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生育率,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建议「由国家负担生育福利支出,学费免到大学」,如何看待该建议?
- 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然后呢?免试当公务员吗?
众所周知,如今公立小学和中学的学费本来就不高,课本费也不值几个钱。
韭菜们不愿意生,不是差那几个钱的学费和课本费,差的是公平的创业和就业环境!
其实,生育率低,对人口基数高达十四亿的中国绝非坏事。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许多国家的生育率近几十年来显著下降。
1950年,全球人口平均总和生育率为5,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5个孩子。
2021年,这一数据为2.3,预计2050年这一数据将下降到2.1。
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后果,首先是人口老龄化,其次是人口负增长。
而在这两方面,中国已世界遥遥领先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216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而2021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人,仅占总人口的9.6%,要达到跟中国2023年差不多的比例,至少要等到2050年。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48%。
同样是2021年,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即使到2050年,依然有0.5%的增长率,以此进度,要到2056年,这一数值才能达到-0.1%以下。
换言之——
中国人口老龄化,遥遥领先世界28年。
中国人口负增长,遥遥领先世界33年。
面对这一事实,虽然主流媒体们还算情绪稳定,但从各地方政府不断加码的二胎、三胎鼓励政策,以及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的建议来看,他们其实是真急了。
话说回来,生育率下降,真的可怕吗?
站在上帝视角,生育率的下降,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不仅不可怕,对地球、对人类而言,反而是好事。
1950年,世界人口仅25亿,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短短的72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3.2倍。
人口数量的疯狂飙升,带来的最直接恶果,是资源过度开采,环境严重污染,气候日益恶化,国家更加贫穷。
不信?
大数据显示,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46个国家,全都是最不发达国家。
大数据还预测,此后至2050年,全球人口增长中心将从亚洲转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将贡献全球人口增长的半数以上,而这一态势将延续至2100年。
动动脚趾头也知道——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们,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富裕吗?
所以,事实证明,自然生育率的降低,绝非坏事。
尤其,人口总数数十年来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
想象一下吧,如果中国只有5亿人口
人均GDP,将高达3.92万美元,不仅超越欧盟国家平均值,更将日本、韩国踩在脚下,成为妥妥的亚洲第2,仅次于新加坡。
天空中的雾霾早已散去,蓝天白云下,是绿水青山。
粮食完全自给自足,再也不用担心会被美帝、加帝甚至阿三国、乌克兰卡脖子了。
水电气只管敞开用,用电高峰和拉闸限电,彻底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上海的房价收入比,无力高企在40年以上,只有向纽约的12年看齐。
一、二线大城市里的非单身家庭,从此远离蜂窝式的高层电梯住宅里,全都搬进了近郊的联排或独栋别墅。
蓝领工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行们同工同酬,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资源极度丰富,日夜为入园、入学问题焦虑的,不再是家长,而是园长、校长们。
只有年轻人失业率依然不会被披露,因为都是工作在找人,根本没人需要主动去找工作。
所以,作为一个勤劳的中国人,根本不必担心生育率的下降。
至于那些不想工作的人,就躺平让国家养着吧,人均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积累的旺盛产能,足以提供充分的福利,保他们衣食住行无忧。
害怕中国生育率下降的,究竟是谁?
首先,是那些对养老金管理不善的地方政府。
当年轻人越来越少,拆东墙补西墙的老套路再也不管用,无法弥补的养老金黑洞,必然引爆地方财政危机,并将相关责任人送上审判庭。
其次,是那些人口红利的既得利益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
他们是,贩卖价格不菲质量却粗制滥造商品房的不良开发商。
他们是,制造焦虑让家长和求职者们购买各种课程的教培机构。
他们是,教不了学生真正知识却收取了高额费用的各种野鸡大学。
他们是,没有核心技术全靠压榨廉价劳动力大发横财的各种公司。
他们是,商品和服务销售业绩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内外大型企业。
他们是,多年来享受着价廉物美中国商品的欧美发达国家民众。
他们是,各色工作清闲却被十三亿多纳税人高薪供养着的体制内人员......
一言概之,当人口大幅下降,再也没有韭菜可割,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人口少就会落后挨打?
