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个回答

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即将试用,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你觉得AI能够取代医生吗?

36氪
7个点赞 👍

看到36氪的这篇新闻,可能很多网友在心里会感慨:这是不是意味着医疗体系又被颠覆?是不是大量的医生会失去工作岗位?是不是我们未来去医院,看到的将不再是白衣天使,而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人呢?

先说结论: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AI的辅助能够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这难道不是技术革命带来的正面价值吗,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提高生活质量。但AI的定位,至少目前来看,还是一种工具和辅助,不可能完全取代医生的存在。

我们来看一下“健康小美”的功能和优势

“健康小美”利用大模型对患者的多模态数据(如图像、声音、生物指标等)进行评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比如,通过分析你的声音和面部表情,机器人可能就能判断你是否疲劳,甚至推测你的心情状态。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健康评估,AI机器人的介入会较大幅度的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它还能根据个人健康数据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实际上,都不说AI机器人了,普通的免费大模型,只要你用好提示词,你也能获得AI提供的针对性的饮食、运动乃至心理调适的建议。这一点,相信用过大模型的人都知道。

未来AI机器人与医生的合作模式可能是什么

虽然“健康小美”看起来功能强大,但它真的有可能完全取代医生吗?目前看来,这还不太可能。AI机器人更适合作为医生的助手,处理一些常规而标准化的任务,比如数据收集和初步分析,从而让医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复杂病例和手术操作上。个人认为,在症状明确的典型常见疾病方面,AI应该也是有潜力给出80%以上概率准确的诊疗意见的。比如:

糖尿病管理:AI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血糖水平,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和运动指导。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还能减少因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皮肤疾病诊断:通过分析皮肤病变的图片,AI可以识别出常见的皮肤疾病,如湿疹、牛皮癣和皮肤癌等。

常见感冒和流感:AI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发热等)来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眼部疾病:AI在分析视网膜图像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儿科常见病:对于儿童常见的疾病,如耳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AI可以通过分析症状和病史来提供诊断建议。

但是,AI的诊疗结论至少现阶段应该仍需人类医生的监督和最终确认。

此外,AI的性能也受到训练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际上,将来医生和AI机器人的合作模式可能类似于现在开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虽然你可以选择自动驾驶,但关键时刻,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人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

AI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也是如此,虽然它可以处理大量数据,识别模式和趋势,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更多的还是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医生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判断力,是AI目前无法完全复制的。

最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社会和伦理层面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案?

引入AI机器人后,我们还需考虑一些社会和伦理问题。例如,数据安全如何保障?如果机器人的建议出错,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是审核机器人建议的医生,还是生产机器人的企业?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构建相应的法律和规范体系,确保科技进步真正惠及人类健康。

我是文昊,13年企业管理&数字化咨询从业经验,关注AI赋能,驱动个体和企业成长进化。如果对我的文章内容感兴趣,请帮忙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谢谢!

编辑于 2024-04-18 10:21・IP 属地江苏
文昊·AI数智进化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