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的必然,昨天和几个大UP朋友聊这个消息,大家都是一笑而过,这种事情早就在预期中了,这靴子落下来的速度甚至慢了很多。
这是去年4月写的回答,我截其中相关的几段:
1、
B站给UP激励是为了站点发展,是B站和UP之间的商业关系,观众并不直接存在于这个关系里,所以当B站认为站点发展可以暂缓/没钱的时候,这样的商业关系自然就会破裂——
平台不是内容的消费者,平台需要的只是流量,流量和内容的好坏并没有必然关系。
2、
综上所述,“B站减少UP激励,不少UP停更”这件事在过去就能预料到,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大部分头部和腰部的UP对此心知肚明,新闻里提到的那几位,只要没乱花钱,之前的收益也已经让他们一定程度上财富自由了,只是现在收益不好所以不干了,没必要觉得他们很惨(包括LEX和敖厂长,他们只是把好牌打糊了,名声彻底完蛋,不等于他们没赚到巨额金钱)。
3、
三四年前,B站UP的收益还蒸蒸日上,烈火烹油的时候。私下聊天里我就和当UP的朋友们达成了观点一致:
如果想做内容生产者,那就去做那些真的可以把内容卖给消费者的内容生产者(或直接把内容卖给甲方的垂直广告商),而不是指望平台激励的流量UP主。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做UP,要不然做“说书的”,要不然做“广告栏”,要不然做“自我展示”,要不然做“兴趣使然”(这四者并无优劣之分)。
- 说书的找内容用户付费。
- 广告栏找甲方贴广告。
- 自我展示的目标是入职/自己做其他内容(但不一定还是UP)。
- 兴趣使然只要平台不完蛋,有个地方能发东西就行。
UP角度的说完了,再说说B站角度。
B站今年最大的任务就是利润转正,增效我们不说了,增不了多少。降本这块,那无非就是“减营销费用”和“裁人”。
“裁人”从去年到今年,我知道的人数比较多的批次大概是两批。而这次削减创作激励,实质上是“减营销费用”。
视频创作激励=平台为了吸引视频创作者来做视频而发的钱。
我不知道B站财务是怎么设置会计科目的,但从平台,商业的角度说,就是一种广义的“营销费用”。
官方声明里写的不够具体,我来说一下我知道的更具体的,这次改版后——
单账号每月激励上限是2000元。并且如果你当月通过B站获得的收入大于5000,激励那边未必会给(后半句不是很确定,看具体执行)。

官方声明里说的这多种变现手段,也不够实诚,我来翻译一下吧。
- 入住花火=接商单。
- 悬赏带货=带货。
- 开直播=收打赏,收舰长,B站最近的那个“舰长优惠券”大家看到了没,真的是在“增效”上“用力”啊(滑稽)
- 充电计划=收打赏。
- 入驻课堂=卖课。
发现这些变现和创作激励的根本区别了吗?
- 创作激励=平台发钱。
- 这些变现=up赚钱,赚来和B站一起分。
回到回答的开头——降本增效,今年要利润回正,是不是就通了?
其实,这种事几年前就开始做了,现在只不过是砍掉了最后一刀。
youtube的那套“贴片+分收益”的思路,在国内,或者说在B站终归做不起来。
B站现在放弃资本故事,回归更实际的盈亏平衡思路,甚至已经有点做晚了。
从优土到公众号到字节到271到B站,自媒体/ugc内容终究度过那个烈火烹油的红利期,回归了其商业模式能承载的规模。
发布于 2024-03-19 11:43・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