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瑞士、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
其中人口排名第一的美国,人口总量还不如我们的零头。
从1950年到2023年,中国人口增长了2.6倍。
而同期全世界突破性的发明创造,如B超、汽车安全气囊、电磁炉、电饭煲、集成电路、机器人、电脑游戏、高铁、手机、互联网、闪存、3D打印、电脑操作系统、平板电脑、电动乘用车、人工智能等,全都与中国无缘。
当然,跟中国状况类似的,还有人口总数新晋世界第一的阿三国。
非要扯到军事上,22个阿拉伯国家共有4亿多人口,数10年来,却被不到0.1亿人口的以色列人打得满地找牙。
同样,即使拥有18亿人口的北约国家,眼睁睁看着乌克兰被特别军事行动2年多,也不敢踏入只有1.44亿人口的俄罗斯领土半步。
所以,人口少或减少,从来就不是落后挨打的原因。
而人口再多,但如果只是乌合之众,那还是洗洗睡了吧......
编辑于 2024-03-11 11:48・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风语房市 - 343 个点赞 👍
这个建议看上去能提高「生育率」,但落实起来非常困难。
首先因为咱们人口基数太大,每年哪怕多支出200亿,新生儿算900万好了,平均下来也就多个两千多块。可见福利可能落到每个人头上,并不是很多的。而这点钱,相比于育娃的成本,根本不值一提。
其次,这个措施,你得保障执行。因为之前有地方提出生育激励政策,结果孩子生了,但最后补贴没拿到手。这就很尴尬,因为孩子生了你也塞不回去了。
补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想生的照样不会生,参考隔壁的韩国。他们补贴也很多,人口下滑的依旧很严重。
编辑于 2024-03-11 14:42・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雨过天阴 - 52 个点赞 👍
贪官污吏抓光了发现大家还是那么穷,甚至少了他们的消费大家更穷了。 问题出在哪里?
查看全文>>
我永远会等待胜利 - 5 个点赞 👍
为知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怎么办?赵冬苓建议:由国家负担生育福利支出,学费免到大学
今年两会,“一老一小”仍然是重点议题。作为连续上会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编剧、作家赵冬苓今年依然关注生育这一话题。
据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共计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共计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据中国妇女报,为有效应对低生育率,我国近期出台了多项法律政策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谭琳调研发现,有两个突出问题亟待着力解决,一是引导企业建设生育友好、两性平等的就业环境的激励措施不足;二是女性作为家庭照料责任者的传统观念需改变,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照料责任,特别是养育子女。
2022年全国妇联“企业生育成本负担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课题对29个省区市1043个企业的调查显示,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有25.39%的被访企业承认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的情况;在有女职工生育的930个被访企业中,有63.40%没有执行延长产假政策。
同时调查也发现,被访企业中,有43.81%反映企业生育成本占工资总额0.5%以上,即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与失业保险费率大体相当;82.36%希望对其承担的产假期间(含延长产假)社会保险费予以补贴,74.40%希望延长产假津贴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支付,48.71%希望为当年有女职工生育的企业适当减税,有41.99%的被访企业希望政府优先采购女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竞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业女性工作日从事家务劳动时间为154分钟,约为男性的2倍。0~17岁孩子的日常照料由母亲承担的占76.1%。研究显示,“生育/照料孩子”是女性职业中断的主要原因。
据南方都市报,在此背景下,赵冬苓认为,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她指出,目前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当前的生活成本高,孩子的养育成本更高。年轻人很难承受生育孩子带来的生活负担。而且目前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医疗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尚不充分,降低了当代年轻人的安全感。
其次是产育假制度不合理。赵冬苓认为,国家的生育福利基本上仅限于产育假,而产育假期间,单位要承担生育女职工在生育假期间的工资、社保等多项人力成本,这导致生育适龄女性在入职和工作期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而自由职业女性、全职妈妈和农村女性等非职业妇女,享受不到生育福利。
此外,她还注意到当前的制度性障碍。多年来,鉴于户籍制度的种种限制,流动人员难以和本地居民一样在医疗、就业、入学、养老等基本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平等待遇。比如,流动人口在城市打工,子女也不能落户读书,购房、购车等基本需求也会受到限制。由此容易导致家庭的分拆化,家庭成本增加,进一步降低了流动人员组织家庭的意愿。
她提出,免除孩子教育费用,减轻家庭的养育负担。自政策出台当年起出生的孩子,免除学费、课本费,直至大学阶段。在生育福利方面,赵冬苓建议由国家负担生育福利支出,实现生育福利公平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本应由企业担负的产育假、陪护假期间的工资和社保费,应由国家承担,纳入企业减免税收或退税的核算范围。二是向自由职业女性、全职妈妈和农村女性等非职业妇女提供“生育福利金”,实现生育福利货币化,无差别提供国家生育福利。
同时,她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与生育挂钩的落户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在子女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取消户籍差异,实现公共服务公平化。
据北京日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建议,为恐婚恐育族“减压”。李迎新说,社会职场仍存在对男女性别在就业、婚育等方面不同态度的现象,再加上养育成本和生育隐含的机会成本,使得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知识女性或远离婚姻或不愿承担生育带来的风险。
“要加快推进对适婚青年结婚和首胎生育的支持政策。”李迎新说,目前全国多地的婚育支持政策主要针对三孩家庭,对适婚青年婚姻和首胎生育支持政策较少,应在社保、个税、医疗等多领域全方位覆盖,营造健康良好的婚育环境。
针对不同青年人群,要制定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综合支持政策,作为“广谱式”政策的有益补充。如加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生育津贴和育儿津贴,减轻育儿负担;扩大医保范围,对高危和高龄孕产妇加大国家检测和保障力度。要加强家庭互助育儿体系建设,积极扩大托幼托育服务机构,提供充分的社区活动空间,减轻育儿的情感背负和经济压力,降低育儿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此外,还应加强对婚恋领域相关法律如民法典以及婚姻、继承、股权分割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避免因极端个案的放大,造成青年被误导。
编辑|王月龙 易启江
校对|段炼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妇女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日报、公开信息
发布于 2024-03-10 23:0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每日经济新闻 - 1 个点赞 👍
生育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小孩上学的学费吗?
