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事件可能会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有一些标志,反映了国际关系基础,可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一、以色列对一国大使馆发动公然袭击,而且这种袭击,居然没有遭到联合国安理会的一致谴责。这代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损害。
这个后果其实非常严重。联想前不久,厄瓜多尔闯入墨西哥大使馆抓人事件,这反映了各国使领馆的特殊地位已经被削弱了。这代表国际关系的基石已经严重侵蚀。
二、安理会的决议已成一纸空文。
当地时间3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728号决议,要求斋月期间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停火。
以色列不但不停火,过几天反而变本加厉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安理会完全无能为力。
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美国,企图抛开现有国际体系的盘算。这与美国实质已经瘫痪世贸组织裁决机制类似。就是美国已经无意维护现有国际秩序。
不可否认,现有国际秩序是基于美国中心建立及维持的。美国在其中付出巨大代价,同时也收获了天量好处。但中美对抗以来,美国可能已经非常不耐中国搭便车的行为。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于中美对抗,美国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维持这套体系,收益赶不上支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但这套贸易体系的核心却是基于美国。
在中美对抗的叙事之下,美国内部势力可能已经无意维持这套体系。中国要么早做打算,要么与美国和解。看最近的一些事件,美国有破罐子破摔的迹象。
三、地区强国可能会蠢蠢欲动,世界秩序进入一个重组期。无人机、导弹等技术扩散,不少地区强国,获得了一些二十年前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技术能力。
而美国的治安战能力实在糟糕,这就形成赢得战争容易,享受战果太难的尴尬处境。现在伴随无人机、火箭弹、路边炸弹、简易导弹等武器装备扩散,分布式游击战实施的成本更低。甚至一些非国家组织都能发动一定规模的攻击,如这次哈马斯就是,还有巴基斯坦俾路支游击队等。
这说明未来各种地方势力,与全球化进程的冲突会显性化。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以及中美对抗叙事中的一方,其中利弊必须要好好掌握。
想到的就是这些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