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丰富的物质,启蒙的思想带来文明的演进。那些门阀阶层里的在斗富,不会管路有冻死路。那个时候自耕农还不如地主的农奴,农奴是他的劳动力,不会让他饿死。自耕农面对天灾,就可能是失去生计,好比买了烂尾楼一样。革命电影里,走街串巷卖报纸的小孩子,看着挺可怜,很多人恐怕连这个生计都难。
很多人答主自己是跨越了阶层了吗?字里行间里流露着优越性,京剧《红灯记》里有一句台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底层父母往往经历过物质匮乏与社会边缘化,将“吃苦”视为成功的唯一路径,也没有太多的条件给子女安排未来。如果不打压,天天活在白日梦中,孩子长大了会更承受不了。
加上“望子成龙”式的环境,他们要鼓励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避免在未来在社会中“吃亏”,因此用打压来强行灌输“危机意识”。许多底层父母自身在童年时可能也遭受打压式教育,这种模式不过是被无意识延续。
要说控制孩子,为了自己养老,可能也有,更多是时候底层的子女别说自成立业,活着都难,农村有多少留守老人,这些老人真期待子女养老,当他们老了,弱势了,其实是对于未来子女如何,都无能为力。
人对于痛苦和不安会选择遗忘,哪怕父母对自己很好,但是因为各种不顺和无能为力,吞下了良心,自己在未来苟活,父母在故乡老死。
早些年信息隔绝,很多底层人其实没有多少想法,接受了这样的活法。随着网络的出现,信息的流通,物质上的差别,压力下的窒息,未来只能躺平不要孩子。不然的话,还是会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