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例不够典型,说一个朋友和他女儿的事例吧!
以下简称老友为阿优,老友之女为小敏。
四年以前,小敏升上了初中,学校离家约十六公里。
小敏是寄宿读书,必须一周两送。
由于小敏小学时成绩品行都很好,因此阿优对女儿也颇为放心,一开始自己没有想过要一周两送,总是偷懒,把这项重要的工作推给了小敏妈妈。
随着孩子身心成长,阿优发现自己与女儿越来越见生疏了。
他老婆还时不时的跟他反映一些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女儿成绩又下降了;
女儿开始学化浓妆;
女儿的打扮开始标新立异;
女儿被老师投诉了,说过于关注自己影响了学习;
……
起初阿优不以为意,安慰老婆说孩子只是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已,以后会慢慢自我纠正的,不用太担心。
然后发生了离谱的事情。
一个本以为平常的周末,小敏回家吃过饭后,换了一身新衣服出门。
妈妈以为孩子是一如既往的逛会儿街,晚点会自己回家。
不料过了晚上十一点后,小敏还没有回家。
这时妈妈急了,说女儿电话打不通关机了,让阿优出去找一下,半夜了,叫孩子回家。
阿优现在开始着急,四处找:奶茶店,ktv,游戏厅,电影院…
大半夜一个人开着车一家一家地找,按照自己以前初中时代常混的,想混的,没混过的地方找着;甚至连酒店宾馆也找了不少。
结果差不多凌晨快五点时,在一间离家不远,很不显眼的小影院门前,看见了小敏跟四个同龄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三男两女。
阿优当时第一时间就想抽出皮带冲过去,当众打一顿孩子。转念之后,还是克制住了,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要冷静,冷静。
他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
八个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阿优看着现在的的女儿,想起了当年自己。
阿优当年也是一样,和同学有男有女的约去看午夜场电影,纯粹是出于好奇,好玩,体验刺激;没想过要干什么出格的事情,也自觉能保护自己,关于对错问题更是不会考虑。
结果挨了他父亲在大街上把他毒打了一顿,他因此怀恨在心,记了半辈子。
阿优想到这些后,如果历史还要重演的话,那绝对不行。
他强忍着,等。
等女儿发现车,发现自己。
“哦!爸爸!你来了!”
就一句话,阿优觉得自己赢了。
女儿先赢了当年的自己,阿优当年看见快要爆炸的父亲时,吓尿了;
“太晚了!你要回家!”
然后阿优也赢了当年的父亲,记忆中父亲的牛皮带抽在身上时,骨头都被打得“郭、郭”响。
事后阿优说,他真的很想时间倒流,重新回到那个晚上,把小敏打个半死。不然自己消不了气,不会因此失眠了一个星期。
可是谁叫自己是父亲呢!
父亲不好做,但不能做不好!
怠慢了这么重要的工作,太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过错了!
有时候父亲气的发昏,多半是孩子在走自己的老路,做错同样的事情。不懂的抓住机会好好利用,就会代代错,步步坑,一次次痛苦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