903万人。
满清276年的愚民统治,加上其漫长的缓冲周期,终于被共和国一扫而光!
看不到这些变化,只是一味地控诉那个时代贫穷,如果借用现在人们常用的一个词语表示就是,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发布于 2024-04-17 21:2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向旧世界猛烈开火 - 9 个点赞 👍
没有市场经济就吃不饱饭?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摆脱饥饿?
直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肉类消费达到24公斤,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东欧人均肉类消费酒从四十公斤上升到五六十公斤,莫非有人要说2020年的中国农民是处于计划经济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东欧是市场经济吗?
而更进一步,印度直到2022年,其饥饿指数和朝鲜相当,国内仍然存在极为严重的饥饿现象。下面是我之前搜集若干资料,这印度也搞了几十年市场经济,怎么不见拜托饥饿的苦海呢?
印度2020年的人均粮食在和中国1960年相当,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GHI)排名显示:印度在116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101位,比朝鲜、苏丹、马里等国家排名还靠后,属“重度饥饿”。是世界上饥饿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印度发育不良的儿童比例高达39%,是世界上儿童发育不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一半以上的妇女和四分之三的儿童都患有贫血症,
这叫没有饥荒?叫没有饿死?
中国网2015年4月13日讯 据巴西媒体4月11日报道,印度拥有世界总人口六分之一,但新生儿死亡率占世界三分之一。
最近一项研究指出,与更加贫穷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相比,印度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更加严重。6500万5岁以下的印度儿童发育不良,包括三分之一印度最富裕家庭的孩子。印度平均每天有6000名儿童死亡,其中2000至3000名儿童死于营养不良(相当于每年死70-100万左右)。发布于 2024-04-15 21:48・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鱼英 - 4 个点赞 👍
发几张图,大伙评价评价,想必70s末每日热量摄入低于东方大国的都是计划经济吧。
图1:《中国统计年鉴1983》 图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即著名的世界银行调查报告) 发布于 2024-04-15 23:3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哆啦56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黄鹏 - 3 个点赞 👍
我觉得这个命题不成立。
市场经济也会有饥饿,因为市场经济不意味着法律健全,政治民主。
反之,计划经济可能发展速度慢,但饥饿也不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下的饥饿可能和计划经济有关,也可能和原本底下的生产力和人均耕地面积少有关。
发布于 2024-04-16 09:1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用心阁 - 3 个点赞 👍
来吧,先玩玩你们目田派最爱吹嘘的形式逻辑。你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摆脱饥饿就要靠市场经济,或者没有市场经济就不能摆脱饥饿。然后你们特别喜欢举例苏联的问题。
但是,真实的历史是苏联80年代人均粮食产量是800公斤左右,人均食肉量70公斤,。苏联缺乏粮食的原因是当时苏联的肉类供应主要依赖牛肉,养牛的耗粮量是今天俄罗斯人主要吃的鸡肉的六倍,在饲料粮上有缺口。
然后在临近解体时,粮食困难是怎么出现的呢?因为放开了合作社,然后还给合作社外贸的权限。各种合作社把30%以上的粮食倒卖到国际市场,或者把粮食装船然后在公海上转一圈伪装成进口粮,以骗取苏维埃国家的黄金。
可见,苏维埃国家的粮食问题是推动市场化时没有加强监管带来的,有了市场经济反倒导致了严重的短缺。
发布于 2024-04-17 10:44・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遼東一寒儒 - 2 个点赞 👍
从茹毛饮血到星际探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历经磨难。伴随着人类的战争、抢夺、冲突和奴役,人类也在不断地融合交流和合作。自愿交换的出现,促进了分工合作。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思想的解放,大大地促进了自由贸易,人类在最近两百多年里创造的财富几乎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所有财富!在保护私有产权的前提下,自愿交易的市场经济被广泛地实践。市场经济给许多地方带来了富裕文明。“不合作不会富”,就是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是命令经济,是一种迷恋权力的力量。计划经济计划人的行为,试图将人驯化成为权力的工具,违背了人性。苏联的计划经济,将土地森林厂矿等重要资源收归国有,然后听命于一个机构自上而下的指挥调度分配。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却发生了饿死数百万人的乌克兰大饥荒那样的惨剧!“不服从者不得食”,就是计划经济。
编辑于 2024-04-16 09:48・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刘先生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逐光之花 - 1 个点赞 👍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包括自由竞争、市场价格调节、商品经济以及私有制。在这种体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这种竞争性和价格机制使得市场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摆脱饥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而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更有可能摆脱饥饿,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通过自由竞争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食物供应。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来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确保食物的充足供应,减少饥饿现象。
其次,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食物的价格反映了其稀缺程度,当食物供应不足时,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增加生产,同时也会引导消费者更加合理地消费。这种价格调节机制有助于平衡供需关系,减少饥饿现象。
此外,市场经济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这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通过引入新的农业技术、改进种植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可以增加食物的供应量,从而有助于摆脱饥饿。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唯一途径。政府的作用在摆脱饥饿问题中也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农业补贴、扶贫政策等,来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保障贫困人口的食物供应。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援助,帮助那些受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影响而面临饥饿的地区。
