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失独女性达 288.8 万,未来还将快速增加,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1条评论
查看全文>>
媛神信徒 - 1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几桶人 - 125 个点赞 👍
看到这个问题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刚刚才反应过来,为啥是失独女性,不是失独人群呢?按照我对失独人群的理解,就是曾经有孩子,但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孩子的人群。这种情况不应该是基本男女均等吗?题主专门提出失独女性人数,是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吗?失独人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外加敏感的社会问题。突然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承受的苦难真是太多了,总是短暂的快乐伴随着长长的伤痛,都挺不容易的。朋友们,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吧。。。。。。
发布于 2024-04-12 13:1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小小 - 53 个点赞 👍
拒绝解读。
一解读就是变向劝你生二胎和三胎,徒增世人焦虑而已。
放过独身子女家庭吧,毕竟他们已经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一个“接盘侠”了,多关注一下那些丁克家庭,多关注一下那些大龄剩男剩女们,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生力军”。
要想解决中国的人口负增长问题,还得参考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要从体制内抓起,党员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党员争四保三,公务员和事业编争三保二;一胎、丁克或不婚主义者,坚决踢出体制。
要勇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看看银行、烟草,电力,石油等,绝对的“近亲繁殖”,说得理直气壮一点就是“内举不避亲”,外举全是仇。
至于普通老百姓(体制外),三胎奖励事业编,四胎奖励公务员编,五胎授予英雄母亲称号,并抚养教育国家全包。
只要政策到位,抢回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殊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印度阿三连我们的生育尾灯都看不到。
发布于 2024-04-12 11:50・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蒋小坏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uxuyou321 - 22 个点赞 👍
为什么古人说多子多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你不能保证你的孩子绝对能活的成年,古代皇帝夭折的孩子屡见不鲜
只生一个绝大多数是独生子政策的影响
这个是政策所造成的原因所以该国家赔钱了
我记得那时候生二胎是罚款的所以可以将罚款的钱补给失独的人,给他们一个养老的保障
当然如果如果说生二胎罚款的钱已经被用光了,那我只能坐着看了
编辑于 2024-04-13 08:1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五局三胜 - 21 个点赞 👍
生而为女人,在生育这个问题是真的好悲哀啊。
从青春期开始,要处理每月一次的月经,没痛经的还好,有痛经的真的生不如死,我还看见因为痛经切除子宫的。
生育期,怀孕真的是外来物种入侵一样的感觉,早期身体排异反应,呕吐,激素异常导致身体不知道哪里难受的难受。晚期,孩子大了身子重了,孩子一脚踹胃上了,要吐,一脚踹膀胱上了,要尿。
哺乳期,涨奶巨痛不能吃抗生素,生生揉开。喂奶,抱着胳膊疼,躺着喂腰痛。孩子咬破乳头,不喂涨的慌,喂了痛的慌。
养孩子不说了,毕竟爸爸也可以。
等到晚年,看着问题,失独女性,就是男性比女性少,因为男性失独可以找个年轻的再生,女性过了生育年龄,生都生不了了。
发布于 2024-04-13 10:5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云月 - 18 个点赞 👍
我觉得孩子失去父母会比失独更恐怖。
我和我老公都买了保险,如果我和我老公其中一人发生意外,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可以拿着意外险赔偿独自抚养儿子长大。
如果是两个孩子,我不敢想剩下的那个人会过得多么艰辛。
发布于 2024-04-12 22:08・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小也竹 - 16 个点赞 👍
在以前,鳏寡孤独者一般都会过得很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至少经济上不会太难受。网络高利贷虽然说危害千千万,但是存在即合理,高利贷也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如果说穷困潦倒的老人过不下去了,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借高利贷来维持生活,毕竟没有什么软肋,通通不还就行了。现在不结婚的越来越多,而且以后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老年人撸口子会变得越来越普遍,网络高利贷也会变成功大于过的东西。
发布于 2024-04-13 00:59・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防腐管干部 - 11 个点赞 👍
年轻人发现这样一群老人,没有孩子的掣肘,养了宠物,每天日子过的非常逍遥。
虽然她们会因为失去孩子在家里暗暗伤心。
但是多数在外人面前不会是这样的。
当年轻人发现人生还有这样一种活法
同样的,当年她们想要生,却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再生,是不是要补偿。
发布于 2024-04-13 10:3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0 个点赞 👍
未来失独迅速增加,意味着即使二胎、三胎开放,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
2002-2011年放开双独二胎,至少13年。
2013年放开单独二胎,距今已有11年。
