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个回答

能不能对于公知实行劝降政策,让他们陷入内部猜疑中,起内讧。?

星空少年小王子
372个点赞 👍

我家访了一下题主,当然这个行为沾了点不道德,因为我没有就事论事,但是老实说我看了一下题主的主页,我原本肚子里积攒的一些讥讽瞬间消失了。

以下内容我并没有恶意,也许听上去有一些对题主的不尊重,毕竟把他的回答历史翻出来评头论足了一番,但是我想表达的其实是中国相当多的青年的思想困局,他们的观念与被propaganda塑造出来的虚假信仰。

出生在一个乡镇,但是天赋不错,按照华中地区的乡村的升学比例,至少在初中时超过了90%的同学,才能进入高中,但是由于华中地区的竞争程度极大,而且受限于一些家庭条件,更何况在很多个回答中,题主都表达了对原生家庭的反感,在重重压力之下,题主去到了一个普通的本科,虽然名头并不响亮,可能是在一个普通的三四线城市的名字中加了定位的本科,也就是某某地科技或者师范这样的学校,但是即使如此,题主依然是很厉害的,至少在家乡的邻居一圈,他都是少有的能进入本科的骄傲。

由于高中时对物理实在厌烦,两个刚体小球让他恐惧又愤怒,他完全不关心这两个小球如何运动,如何碰撞,质量如何,密度几多,所以选择了文科,在大学报志愿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的估分,选择了传播学,他那时一定立志做一个走遍大江南北的调查记者吧。

大学四年生活开始,由于家里无力支持,他申请了学贷,至少让他喘了口气,躺在六人间的下铺,在舍友的呼噜声与晚上熬夜打游戏的连麦声中,他偶尔盘算着未来要多少年薪才能快速还完学贷,偶尔思索着自己学的东西到底如何就业,他喜欢读书,哪些沾了些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品让他痴迷,他崇敬伟人,在他上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网络上已然开启了对公知的清算,他热情高涨得前往b站这个倒公前线,在各种批判的视频下留下点赞和评论。

各种基建日新月异,奇观恢弘无比,他愿化作一块儿砖,砌进伟大事业的基座,也想成为一柄剑,刺向美帝的心脏。

他毕业了。

第一份工作并不顺利,显而易见,在202x年的时候,传播学并没有太多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这个专业的开设的门槛实在太低,所以成千上万的高校一股脑地扩编扩班,设立了一个个新传学部,看着人均沈逸的就业指导老师夸夸其谈,他有些许落寞。

他选择了和专业并不太对口的工作,虽然工作强度比较大,而且管理层也相当草台班子,但是他依然善良,尽自己所能得帮助别人

就像他在知乎积极的给别人建议一样,可行性先放在一边,但是可见他的一片赤诚。

当然,现实不像小说,他最后也无力对抗资本的剥削,虽然没有思考为什么好像没有任何人能够帮自己撑腰,为什么自己在资本的面前似乎有点我为鱼肉的感觉,但是至少他还年轻。

其实大家的诉求都是一样的,就像我之前一个阅读百万的回答,其实我也没写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共鸣就是很大


很抱歉哈,翻了题主这么多的历史

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针对题主,而是我们的青年现在就是在宏大叙事的边缘呈现一种叠加态

他们愿意认为打倒了美帝,世界就是一片光明,好日子就立刻到来

但是你问他那你能去国有企业的某个萝卜坑么,他就没什么话讲了。

生活的压力很大,但是对他来说,他其实是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他会认为社会是自己的后盾,但是每一次的风吹雨打,又都得自己扛着,也没见一把伞或一双手。


在面对公知,他很兴奋,他觉得自己在对公知的讨伐中仿佛

这个一剑封喉的男主

然而实际上

他实际的地位更像是在街上围观的这群人,似乎美帝的崩解的碎片下一秒就会砸向他们。

我说实话,我没什么恶意,来知乎这一年,我认识了不少人,尤其是来了澳洲后,甚至还认识了一位留学期间就大价钱买了房子,直接出租,投资了个start up的年轻人,家庭背景当然也是沾了点色儿的。

也认识了在普通的十八线小城中网络搬砖一个月8百的躺平青年。

老实说,我并不是说公知好不好,实际上真正的那批公知你可能都闻所未闻,集中在法律,新闻这些接触的社会阶层极其复杂的人群,至于高晓松,就纯属是人造的曼德拉效应了,高晓松在当年是名牌的粉红。

其实我希望像题主这样的热血青年,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生活上,先和生活对线,再思索这些舆论战争更好。

总之,我是很佩服题主的,没有任何阴阳的成分,我很认真的祝好。

发布于 2025-02-09 17:39・IP 属地澳大利亚
平江故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