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组合拳。
郑州去年商品住宅卖了9.7万套,比22年的7.1万套有37%的增幅。
问题是18年时郑州有年销33万套的巅峰。
18年郑州土地出让金1063亿,21年还有965亿,去年是236亿。
说腰斩都不准确,砍到膝盖了。
而且就算这236亿里,多少是活钱多少是死钱,也很难说。
在22年的22个重点城市,地方国资在拿地金额里占42%、央国企占37%,而民营房企仅占16%。
去年很多地方的数据还稍稍好看,那是因为22年的数据太难看,加上23年三四月有波小阳春。
从整体数据来说,各地都在坑里躺着,只是躺的时候仰卧起坐了一下。
那还是老问题,地方财力半壁江山塌了。
郑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在1100到1200亿水位,那边厢千亿的卖地收入砍半再砍半,亏空。
郑州肯定是不甘心的。城镇化率80%,隔壁武汉85%。
在官方视角看来,就是还有起码七八十万人可以往城里塞。他们得买房,他们怎么能不买。
但他们还真不一定买。
一是跃进式建设的库存。
二手房挂牌量就15.6万套,出清周期30.8个月,郊县房产库存出清38.3个月。
二是居民仍处于化债期。
就算按官方数据,郑州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5.3%,也没赶上GDP的7.4%增速。
三是河南的小润。
人多、产业结构不强、户籍和省级发展政策受限,去年常住人口少了57万人。
河南年新生人口曾经突破200万,17年还在140万,去年69.5万。
本身青壮年和中产就在往外跑,育龄世代又不想生也生不起,哪来闲钱去接你的房地产库存。
所以那些纸面上的“待进城人口”,我个人觉得,是虚的。
河南和很多中西部的泡沫不会走低价出清,因为自然买盘撑不住,只能直接转空城。
所以“以旧换新”。
河南今年定了“卖旧买新、以旧换新”,目标年内完成1万套。
郑州的金水区郑东新区是示范。

说白了:农村人口不愿负债进城、年轻河南人在往外跑;
那你们这些已经持有本地房产、经济和社会关系都固定在本地的,你们买。
想办法把存量里的钱“勾”出来。
形式上会补贴、会官方出面收旧房承担一部分成本。但核心始终是努力托房价。
因为现在的真实成交价是撑不住很多房主的换新的,旧房起码打六折。
有多少人会陪政策玩,难说。
还是那个观点:中部省会的最大压力,是要以一省一城,和东南两大城市集群竞争。
买郑州的钱可以买佛山,而佛山靠着广州和大湾区。再怎么以旧换新,买房人还是负债,那为什么不去人口和投资流入地负债?
不过政策工具箱里也没啥玩意,能有一招是一招吧。
总之,年内1万套,和“30天烂尾楼全复工”类似,新令。
那自然要有相应的“清朗”环境,要给予本地楼市正能量。
所以你看我不是唱衰抹黑啊,我只是基于个人主观信息得出的分析,不作事实参考。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