2016年开放全面二胎,距今已有8年。
2021年开放全面三胎,距今已有3年。就拿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来说,这些遇难女孩子14岁左右,2009年左右出生,她们的父母大概率是80后,正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2002年-2011年陆续开始双独可生二胎
2013年开放单独二胎(那时大宝4岁左右)
2016年开放全面二胎(那时大宝7岁左右)
2021年开放全面三胎(那时大宝12岁左右)虽然二胎政策逐渐开放,但这些父母大多坚持认为独生子女好,认为独生子女不孤独,不需要兄弟姐妹,不生二胎,让孩子也做独生子女,享受父母所有的爱。
独生子女思维惯性、习以为常、自我感觉良好不生二胎,导致此图情景 就拿双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不愿生二胎的,就不仅仅是失独问题了,还是整个家族的绝户。
子女在生育前失独率5%。代代独生子女8421,家族一代比一代人少,总有一代要失独丁克不育,进入绝户行列,被自然选择淘汰了,按现在说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编辑于 2024-04-13 19:3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菊石之海 - 9 个点赞 👍
288.8万,这个数字代表的是中国的失独女性--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唯一孩子的妈妈们。失独女性指的是因独生子女意外死亡或失踪而陷入困境的女性,她们面临着身心双重打击,不仅要承受失去子女的悲痛,还要面对养老、经济、精神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解决失独女性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议题。
数据显示,失独女性数量规模将继续扩大,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育意愿下降、生育年龄延后等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生育或不生育,这导致了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大,失独的风险也增大。
从源头上说,如果不解决女性选择推迟生育或不生育的根本原因,这个规模我觉得还会持续不断扩大。
发布于 2024-04-12 12:3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uuiu - 9 个点赞 👍
一个不生就没有失独风险了。
我们那边某个人。儿子儿媳孙女老婆全走了了。(他在干活,家人旅游车祸)现在他70多岁有两三个“女朋友”
有啥好看的。失独的我们那边很多。有孙子的带孙子。没孙子的领养(买)。对了,现在科技厉害了,隔壁有个失独母亲57岁生子。
没有孩子的人没啥感觉。但是有些人有了孩子后孩子没有了就去非法购买,或者冒着生命危险再生一个。这是我一直不理解的。
我们那边还有一个车祸。一个去世老头有4个子女。包括他的外孙5个人,他们为了去找道士什么解梦,一锅端了。
发布于 2024-04-12 14:4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努力吧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炖肉狂魔苏东坡 - 7 个点赞 👍
以后养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对女性来说。相对来说,女性寿命比男性长,而且通常情况下,中年男性相对于中年女性来说还是可以找到比他年轻的女性结婚、生子,然后养大后,大概率还是能养老送终的;或者有年轻的老婆送给。但同龄的女性很难找比自己年轻的男性(除非很有钱很优秀),而且上了50的高龄,不管客观主观条件下都不太可能生养孩子了。所以这波人的养老是个大问题。
既然养老是问题,(其实我觉得养老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吧)。养老行业应该是个有潜力的行业,会缺少大量的工作人员和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大家有兴趣有时间的化,或者对这行有兴趣,对老人有爱心的人,可以考虑去学个老人护理证书,以后肯定好找工作。我看现在照顾老年人的保姆都很紧缺,我们家乡一些老人想找保姆都找不到人。
身体健康最重要,不管处于多大年纪,还是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吧。等到老了时,如果能够生活自理,如果没有病痛,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发布于 2024-04-13 12:35・IP 属地澳大利亚查看全文>>
紫紫墨 - 6 个点赞 👍
202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达到历史最低点。
人口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在焦虑不安。
失独女性达288.8万,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人口出生率,让年轻夫妻多生孩子。偏偏年轻夫妻生育意愿不强,生一胎免为其难,生二胎要多次动员,生三胎谈都不想谈。
不从源头上解决年轻人的实际问题,单纯的鼓励生育,效果不会明显。不从教育,医疗,工作,养老等几个方面着手,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啥好办法能想出来。
当年提出,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口号喊的振天响。当年的村干部就是村霸的代名词。人事不干,催粮催款,结扎下环。上吊不夺绳,喝药不夺瓶,牵牛扒房搞得人心惶惶不安。那些响应号召,生一个孩子的人,现在都老了,打工也没有人要了,他们只有一个孩子,成家要赡养爸爸妈妈,岳父岳母,有可能是爷爷奶奶还在,这么多老人,让两个年轻人去养,可谓压力山大。国家应当兑现当年的承诺,切实落实独生子女政策,尤其是对失独女性特殊照顾,不能让好人吃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还有,查查当年的村干部,有几个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是生一个孩子的。可以说他们中的80%,最少有两个孩子。
发布于 2024-04-12 22:34・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观海听涛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5 个点赞 👍