查看全文>>
月亮河 - 0 个点赞 👍
我反对,我这辈子大概率找不到老婆,我希望结了婚有孩子的过苦日子
查看全文>>
七星 - 0 个点赞 👍
同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老百姓创造了财富,再回归于老百姓。
查看全文>>
脱离白昼 - 0 个点赞 👍
没用,韩国已经试过了,生育率还是崩
查看全文>>
ZZZZZZZ - 0 个点赞 👍
我来发下各大AI的回答:
文心一言4.0:
对于当前生育率的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来鼓励生育和促进人口稳定。由国家负担生育福利支出和学费免到大学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
首先,政府应该继续实施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提供生育奖励、延长育儿假、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保障,降低养育成本和提高生育意愿。
其次,关于学费问题,虽然高等教育费用较高,但并不能完全将其转嫁到国家和家庭身上。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方式,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同时,也可以考虑对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的教育补贴或贷款支持,帮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育率和学费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能简单地依靠某一项政策或措施。因此,建议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影响,综合施策,以达到最佳效果。
360智脑:
赵冬苓代表的建议旨在降低家庭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对于当前生育率较低的情况具有
查看全文>>
可爱软萌喵 - 85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笔鼬 - 8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玩吾伤智 - 409 个点赞 👍
学费不是关键。
关键是孩子读到大学毕业,
能不能找到一份相对安稳且正常的工作。
如果孩子读到大学毕业,出来还是只能进厂拧螺丝,拿读到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孩子读到大学毕业,出来还是得996,得加班,一个月拿4000的工资,那为什么不初中毕业就学一门手艺活?
学费从来不是少子化的关键,
分配不均和社会内卷才是。
发布于 2024-03-11 10:4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柯里昂的胡子 - 2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von - 2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ansvast - 1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enry - 1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AN JI - 103 个点赞 👍
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你是愿意税收变为公路桥梁,还是变为奶粉尿布?
前者,你是规划师的角色,后者,你是保育员的角色。
规划师有规划师的权力和报酬,保育员有保育员的权力和报酬。
为什么国家不肯发钱,因为这事一没有权力寻租空间,二技术难度太低,真这么搞了,公务员们的神秘感和神圣感荡然无存,好意思拿那么丰厚的报酬?
每次你批评政策有问题,总有人洗白说那么多智囊不比你懂啊,如果收了税就是发钱发奶粉,那些人也会说我上我也行。
欧美公务员社会地位低,报酬低,就是发钱发奶粉给发低了身价。
编辑于 2024-03-11 09:25・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月入杯中 - 9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反对学历歧视 - 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咪咪蒋 - 8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hhhh - 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技师Keith - 71 个点赞 👍
其实我最近想了想,真想催生,对小县城和农村放松基层治安管制力度就可以了。把市场经济原子人赖以为生的秩序干碎,老祖宗的智慧就又有用了。
你不生就被抢,就被图,就被吃绝户,那自然就都老老实实生了,还能省一笔维稳支出,赢两次。
发布于 2024-03-19 03:04・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真知棒 - 50 个点赞 👍
我觉得吧。
这么多钱国家也拿不出,
还不如简单的从养老金入手。
也不用什么加钱。
生育一胎的不延长,保证60岁退休,
生育俩胎的减少5年,保证55岁退休,
生育三胎以上的减少10年,保证50岁退休。
这些俩胎三胎的父母,退休了也不可能闲着,
要去自己的孩子那里帮忙带孙子孙女,
这样循环起来,孩子自然就多啦。
否则,你对那些立志丁克的人,
给多少钱也不如人家省下的钱和精力。
不如直接为多娃家庭减负,
让他们发扬光大。
发布于 2024-03-11 09:5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情绪温馨 - 42 个点赞 👍
有可能被采纳的,那才叫“建议”。
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那叫“废话”。
一堆人常年占用资源说“废话”,这种相对简单的问题先解决了再去考虑生育率这种更复杂的问题吧?
