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凭直觉,你认为俄罗斯还能撑多久?

小泽同志
50个点赞 👍

很难指望乌克兰了。

因为,在吞并邻居这方面,苏/俄还真成功过。

(指成功得到国际承认)

卡累利阿—芬兰民主共和国

要知道,苏联成立时,一共有16个加盟国,其中就有“芬兰”的名字。

但是苏联解体时,只剩下了15个“加盟国”。

因为下面要讲的这个“芬兰”,已经被苏联/俄罗斯给吃了。

而且,吞并过程“名正言顺”,以至于苏联解体后,其他十五个加盟国都分家独立了,只有它成了俄罗斯的公认领土,可以说比克里米亚还要惨。

在苏联-俄罗斯外交部大楼正门上,仍然印着十六个加盟国的国徽,其中就包括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
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徽章 (1941-1956)

重点讲讲,苏联是如何一步步蚕食芬兰、夺取卡累利阿地区,以及这段历史对当下的俄乌战争有何参考意义:

“史上最完美侵略”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沙皇倒台后,如此辽阔的陆地疆域,不可能全都听列宁的。

波罗的海以北的芬兰地区,便是闹腾最厉害的一个。

之所以称之为“地区”,是因为芬兰的国家概念,并非自古有之,而是1808年瑞典在与沙俄的战争中战败,将这块地区割让给了沙俄。

所以,在当时苏联-俄罗斯人的历史观中,根本不承认芬兰的独立性。

或者说“独立”可以,但必须和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十五个加盟国一样,先成立一个“独立”的苏维埃政权,然后再加入苏维埃大家庭。

但是就是在后面这个环节上,芬兰内部并不统一:

因为这里不仅吸收了大量从圣彼得堡 (当时沙俄首都)逃出的旧沙皇精锐军队,还可以通过波罗的海源源不断的接受西方援助,成了当时白军最顽固的堡垒。

在欧亚大路上所向披靡的红军,却在芬兰被打得节节败退,很快被赶到边境线外。

芬兰内战初期示意图,红色为苏联红军和芬兰共产党军队,蓝色为芬兰白军-德国志愿军-沙俄残兵控制区

现在,列宁尴尬了——

因为早在十月革命后没几天,苏共就迫不及待的承认了芬兰独立地位。

毕竟,他曾自信的以为,芬兰共产党也会和高加索的斯大林同志一样,先轻轻松松夺取当地政权,然后水到渠成的加入苏联。

现在的芬兰,更像是旧沙皇帝国的冤魂,一把悬在列宁格勒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要命的是,当年武装干涉苏联的列强集团,是真的在派兵下场,誓要倾尽全力扼杀新生的苏联。

可比今天搞个军援都扭扭捏捏的北约要硬气太多。

尽管芬兰内战结束后,苏联还是捏着鼻子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和芬兰相互承认独立。

但是如何给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分别代表波罗的海和北冰洋出海口)之间饿狭长地带争取防御缓冲空间,是苏联当局的首要战略目标。

更不用说,不可一世的红军在芬兰被暴揍这件事,军事将领们也耿耿于怀。

1939年9月,在和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两国便迫不及待的瓜分了波兰。

要说波兰遭殃,和芬兰有什么关系?

还真有——

德国曾是芬兰独立过程中最大的金主,在苏联人看来,只要芬兰没有德国这座靠山,下场便能和其他加盟国一样。

1小时22分钟速通赫尔辛基

1939年11月26日,苏联迫不及待的,向芬兰发起全面进攻。

其实,苏联外交部也是遵照了“先礼后兵”的原则。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先是拿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领土交换协定:

苏联只想得到狭长的卡累利阿地峡和租界汉科半岛作为;包围列宁格勒的前哨。

但作为交换,苏联将给芬兰提供两倍大面积的土地!

后来的芬兰救世主曼纳海姆,甚至都对这份条约心动了!

奈何,他的内阁中可能有不少穿越者,坚持认为就算答应看这份交易,俄国人总一天还会用武力要回来!

最终,这场谈判不欢而散。

苏联想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沙俄解体后边境划分纠纷”的努力宣告终止,现在该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了。

(此处忽略曼纳海姆和20万芬兰人顽强抵抗120万苏军的全部过程)

总之,三个半月后,斯大林要求速通赫尔辛基的目标并没有达成,跟在红军屁股后面、随时准备接盘政权的芬兰共产党则更加尴尬:

因为,苏联当局又一次和芬兰白匪讲和了!!!

