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军事研发方面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维过程,其中融合了战略需求、政治考量、经济成本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特别是在对待中短程弹道导弹(SRBMs)和远程火箭炮(RLRs)的研发上,美国的选择映射出了其全球战略布局和军事技术发展的现状。

一、从战略需求的角度审视,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全球力量投射能力。其军事战略的核心在于维持航空母舰战斗群、远程轰炸机和隐形战斗机等远程打击力量。这些力量能够从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基地或海上平台发起精确打击,因此,美国对于中短程弹道导弹的需求不如一些专注于区域防御和区域拒止战略的国家迫切。

二、政治和条约限制的角度也不容忽视。美国曾与苏联(现俄罗斯)签署了《中程核力量条约》(INF Treaty),该条约禁止双方部署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尽管美国在2019年退出了该条约,但在此之前,美国并未大力研发此类武器系统。退出条约后,美国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在中短程弹道导弹方面的需求,但目前尚无明确迹象表明美国将大规模投资于这些系统。

三、经济成本也是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中短程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系统的研发、部署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尽管美国国防预算庞大,但也需要在众多军事项目之间进行权衡和分配。考虑到美国已经拥有成熟的远程打击能力,投资于新的中短程系统可能被视为边际效益较低的选择。

四、技术进步也是影响美国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在精确制导技术、无人机(UAVs)和高超音速武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提供了新的打击手段,可能会减少对传统中短程弹道导弹和火箭炮的依赖。特别是高超音速武器,它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穿透敌方的防空系统,从而在远程打击能力上提供新的优势。

美国不重视中短程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研发,主要是由于其战略需求、政治考量、经济成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美国的军事战略和科技发展更倾向于维持和增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而不是大规模投资于中短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