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回答

如何评价3月18日新发布的荣耀Magic6至臻版与保时捷设计手机,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知乎数码
56个点赞 👍

荣耀Magic6 Pro本身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机子,影像突破是一个重要的点,1.8亿像素长焦,可变光圈大底主摄,进阶的鹰眼抓拍和全新的质感色彩做得都很不错。但和其他家选择影像作为高端核心突破口不同,荣耀选择的是更加综合全面的路线。

影像之外,荣耀的信号表现和卫星通讯、续航和电池管理、屏幕素质和屏幕护眼,包括音频和系统,都做得很出彩。相较于友商喜欢做的能打电话的相机,荣耀所呈现的是一台拍照很不错的手机。

以及,荣耀更在意产品形态和能力的均衡性,在设计上也逐步构造属于荣耀的品牌风格。Magic6 Pro整机的厚度控制,镜头模组凸起,镜头和背板的过度,机身材质选择和故事性表达,都做得很好。很显然,这是一个更适合大众化的产品路线。

在这样的思路下,Magic6 的至臻版和保时捷设计版会怎么做,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从发布的产品来看,荣耀选择了自己的路。

Magic6至臻版和保时捷设计整体的产品架构是类似的,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设计理念的差异,至臻版更追求的是科技和艺术的新融合形态,而保时捷设计则更多考虑手机和跑车理念的融合。

一、设计选择

万元以上市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市场,一方面单从参数角度,各家产品做到7000价位,硬件和配置上的想象力基本到顶了;另一方面,对于高净值用户来说,他们的预算足够充足,这个市场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在主流手机厂商没有往这个价位上探的时候,8848凭借中年商务调性的宣发,一直活得不错,直到华为切入这个市场,8848的故事才结束。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五个等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放在手机上,前三个维度我们可以认为是基础配置、产品可靠性、品牌知名度,再往后,就是产品基础能力之外的追求了。

这个层面的产品该怎么打造?

我觉得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产品的立身之本,也就是产品本身的综合体验得足够优秀;另一个则是超脱于产品之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文化塑造了。

保时捷设计在高净值用户市场是一个名气很大的品牌,它所设计的各类产品一直以来是奢侈品领域举足轻重的存在,而它最经典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大众所熟知的保时捷911了。

荣耀选择和保时捷设计合作之后,从Magic V2 RSR开始,着重于将跑车的元素融入进来,而恰好,跑车所追求的极致速度,和科技产品的极致追求是不谋而合的。

整体上,Magic6 RSR的设计风格是简约而不简单,全对称设计,后盖中央是一条微微隆起的峰线设计,和保时捷超跑的飞线设计一脉相承,把跑车元素通过细节表达的方式融入,奢华而不张扬。

顶部是一颗硕大的六边形镜头模组,和保时捷的六边形车标保持一致,顶部是1.8亿像素潜望式长焦,闪光灯和激光对焦模组分列左右,下部是主摄和超广角。

摄像头周围是磨砂灰的金属保护圈,做斜坡处理,以平衡镜头模组和机身后盖之间的过度,右侧斜坡上市镜头规格铭文,细节质感拉满。

中缝线左侧是荣耀的品牌LOGO和保时捷设计的品牌,PORSCHE DESIGN。

整机的呈现大气而不做作,整体以稳重为基调,保时捷的元素通过细节的打磨融入,形成独特的产品气质。

这次荣耀选择了两个色彩,一个是保时捷跑车经典的玛瑙灰,另一个则是我手中的这台冰莓粉,选择的是缎面玻璃,质感非常细腻柔和,触感很好。

荣耀的Magic3和Magic4至臻版上,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华为元素,到了Magic5至臻版,已经开始形成荣耀自己的设计语言和特色了。

