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战时内阁发生了严重内讧,极端激进派犹太力量党一直在抨击加沙屠夫内塔尼亚胡过于软弱,国防部长曾在争吵中曾威胁派警卫挟持内塔尼亚胡!之前激进派的入侵方案是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即毫无差别、地毯式轰炸200万加沙人!

下面是全网中东局势最快速更新,关注微信公众号“美好小仙的礼物”,加粉丝群追更!
以下是正文:
0:01
法国电视台讨论在乌克兰驻军:“法国可部署2万人同时执行任务”。
为法国人民做好战争准备的宣传已经开始。

0:07
路透社: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乌克兰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
0:09
法国陆军:俄罗斯关于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声明是不负责任且具有误导性的

0:10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表示,马克龙因担心大规模抗议而隐瞒了在乌克兰已损失的法国军队人数。

0:12
以色列媒体:以色列“军队”纪律近几个月大幅削弱。

0:13
法国陆军参谋长皮埃尔·谢尔将军在《世界报》上发表文章:
总结
▶法国军队正在为最艰难的战争做准备,但它已经做好了准备。
▶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法国士兵都会立即做出反应。
▶法军的实力必须改变局势,阻止对法国的攻击。
▶法军一个月内可部署多达 30000 名人员,并拥有指挥多达 60000 名法国人和盟军人员的部队的资源。
▶法军总人数为12.1万人,另有2.4万人为预备役。
▶到 2024 年底,法国计划每月生产 4000 至 5000 枚炮弹,而此前为 1000 枚。

0:25
《Axios》:拜登在昨天的电话中告诉内塔尼亚胡,他并不想要让他下台。
0:31
德国总理: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与普京进行沟通。
0:55
华盛顿:以色列必须允许近东救济工程处专员进入加沙地带

0:57
真主党称其用导弹武器瞄准以色列“普拉尼特”基地南部

1:09
卡萨姆旅:“我们的圣战者用 TBG 温压火箭瞄准一群占领军士兵,导致他们在加沙城 Al-Shifa 医院附近死伤。”

1:15
当美国海军舰艇自二战以来首次遭到袭击时,也门人也进入了历史。

1:21
法国否认俄罗斯有关其向乌克兰派遣军事部队的报道的有效性。

1:26
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应拜登要求,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一名军队代表将前往华盛顿与拜登政府讨论拉法行动。

1:17
联合国驻黎巴嫩协调员:必须停止黎巴嫩南部的敌对行动,并防止发生更广泛的冲突
1:37
欧洲联盟:乌克兰外交部长表示,乌克兰正在努力确保在七月份的军事联盟华盛顿峰会上向加入北约迈出“强有力且影响深远的一步”。

1:50
《华尔街日报》:欧盟内部对法德因伊朗向其地区代理人提供导弹而对伊朗实施制裁的行动存在分歧。
2:37
《纽约时报》记者: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的未来岌岌可危,可能会失去存在。

3:04
加拿大宣布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

在加拿大渥太华决定限制对以色列的军事出口后,以色列外交部长表示“历史将严厉评判加拿大目前的行为”。
3:28
几个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派别在Al-Shifa医疗大楼周围发生激烈冲突,以色列部队已确认有人员伤亡。

3:39
以色列媒体“第13频道”报道:一枚从也门发射的移动导弹首次穿透以军防御系统并降落在埃拉特。


4:15
NVIDIA 推出 BLACKWELL:AI 超级芯片
NVIDIA 公布了 Blackwell,这是一款 GPU,它不仅是升级,而且是迈向 AI 超级学习的巨大飞跃。
人工智能模型现在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学习和进化,这款芯片比其前辈快 10-100 倍。

4:51
疑似伊朗民兵的死者中有叙利亚东部真主党的指挥官。

5:25
绝对非同寻常:以色列正在阿拉伯摩洛哥王国测试战争行动。
在以色列军队每天在加沙犯下的可怕屠杀中,摩洛哥已开始与以色列协调并通过其控制的过境点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援助,似乎也在帮助专门从事与以色列占领有关的军事武器的公司,允许以色列公司蓝鸟,一家专门制造无人机的蓝鸟公司,在摩洛哥测试其新型无人机“SpyX”。
*视频的来源由以色列公司发布,新闻由摩洛哥媒体发布。

5:42
欧洲正在走向战争。
“关于向乌克兰派遣法国军队,起初是否认,然后是沉默,然后局势逐渐恢复正常,被否认的一切都在实现,事实是北约正在为乌克兰的一场大战和灾难做准备,他们实际上是在试图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联盟干预乌克兰,一场大战将变得不可避免。”
6:19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法国关于向乌克兰派遣北约士兵的声明将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6:31
伊拉克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向以色列赠送了诺鲁兹礼物:
他们用神风敢死队无人机瞄准了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

6:45
突发事件|美国空军声称成功进行了高超音速武器试验。
美国空军在太平洋上空成功测试了一架B-52轰炸机的空射高超音速武器ARRW。
速度未公开,但过去的测试达到了 5 马赫以上。
在与俄罗斯和东方大国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的全球竞争中采取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