编辑于 2024-03-11 13:1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Oaixam - 40 个点赞 👍
生育率下降,大众的观点,是认为年轻人没钱,太不容易,生养不起孩子。这个观点很受大家欢迎和认可。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依然还是鼓励生育的,不结婚不生孩子,依然还是有点“大逆不道”的。但如果是因为万恶的资本家、社会太卷、国家不行、房价太高等客观原因生不起养不起,而不是我主观上不想生,那就是社会的责任,不是我的。
由此,很多人看到生育率大幅下降,社会和国家着急上火,他们的内心其实是痛快的,就像那种曾经抛弃自己的女朋友过得凄惨无比时的开心。
“看吧,当初这么对我,遭报应了吧。”
很多专家也一直鼓励直接发钱鼓励生育。2021年开始,一些地方就开始直接发钱鼓励生育,但效果一直不好。
生育率降低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经济收入是一个因素,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马斯克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到生育率这个问题时,讲了一个统计结果。
据统计,经济越发达,收入越高,宗教信仰度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国家的人,生育率越低。比如很多欧洲高度发达国家的白人群体。
反之,经济越落后,收入越低,宗教信仰度越高,受教育程度越低,生育率反而越高。比如印度、孟加拉,还有非洲的一些国家。
比较突出的对比,是欧洲一些国家黑人、穆斯林和白人生育率的对比。
比如说法国,白人的收入、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度其实都远高于身处社会中下层、受教育程度低、宗教信仰度高的穆斯林和黑人,但生得最多的,依然还是黑人和穆斯林。
法国已经逐步转变为一个黑人和穆斯林国家了。
这个统计结论其实在我们国家也能得到验证。
我在农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只有1个孩子的极少,基本都是2个到3个孩子。而我在北京,挣得比他们多,受教育程度比他们高,但却只生一个。
从上图中各省人均GDP和生育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出,人均GDP较低的地方,生育率明显高出人均GDP更高的地方。
从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来看,也是GDP越高,生活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
所以,马斯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收入并不是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
这和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
大部分都觉得,自己不生孩子,是因为没钱,是因为资本家剥削,是房价太高,是教育成本太高,教育太卷,奶粉太贵,养不起。
但事实恰恰是,那些最穷的人,生得最多。
和马斯克一起访谈的另一个专家说,他看过一个研究,说中产阶级之所以不愿意生育,或者少生育,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过更自由的生活,希望生活的品质更高,不愿意养育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多困扰和麻烦。
这个研究才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人们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好过一点,自然而然就会追求自由。
自由包含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而生育孩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会带来很大的限制。
养育孩子,就算是散养躺平,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比如说奶粉尿布等花销,还有培训班等教育成本开销,还有今后孩子的生活、结婚等,都需要父母支持。很多中产家庭的主要开销,其实就是花在孩子身上。
这让很多中产承受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相比经济开支,精神上的“开销”更大。
父母要养育孩子,需要投入自己大多数的空余时间陪伴孩子;在育儿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往往会发生比较大的情绪冲突,比如说婆媳关系,教育理念差异等等;在教育方面,经常为了给孩子辅导作业,担忧孩子卷不过别人,搞得精神焦虑甚至崩溃;未来孩子上了大学,就业,婚姻,以及带孙辈,都会牢牢地束缚自己的精神。
这些除了消耗自身的时间,还消耗大量的精神和情绪成本。
收入越高,生活水平越高,在育儿上的物质成本和精神成本就会越高。
只要养育了孩子,很多人想象的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去看最美的风景,周末能踏踏实实睡个好觉,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这对于新时代极度追求精致生活和自由主义的年轻一代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生活。
这才是如今人们生育意愿降低的根本原因。
从上面这个图上可以看出,人类发展指数越高,也就是生活品质越高,生育率越低。
一个月发几百块,甚至一两千块,对养育孩子的经济支出助益不大,而对解决年轻一代追求的精致生活和自由主义面临的困扰,毫无意义。