而到了Magic6保时捷设计,已经可以看到,荣耀已经不再拘泥于华为风格,真正构建属于荣耀自己的设计思考和对保时捷设计的认知了。

这几年各家顶级旗舰机不约而同选择了大圆环居中设计,这个是华为从Mate30开始选择的设计语言,之后的Mate40、50、60依次是小圆环,大圆和大圆环。

到今年,我们看各家的顶级旗舰机,绝大部分都是从华为这套设计语言演进出来的。荣耀最初的Magic3、4和5也都是如此,包括今年的Magic6,也依然是从这个设计思路进行迭代演进的。

这个选择的好处是,因为华为的市场教育能力,大众审美观里,这是一个不犯错的设计;而问题在于,以华为的市场影响力,华为所打造的设计语言下的不犯错,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辨识度。而只能是华为-like,如同iPhone-like。

所以我们看各家的高端化,实际都是在华为之下的市场,一旦进入华为的核心价位,大家就很难卖了。

相较于Magic6 保时捷设计的成熟稳重,Magic至臻版则更强调突破,从不规则中寻找新的秩序。

有些类似菱形的居中影像模组,左上和右下做了引导线延伸,以实现更加灵动的背面布局。

Magic6至臻版的设计营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产品气质。

荣耀在旗舰机的影像体积控制上非常克制,也正因为如此,Magic6至臻版的镜头凸起要比其他家超大杯产品明显更少一些,实测模组部分的厚度13.56mm,作为对比,部分产品模组厚度直接做到了接近15mm甚至16mm。

因为模组厚度的控制,使得Magic6至臻版可以通过线条的变化来实现其与机身背盖的视觉协同。

二、影像选择

荣耀Magic6保时捷设计和至臻版的影像配置保持一致,在Magic6 Pro的1.8亿像素长焦,1/1.3英寸主摄+F1.4超大可变光圈的基础配置上,升级全新的主摄CMOS工艺,以及全新的激光对焦模组。

这颗全新的CMOS是荣耀联合OmniVision打造的,型号为H9800,1/1.3英寸画幅,5000万像素,业界首发LOFIC技术,把CMOS的宽容度拉到了单帧15EV的水平,提升6倍。

LOFIC的全称是Lateral OverFlow Integration Capacitor,横向溢出积分电容技术,在像素旁放置一个高密度电容,用来收集原本因为饱和而溢出的光电子。相当于在原有 PD 旁放置了一个更大的池子(电容),规避了 PD 本身容纳电子能力不高的缺点,容纳更多本应该过曝掉的电子。

宽容度的本质就是最亮和最暗处的亮度对比,这相当于一把尺子的量程两端,当量程不够的时候,我们能照顾到暗处,就照顾不到亮处,导致信息丢失,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过曝;照顾到了亮处就照顾不到暗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黑。

行业里过去的解决方式是多帧合成,通过不同曝光的多张照片融合来实现细节互补,但计算实现的多帧拼图,很难完全规避拼接融合痕迹,且会显著加大计算量,导致功耗提升和反应速度下降,而如果是抓拍模式,问题就更大了。

这就是CMOS技术提升所实现的单帧宽容度提升的价值所在。

通过这项技术,H9800的像素FWC电子容量从传统的30K提升到了270K/pixel,宽容度提升3档以上。

同时,主摄的光圈最大做到了F1.4,而实现进光量的大幅度提升,而进光量才是暗光画质表现的真正决定性要素。

第二个点是行业首发1200点激光雷达阵列对焦系统,通过更强大的激光测距能力和新一代的记忆合金马达,以实现更加快速精准的对焦,从而提升抓拍体验。

对焦能力提升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运动抓拍,另一个是视频的追焦能力,这也是荣耀Magic6至臻版和保时捷设计的核心优势所在。

实测表现方面,这颗全新的主摄确实不错,比如这张样张,画面下部的高光和上部的暗光细节都得到了完整保留,同时没有牺牲整个画面的影调,表现极佳。

这是另一个典型场景,靠窗的逆光拍摄,我们注意看室内的桌子、锦缎、杯子和木质纹理,以及窗外的绿植和天空,细节兼顾极佳,同时影调保留非常出色。

而因为对焦能力的提升,Magic6至臻版和保时捷设计的抓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手机影像,行业在一段时间里过于强调技术参数而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实际上,1英寸也好,2亿像素也罢,都不是用户的根本需求,用户的根本需求是,最终所呈现的到底是什么。