独生子女多的时候大概是80年代和21世纪初吧,在这之前计划生育可厉害了,就算是几个月大肚子的抓到都要啦你去引产。想想那时为什么这些残忍。记得我小时候,我和我妈妈为了躲计划生育,好几晚都是睡到好久没人住的破房子了几天了。就那一天早上,早早起来回去煮饭,就来了几个人啦走了,真是太可怕了。那时几乎有编制事业的都是一个孩子吧。上有4老,下有一小,一亿多的独生子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现在随着生育水平的不断下滑以及生育年龄的延后,未来独生子女面临的死亡风险将逐渐上升,进而导致死亡独生子女母亲的数量将持续且稳定地快速增长。
发布于 2024-04-12 14:4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地球百子100 - 4 个点赞 👍
中国失独女性数量达288.8万的数据意味着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社会问题正在逐渐凸显。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失独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普遍存在,也反映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后,其深远影响开始在社会层面显现。
面对这一数据,有几个问题亟待我们关注:
首先,是失独女性的养老与生活照料问题。失独女性在晚年失去了子女的支持和照顾,她们面临着经济、生活和情感上的多重困境。如何为这些女性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和生活照料,是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其次,是失独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失去独生子女对她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因此,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也是社会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融入问题。由于失去了子女的联系和支撑,这些家庭可能逐渐与社会脱节,产生孤独感和边缘化。如何帮助她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区活动,建立新的社交网络,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是政策层面的调整与完善。面对失独家庭的困境,政府应当从政策层面出发,制定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应当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生育政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综上所述,中国失独女性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乎这些女性的福祉和权益,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施策,为她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布于 2024-04-12 15:22・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3 个点赞 👍
我一直听过一句话
说什么
男人只要想 xx岁之后都能有孩子
这是事实不?
是事实
但是你想过那些男的年轻的时候(40之前)为什么没孩子
因为穷
年轻的时候这么穷 难道到了 七老八十就能富了(得中彩票吧)
就离谱
所以问题把生育焦虑只传导给女性
你知道为啥不
对比男的 女的因为被恐吓而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的可能性更高
有种话 叫 你生都生了只能咬着牙往前走 很少极端的因为经济压力导致的情绪失控把孩子推下楼
然后一个悲剧家庭就诞生了 一个压力大的母亲 一个能力弱的父亲(这里还算是靠谱的哈) 一个被恐吓生出的孩子 一个畏畏缩缩 担惊受怕的家庭(怕失业 怕孩子生病 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 后悔人生就这样了 )开始不停的抱怨 企图通过孩子能回本(青春的本 生活不如意的本 养老的本)
但是这种家庭养出的孩子
他可怜不
我也想要幸福 但是我知道自己没能力 还有原生家庭的心里创伤 能养育好自己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所以我从没想过再去害一个人
孩子应该是一个家庭准备好而去迎接的小宝贝 不应该是被恐吓而出生的工具
种啥因得啥果 很公平
编辑于 2024-04-13 07:05・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2024 - 1 个点赞 👍
♀️伴随内生性低生育逐渐成为主导,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生育年龄进一步推迟,生育水平降低和生育数量减少,只生育一个孩子的高龄妇女比例逐步增加,而当其失去独生子女后,再生育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终身失独”风险增加。由此带来的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可能会更为迅速地增长。
♀️现在中国女性晚婚晚育规模持续增加,生育意愿下降,有的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甚至不生孩子,中国失独女性数量持续增加,晚年养老成为一个问题,对她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国家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以及失独女性的晚年生活。
发布于 2024-04-12 11:4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小月儿 - 1 个点赞 👍
这个数据涉及一个相当敏感和复杂的社会议题。
失独女性是指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性,且无法再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这些女性就被称为“失独女性”。
这一数据显示失独女性人数已经相当庞大,并且未来仍将继续增加。
失独女性可能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尤其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责任,因为她们可能成为家庭中唯一的后代,需要承担照顾父母和家庭的责任。
会面临着孤独、焦虑、自我价值问题等心理压力,特别是在传统观念依然较重的地区。
