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与父母无话可谈?
- 7 个点赞 👍
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老谈父母想谈的话题。有些绕口,但就是说他不是无话可说,而是面对你无话可说。
1、原因是他大了,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自己去思考去决定,而不是只听你的。
2、代沟或者认知的差异。比如他认为酷的炫的,你可能看不上,缺少共同语言。
3、兴趣爱好的差异。如果你们都会弹吉他,都会大篮球,或者女儿与母亲都会弹钢琴,那应该话题会有。
4、最重要的,是不是从小就养成与父母经常谈心交流的习惯,如果没有随着成长期的到来,也是正常的现象。
5、还有从我经历来看:小的时候想与父母谈心表达,不好意思,也不会表达,觉得难开口。到我为父母时发现还是一样,所以我强迫自己对孩子表达,说我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克服了自己觉得肉麻的环境,得体的表达后效果不错。
插一句:网络上好多土情话,我个人觉得只是走形式不走心,真正的表达还是要真诚得体才能让对方感受到。
发布于 2024-03-19 02:01・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李红洲 - 3 个点赞 👍
这好像是大部分孩子的现状,孩子越长大就离父母越远,共同话题只剩下学业,成绩。
父母想问,想关心这些话题,就像亲戚总问收入是一样的,孩子也并不想聊这些话题,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家长不懂,所谓三年一代沟,二十几岁生孩子,那代沟也还六七个呢。
我侄子、外甥、外甥女都是十几岁左右,最大的今年二十,和我相差不太多,十多年,但我已经不太能参与他们的话题了,他们聊的游戏,我不玩,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明星,看的剧,漫画等等,跟我喜欢的完全不同,年纪都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这很正常啊。
比如我小时候,大概是高考完了以后,才有手机用,而且当时还没有网,只能用来打电话,到了我外甥他们,我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就拿着我姐的手机,在那里按按按,也不知道按啥,就是好奇。
他们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智能机,已经开始打游戏了,小学的时候,我还在活泥巴,过家家呢,四处找吃的,添补嘴巴的空缺,他们完全不缺水果,零食,哪需要到处去找。
一个人十几岁,和三十几岁喜好还会不同呢,更不用说不是同一个人,就顺其自然吧,孩子们有他们的思想,朋友,不想和家长聊,就去找别人聊,总有自己的隐私,不能因为他是孩子,就要求他所有事情都告诉家长,就像家长的事情也不会全部告诉爷爷奶奶一样。
家长和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感受也不同,所以都有各自的想法和习惯,到了一定的年纪,变得不爱和家长聊天,是必然的,每个时代的父母都经历着,这一阶段,不必强求,过段时间就会好。
欢迎评论点赞,记得关注我哦 @清风徐来
发布于 2024-03-19 14:3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清风徐来 - 2 个点赞 👍
孩子越长大越与父母无话可谈的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心理发展、个人兴趣、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追求独立性和自我认同,他们可能更愿意与同龄人分享想法和经历,而不是与父母。
孩子们可能会发展出与父母不同的兴趣爱好,这些新的关注点可能与父母的经验和兴趣不太吻合,导致共同话题减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年轻一代可能更习惯于通过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进行沟通,而父母可能更习惯于面对面或电话交流,这种方式上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
随着学业和社交活动的增加,孩子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父母深入交流。
青春期是个体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或者反叛,他们可能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沟通意愿。如果父母过于严厉或者批评,孩子可能会选择不与父母交流以避免冲突。
随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敬仰可能会转化为保持距离和沉默。
为了改善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隐私。
与孩子共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建立开放和信任的沟通环境。
适应孩子的沟通方式,比如学习使用社交媒体。
创造共同活动的机会,比如家庭游戏或者旅行,以增加共同的话题和经历。
保持耐心和理解,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通过这些努力,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找到新的沟通方式,维持和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
发布于 2024-03-20 00:03・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恺爸 - 1 个点赞 👍
感觉现在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朋友了,有什么事情都跟朋友去说了。
孩子越长大,学业就越重,家长几乎都是看中成绩和升学率。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不想跟家长说什么,觉得一说话就是成绩成绩。
孩子宁愿跟自己的朋友说,也不愿意跟家长说了。
家长还是要注意,孩子交朋友的品德,人品的,有时候交友不慎,那孩子就毁了。