荣耀Magic系列影像在3和4的时候做得很一般,到了Magic5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在Magic6至臻版和保时捷版上,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出色的荣耀呈现。比如这张照片,色彩、细节和影调都做到了极佳的水准。

超高像素的核心优势是高解析力,而高解析力对于裁切变焦是核心所在,所以延续自Magic6 Pro上的这颗1.8亿像素长焦,体验一直很棒。在135mm端依然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当然,优秀的长焦自然离不开人像的拍摄,本质上我们出去玩儿拍照,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其实是拍人,所以本质上,拍人做不好的相机,都不是好的日常相机。

对于人像,我们一般关注几个点,肤色、抠图、虚化、皮肤质感处理和影调呈现。这部分荣耀都做到了很高的水准了。

如果这张照片不是我拍的,同时遮掉拍摄信息,我很难分辨这到底是相机拍的还是手机的拍的。

至臻版的表现和保时捷设计基本保持一致,同样做得很棒。

以及,因为超高像素长焦,荣耀在135mm端依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人像表现。

三、全新金刚巨犀玻璃

一个灵魂拷问,我们到底需要一台怎样的手机,如或者说,荣耀Magic6至臻版和保时捷设计,它所面向的高端商务用户,最核心的需求点是什么?

更强大的影像?拍得清新脱俗的美人?又或者屌炸天的快充,2K甚至是4K的屏幕分辨率?

显然不是,是稳定、可靠、耐用和好用。

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商务人士,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这个安全涉及到两方面,一个是软件和系统层面的数据安全,所以荣耀旗舰机上坚定做专门的安全芯片和支付级别的人脸识别;另一个是产品侧的安全。

这个安全从用户的角度描述应该是这样的,要用的时候有电,打电话的时候有信号,偶尔不小心手滑了摔不碎。

所以荣耀在旗舰机上,把续航、信号和可靠性放在了重中之重。

而这一代的保时捷设计和至臻版,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荣耀金刚巨犀玻璃的应用,第二代纳米微晶工艺,当然,荣耀肯定不会说这是陶瓷的。

根据荣耀官方的数据,优化的材料配方让晶体密度提升 50%,整体抗摔能力提升30%,在大理石、柏油路面、砂石路面等恶劣场景下,也能实现全场景抗跌能力提升10倍的效果。

微晶陶瓷的玻璃结构晶体化能够得到更好的耐摔能力,但硬度依然和玻璃类似,所以陶瓷硬度6的笑话出来了。而荣耀的这块玻璃耐刮靠的是真陶瓷。

荣耀在这块玻璃表面做了氮化硅镀层,这是一种正儿八经的新型陶瓷材料,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等精密部件用的就是这个材料。

因为这层真陶瓷材料的存在,荣耀的金刚巨犀玻璃的耐刮性相较于第一代纳米微晶玻璃提升了十倍,这个其实就是真陶瓷和微晶玻璃陶瓷的硬度差别。

这也意味着,这块屏幕真的可以实现不贴膜耐刮擦的能力,行业第一次。毕竟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大可能遇到比这个硬度更高的材料了。

四、全新屏幕

Magic6保时捷设计全球首发了荣耀叠光绿洲护眼屏,全新的叠光OLED架构,手动最高亮度1000nits,全局峰值亮度做到了1800nits,HDR峰值亮度做到了5000nits,非常夸张的表现。

一块真正最顶级的高素质屏幕。

以及,支持荣耀全域低功耗显示技术,相较于上一代的Magic5至臻版,同亮度下功耗收益最大提升40%,并支持2nits~5000nits 全亮度下均可降低到 1Hz,真LTPO了属于。