总之,市场经济通过自由竞争、价格机制以及创新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人们摆脱饥饿。然而,政府的作用和国际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解决饥饿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发布于 2024-04-15 15: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决定价格和分配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进行交换,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益。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市场经济进行详细回答:
1.特点: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企业在竞争中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激发创新和提高效率。
·个人自由:个人在市场经济中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自主决定生产、消费和投资。
·价格机制: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产权保护:市场经济重视产权保护,确保私有财产的安全,激励个人和企业投入生产和创新。
2.优势:
·高效率:市场经济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个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
·创新驱动:竞争激励企业不断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多样性:市场经济下个体有更多选择权,市场供给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需求。
3.挑战:
·市场失灵:市场经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不平等问题:市场经济下财富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需要政府调节。
·环境影响: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忽视环境保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国际比较:
·美国式市场经济:强调市场自由度,政府干预相对较少,重视企业竞争和创新。
·德国式社会市场经济:结合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注重社会公平和企业责任。
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中国市场经济仍面临着结构性转型、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发布于 2024-04-16 08:32・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家装行业研究室 - 1 个点赞 👍
市场经济不错,但是作为普通底层,你们的权力不足以是你们生活于市场经济当中的,因为你们不想为你们自身应有的和可以有的权力去持续争取,所以说你们还必须生活于计划指令经济当中,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的干什么,否则,不仅什么什么,那还要什么什么的,明白不
发布于 2024-04-16 09:43・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Space Rambler - 1 个点赞 👍
也不能说公有制经济就不行,只是两种制度下生产的终端产品不同,私有制经济终端产品是各种非排他性的物质财富,公有制的终端产品是排他性的个人闲暇时间、快乐的感觉感受等非实体产品。
发布于 2024-04-18 03:10・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石头 - 1 个点赞 👍
底层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因为可以让参与生产的人看到自己努力的直接产出和受益,因此积极性大。
第二(真正完整的、或者以市场为核心的)市场经济,革掉了特权阶层的命,少了这么大一个寄生虫需要供养,不仅大大降低社会成本,还在精神方面大大减小不合理的感觉。
有了这两点(为主)去提升真实价值产生、并且减少漏洞,就超过“吃饱饭”阈值了,还有富余量,可以多些享受包括养老福利等。
发布于 2024-04-16 12:3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chadui123 - 0 个点赞 👍
历史也同样证明了,全世界那么多的国家都在使用“市场经济”模式,只有中国是实现脱贫了,而其他的国家 包括有些过去还是发达国家的阿根廷这类的都在不断衰弱。“市场经济”只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没有我们国家在粮食方面的综合治理和控制,就算是完全照搬美西方那套,也无法养活14亿人。
发布于 2024-04-17 13:1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大傻Der - 0 个点赞 👍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它基于市场机制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主性: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拥有自主权,可以自由地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定价等。
2. 竞争性:市场经济鼓励竞争,通过竞争促进效率的提高和创新的发展。
3. 开放性:市场经济通常不设限于国家或地区,允许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4.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变动可以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5. 消费者主权: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对市场有决定性影响,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获得利润。
6. 利润动机: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推动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动力。
7. 私有财产:市场经济通常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个人和企业拥有财产的所有权。
8. 法治环境: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产权,确保合同的执行。
9. 风险与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需要承担风险,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其固有特点。
10. 动态平衡:市场经济通过不断的调整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这种调整是动态的,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包括健全的法律体系、透明的市场规则、有效的监管机制等。同时,市场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适当干预来纠正。
发布于 2024-04-22 20:31・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知无不言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璠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