发布于 2024-03-22 09:1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磨人的小妖精 - 1 个点赞 👍
个人见解:第一,相处的少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自然会变少;第二,孩子越大学习压力也越大,每天的学习耗费精力,和忙碌了一天疲惫的家长一样,不想讲话了;第三,家长的开放程度不够,除了学习和学校的情况,孩子其他的爱好或者关注的话题家长未必会理解,孩子不愿意交流,知道结果是被批评指责;第四、孩子心情不好不想交流。个人感觉前三条都是正常情况,保持常态关心,默默注视孩子长大就是,如果是第四条的情况经常出现,就要关注一下是不是在学校遇到学习之外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家长要关心支持,协助孩子解决问题,打开心结,以免造成心理问题。
发布于 2024-03-19 15:5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温暖的石雕 - 0 个点赞 👍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它们随孩子逐渐长大不断增强。
现在的世界,飞速发展,瞬息万变。孩子与父母相差一个或几个时代,所以孩子与父母能聊的话题越来越少(绝大部分)。
再者,从心理角度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练”,孩子在精神上“打倒”或“战胜”了父母,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长。
发布于 2024-03-20 18:57・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一舟 - 0 个点赞 👍
一般的父母对孩子通常是“抑制型”的,管这管那,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孩子越长大,就越需要自由和独立,就越感到受父母的压制,就不愿与父母多说话。如果父母是“推动型”的,父母积极推动着孩子的成长发展,孩子就会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多,孩子也非常需要这样的父母。
发布于 2024-03-19 12:0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afsdwq - 0 个点赞 👍
那是当然了呀,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他的甚至偶像呀,榜样呀,这呢,是以父母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的。但是长大以后呢,他慢慢的有了自己的认知,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就会觉得父母也可能说的是错的同一件事情呢,他和父母的理解方式就是不一样,或者思维逻辑也是不同的。他就会觉得父母没有他懂得多,父母的想法不正确,他的想法是正确的,这都是很正常的。这证明孩子长大了呀,这是孩子长大的一个必经之路呀,肯定就是脱离父母的怀抱,脱离父母的掌控,有他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主见,有他自己,甚至独立的生活
有小孩儿呢,长大以后,他甚至说要离开自己的家,让父母给自己在外面租个房子,他要自己一个人过,他觉得他的饮食起居呀,一日三餐呀,工作呀,学习呀,生活等等各个方面跟父母格格不入,相处不到一块儿去。且呢,有的孩子嫌父母唠叨,管的宽,真的是有这样的现实生活中呢,真的是很现实的,很残酷的父母呢,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有很多父母呢,对孩子还是有一种依赖的,希望孩子能陪在自己身边,照顾自己,承欢膝下。但是孩子不是这么想,有很多孩子甚至说,我给你雇个保姆,给你足够多的钱花,你不要来烦我,不要来控制我的生活,甚至我的人生,或者说我的感情,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父母也要想得开,心态也要放好,把自己照顾好,该吃吃,该喝喝,身体健康比啥都重要。至于说儿女长大了,那肯定有他走的路呀,有他人生的目标方向。不是有一句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吗?他也不可能守在你身边尽孝。但是呢,也有个例,也有呢,特别孝顺的孩子,也有呢,特别安于现状的孩子,特别知足常乐的那种孩子,他愿意陪在父母的身边。当然了,这只是说人各有志嘛,人各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接受
发布于 2024-03-19 08:54・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玫瑰人生的歌如人生 - 0 个点赞 👍
孩子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主见。
有主见,就有可能跟父母的思想有冲突。
有冲突,意见不同的时候,那谁占理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有人让步的情况,你说孩子怎么跟父母聊下去呢,没有任何孩子喜欢跟不理解他们的父母聊天。
【答毕】
发布于 2024-03-19 15:5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云野天 - 0 个点赞 👍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可以被视为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有些人将其称为青春期或叛逆期。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完善的表现,意味着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然而,当他们遇到更大的困难或无法理解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不必过于担忧。
发布于 2024-03-19 02:4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有点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