意味着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给失独女性,包括心理咨询服务、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等。
发布于 2024-04-12 11:3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云澈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26 个点赞 👍
还是想想这背后的原因吧。真的不要再用这些数字来当宣传生育二胎、三胎的工具了,往人家伤口上撒盐,真的是太残忍了。
女人50岁以上,不太可能再生孩子,男人50岁以上,找一个年轻的,可以再生一个。
我这里注意到一个数字:
研究显示,当前50岁及以上“曾生子女无子女”妇女规模约为288.8万人,远高于一些学者此前的估算,且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生育进度的推迟,未来妇女独生子女死亡风险提高,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快速增长趋势将保持稳定。
50岁以上的女性,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部分人,曾生育但现在没有子女,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政策造成的,而且他们都没有能力再生孩子,所以,国家是该考虑考虑,应该怎样解决因政策问题而形成的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
50岁这一群人当中,有很多在年轻的时候,是愿意生二胎,三胎的,但是,这部分人如果有工作的话,生二胎、三胎会把工作都丢了。没有办法之下,她们才选择生一个孩子。
现在政策变了,生育率大大下降,年轻人不愿生孩子,很多家庭丁克,很多年轻人甚至不愿意结婚。
可这一切,背后都有深沉的历史原因,因此不必要再因为想刺激生育,用别人的痛苦拿来做宣传。
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这当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工作的不稳定,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年轻人的工作稳定问题,以及年轻人的收入问题。
编辑于 2024-04-12 12:50・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徐芃老师 - 3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实习法师山竹 - 21 个点赞 👍
有个事,我想提醒下各位老哥们。现在网上有一种风气我觉得不是很好,就是有很多老哥承认男人哪怕生活在一个家徒四壁的房间里,但只要有一台高配电脑或者新款的游戏机,就能过的很快乐,连放把椅子都觉得碍事。我记得知乎还传播过这么一张图片来着。
甚至有很多老哥对这种男人的高耐受力,低快乐门槛引以为豪。但是老哥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这样搞就会让所有人认为,既然你们男人拿这么一丁点资源也能很快乐,那么在分配的时候是不是就理所当然的可以少给你们了?二十一条自然就没有你们啥事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校修建的新宿舍永远是别人优先了。所以本题中的这篇报道的题目是失独女性达到了两百八十八万,而不是失独家庭。不都是因为老哥们自诩抗造还洋洋得意,所以别人就觉得你们过得很快乐,过得好自然不需要关注和保障啊。
我个人就是希望各位老哥,你们可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乐观的面对极简的生活。但是,你们对外宣传还是要喊苦喊累。谁还不是爹妈疼爱的宝宝呢?你要是不喊疼,别人就会理所当然的觉得你既然不需要那么多资源,那还不如贡献平衡给别人,还说这是公平的升级版公正以此道德绑架你。
我真心不是在指责各位老哥,其实我自己也犯过这种错误。提出来,就是希望大家冷静下来探讨下我说有没有道理。不管你能不能适应坚苦的生活,那也是需要大声喊出来能吃苦不代表愿意吃苦,这样才有可能减少沦落到连新闻都懒得提你的地步的概率。
编辑于 2024-04-13 15:0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关汉卿 - 16 个点赞 👍
没什么啊,又不是什么大数。
我国去年公布2020年女性终身无孩率是10%,就按女性6.89亿算吧,这是0.689亿,6890万。
跟这个数据比,连300万都不到的数据算啥?
再把不婚不育、丁克、不生育女同等各种数据算上,15%左右女性终身无孩不算过分吧?
这就一亿多了哦。
与一个小目标相比,这也算事儿?
发布于 2024-04-13 15:4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陆仁贾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去花开 - 5 个点赞 👍
顺其自然吧,砖家们,多打点坯烧点砖吧,毕竟矿产越来越少,要是还有力气,就去接近大自然吧。
别再研究什么失独、大龄女性这个数据那个数据了。
当年你们:宁可血流成河,不让超生一个。
如今,又虚构各种故事让人家生二胎、三胎,可惜今非昔比了,民智在互联网浪潮下已经慢慢在觉醒。
女人不是生孩子的容器,更不是生孩子的工具!
除了生死,人家选择独居还是选择结婚,都是人家的人生自由。
人生本就没有意义,人家活的开心才是意义。
人口与经济,人口越多,资源越少,普通个体压力越多越大。
如果你看过《人类简史》,你应该知道,本来农业社会形成之前,那500-800万人在地球上生活的挺好,而且有各种美味和多元化食物可以吃,现在人类除了小麦、稻米、玉米和鸡鸭猪牛羊,一辈子也吃不到什么,反而为了遮风挡雨的大盒子和行路的铁盒子而压力重重。
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怎么让人类怎么过的更轻松,更美好。
而不是腰椎、颈椎、失眠、焦虑一身现代病,还饱受精神贫瘠。
而不是重复钢筋水泥和机器森林一步步铸造的虚构的繁荣。
繁荣应该是个体的自由时间更多,选择更广泛,而不是像动物一样一窝一窝的生育,更不是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养育儿女。
万年巨变,人类已经到了觉醒时刻,一个更大的人类精神革命必将在物质的废墟上蓬勃而起,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必然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而不是虚构与规训下的扭曲。
毕竟,我们永远不要忘了,我们也仅仅是有智商的动物而已。
宏大是宏大,你是你。
编辑于 2024-04-14 22:24・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刀叔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