4320Hz的高频PWM调光,业界护眼表现最好的屏幕之一。

荣耀叠光绿洲护眼屏用的是叠层方案,屏幕发光层从一层变成两层,通过双层发光层设计,可以实现同样亮度下更小的电流,而实现更优秀的功耗和更慢的老化速度,延长屏幕寿命。以及,可以实现更高的屏幕峰值亮度。

根据荣耀官方数据,Magic6保时捷设计这块屏幕的寿命提升了6倍,3年屏幕亮度衰减<1%,而因为叠层方案和荣耀自研像素级动态寿命补偿技术、系统级图像管理方案以及全亮度域 1Hz 显示方案 ,在更低功耗和更长屏幕寿命下,荣耀可以更从容做AOD熄屏显示了。

这块屏幕的素质基本上目前我们能够买到的最好的手机屏幕了,当然,成本也很高,短期内应该不会下放到其他产品上。

这个也会是保时捷设计的一个独有特点,这也意味着,荣耀的保时捷设计是一个技术先验型产品,突破成本限制,做更极致的先锋科技。

结论

以上主要是荣耀Magic6至臻版和Magic6保时捷设计相较于Magic6 Pro的特色和差异化点,其他部分则与Magic6 Pro保持一致,包括骁龙8G3处理器、鸿燕卫星通讯、5600mAh超大电池、80W有线快充,66W无线快充,IP68级别三防,5000万像素前置相机,3D TOF支付级人脸识别,悬浮流线四曲面设计等等。

Magic6至臻版和保时捷设计的机身厚度都是8.9mm,前者重量227g,后者237g。

整体来说,这两台机子的定位是清晰明确的,Magic6至臻版打造的是荣耀科技实力下的顶级旗舰代表,而Magic6保时捷设计则是主打万元级别的顶级直板旗舰机,进入轻奢领域。

因为定位的不同,二者的产品选择是不同的。

保时捷设计有它独特的用户需求群体,对于这个预算的用户来说,贵从来不是问题,只要产品有足够的特色,在文化内核和品质塑造上做到位,就行了。

相对来说,Magic6至臻版则是面向大众用户的超旗舰,其整体的产品框架和Magic6 Pro保持一致,在主摄规格、对焦能力、屏幕玻璃和设计等方面做了新的突破。

这是一台更能够代表荣耀,更具有荣耀特色和更加稳定可靠的顶级旗舰机,如果你喜欢,且预算充足,我相信你不会失望的。

荣耀的Magic6系列四台机子整体都做得很棒,以及,哪怕是定位最高的保时捷设计版本,其核心优势点,比如屏幕、玻璃等,都是国产供应链支持的,Magic6至臻版的屏幕基本上是现阶段国产屏幕的最高水准了。

有点时候挺感慨的,荣耀没有独立之前,第一代搭载OLED屏幕的荣耀30系列,用的就是京东方的屏幕,荣耀核心优势的屏幕护眼,也是当初和京东方一起联合打造的。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国产屏幕素质已经真正进入到了顶级水准,荣耀也算是陪着供应链熬出来了,所以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友商在国产供应链成熟之后,开始吹什么推动国产供应链发展饿,早干嘛去了?

国产供应链的崛起有很多的好处,宏大叙事不多说,单一个和终端的配合度和迭代效率就有显著的优势,荣耀独立之前就已经在做这件事儿了,而独立之后,依然在坚持,挺好。

以及,延续自华为的工程师基因使得荣耀在很多事儿上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坚持,比如屏幕分辨率,没有盲目追求所谓的2K,而是综合屏幕显示和续航做更利于用户的选择。在屏幕上的发力更聚焦于护眼、色彩、亮度、续航控制和系统匹配等上面。

比如LTPO,荣耀的自适应刷新率的响应速度明显高于行业水准了。

真正立足于用户需求,技术为需求服务,而不是为营销服务,这个点我觉得很好。

发布于 2024-03-18 21:01・IP 属地北京
小蒜苗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