对于芬兰领导人曼纳海姆来说,他虽然割让了比莫洛托夫要求的还要多的土地,但是保住了芬兰的独立。

所以说,芬兰和曼纳海姆,赢!

对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来说,他虽然没能实现速通赫尔辛基的预定目标,但是拿到了比莫洛托夫外交要求更多的土地。

所以说,苏联和斯大林,也是赢!

一场始皇帝搞宫斗,“双赢局面”的战争落下帷幕。

至于苏联吞并的土地,就算芬兰认了,西方也不能让国际社会承认啊!

这时候,芬兰共产党那帮窝囊废就能派上用场了——

在苏联新吞并的芬兰土地上,芬共成立了所谓的“芬兰民主共和国”。

绿色部分为芬兰民主共和国(1939年12月1日-1940年3月12日)

注意啊,这个短命的“芬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尽管只有苏联承认他的地位。

1939年12月2日,莫洛托夫与斯大林正在签署“苏联-芬兰民主共和国”友好互助协议。

这一套经典玩法,是否和今天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有些相似?

2022年2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关于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独立的声明,摘自俄罗斯外交部网站

了解乌东地区现状的朋友应该能猜到,

毛子的套路才刚用到第一步,重头戏在下面——

俄式PUA

1940年3月,鉴于“芬兰民主共和国”和当地“芬兰同胞”强烈要求加入苏联。

苏联当局授意,将早先已经并入苏联的“卡累利阿共和国”(主要也是芬兰族)和“芬兰民主共和国”合并,组成新成立的“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

随后,“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再以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的名义(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平起平坐),加入苏联大家庭。

时间来到1956年,当地人想润的都润了,想留的都扎根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芬兰当局在二战中倒向纳粹德国,纳粹战败后,主张向苏联索回土地的芬兰民族主义者不是遭到清算,就是变成了炮灰或战犯。

所以,经过二战甄选,幸存下来的温和派芬兰人,也都觉得这事儿该翻篇了,还真就不和苏联计较了。

眼看芬兰人气儿快消了,苏联当局也就开始施展PUA大法了:

1956年,苏联竟然主动向芬兰归还了部分占领或租借的土地。

被抢走的物归原主,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但这是我们是以更长久的历史眼光来看的。

在当时的芬兰政客看来,这哪里是PUA,这是冷战中弱国求生的完美教学!

作为投桃报李,芬兰也干脆承认了“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的地位。

现在,西方再怎么抗议也没有用了,

毕竟,受害当事人都认了的事情,管他们P事啊!

唉,明明是直接明抢的,非要兜兜转转一大圈。

也是在1956年,

苏联正式宣布,将原加盟国“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并入另一家加盟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通俗说,就是把手下规模最小的一级加盟商强行撤销,然后让他给最大的一级加盟商打工。

在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看来,这只是在优化地方行政管理(避免更北边的摩尔曼斯克地区变成飞地),他压根没考虑过苏联解体这回事儿。

PS:类似的还有克里米亚:1954年,赫鲁晓夫将原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送给苏联另一个加盟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6年7月16日,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不复存在,成了俄罗斯内部的“卡累利阿共和国”(类似于自治区)

1991年苏联解体时,眼看着其他15家曾经的一级加盟商都自立门户了,甚至体量比自己还小的波罗的海三小国都独立了,卡累利阿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毕竟,芬兰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佛系,而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卡累利阿原住民们也早已被俄罗斯同化,“独立”或是“回归芬兰”,都是虚无缥缈的伪命题。

喂不饱的熊

最后,再说回俄乌战争。

其实就和百年前的苏芬战争一样,

俄罗斯似乎有着永无止境的领土需求,

而作为他周围的弱邻居,似乎只有学会芬兰那样的圆滑和“佛系”,

才能在夹缝中保全自身。

就像卡累利阿乃至芬兰,也不能拖垮俄罗斯一样,

指望乌克兰拖垮俄罗斯,几乎是不现实的。

19世纪,正是满清割让的大片土地,满足了俄罗斯在那个年代的领土需求。

20世纪,是苏联的成立和波兰、芬兰、蒙古乃至中亚的“牺牲”,再次喂饱了这头北方的巨熊。

来到21世纪,曾经情同手足的乌克兰,成了第一个喂熊的祭品。

或许以绥靖主义者的眼光来看——

与其指望那只巨熊被活活饿死,不如从近俄者的身上剐下一块块鲜肉,先把这头熊喂饱再说。

编辑于 2024-04-13 00:43・IP 属地四川
白夜牧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