除非是实现了财务上的自由,孩子生下来,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带孩子,教育孩子,都有保姆和专门的人负责,不影响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玩累了回家可以像撸猫一样逗逗孩子玩,尽享天伦之乐。那么,别说生两三个,就算生四五个,也没什么问题。
但这种自由,又是绝大多数人无法实现的。
所以,发钱刺激生育,对于那些经济上相对比较困难的中下层群体,确实有效,因为他们的生育欲望本来就较高。
但对于大多数中产及以上群体,用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如果一个月六七百,一两千这个钱发到农村地区鼓励生育,那效果就更是杠杠的了。
但必须声明,生不生孩子,这是个人价值观的选择,无关对错。人口减少,对国家发展和经济不利,但这不是个人的直接责任,不应以委屈甚至牺牲个人的选择为代价。
只是对绝大多数不想结婚生子的认来说,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没有婚姻和孩子“枷锁”的束缚,最终过得也并不开心,更谈不上幸福。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发布于 2024-03-11 16:36・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体制老司机 - 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兵 - 17 个点赞 👍
从我个人体验来说,生孩子最难的一步其实不是考虑以后读高中读大学的成本,我的目标只要健康养大开心就好,但即使是我这种双独生子女双职工家庭,四个老人两体制内三退休金的组合,仍然感受到了实际操作的巨大艰难。
首先是买房+结婚,两边家里六个人都有出钱,一辈子的积蓄拢共200w就出去了。
然后是孩子出生0-3岁的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的人力带孩子,我妈今年50,得亏30年工龄的社保满了提前退休了才有人带,公公还要9年退休,婆婆还要3年退休,不然找月嫂开销一万一个月打不住。
我每天8点去办公室,晚上五点开溜,中午还能回家带一带,每天陪孩子时间还行,但都有些捉襟见肘。
在家人健康没有失业的情况下生个娃也举步维艰,更别提那些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工作或者没有老人退休以及不愿意帮忙带的家庭了。
想提高生育率,以下是梦里才有的条件,也是二十年前曾经有的条件:
- 严格执行8小时和周末双休工作制,允许请假
- 延长年假,增加法定节假日
- 严格控制房价收入比
- 增加就业岗位
- 满50岁30年工龄可自由选择退休年龄
发布于 2024-03-11 13:00・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Joy Chu - 16 个点赞 👍
学费免到大学没用。 因为大学数量只有那么多。 还是要通过高考。 教育投资最大的成本之一在于准备高考。考上大学以后就轻松了。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大学不像小学那么普及。
而我认为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可以是,利用互联网无限复制的特性。让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网络接受高等教育,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公平的去参加大学毕业考试。甚至可以不让学校来出题,而是国家统一按科目来出题考试。不管你是在哪个学校参加的学习,还是在家用网络自学的,只要能通过考试,就算你大学毕业。
这样能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大幅度降低教育成本。不用千军万马去挤高考。只要学生能通过大学毕业的考试即可。
这样考试的目的就不是筛选了。以往高考是为了筛选,所以大家都拼命卷,知识点都掌握了怎么办?只好出各种偏题怪题,来把一部分考生筛选下去。只让部分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
但是现在都互联网时代了,知识不再稀缺,那么考试就不再是增加无谓的难度进行筛选,迫使大家为能解出偏题怪题,投入巨量资金内卷。而是可以侧重于实际应用需求方面,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就算合格的毕业生。一方面能为社会培养出。实际能力强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为广大学生家庭节约教育投资。让家长们不再那么害怕生育后的培养成本。
发布于 2024-03-11 10:2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greatmatch - 15 个点赞 👍
建议挺好的...
当然实操性还有待验证,毕竟这可是涉及到某些阶层要让一点利,或者吃相别太难看的呀!
不得不说看了好几层楼,有些人居然在担心以下这个问题:
钱从哪来?!!!
有些还是高赞顶前面的,不得不说看得我尴尬病都犯了...
也不得不说中国的老百姓还真是特别善良啊!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人家稍微对你好点,你时常纳税,任劳任怨干一辈子,反哺你点,给你点面包,你反倒觉得心疼啦?
就没想过,重点应该关注的应该是:
这么多年飞速发展,钱去哪儿了么?
为何贫富差距这么恐怖,优越性都快没了?
一边高唱GM论世界第二充满希望,一边又是说“初级阶段”,横竖都有理,就看想要强调什么,看心情给不给你分点福利而已么?
一边说缺钱,一边又有大量资金大量贪官外逃,有些人动不动就富可敌国....可是9亿多人收入2000以下(这可是曾经的贰号说的)....
感觉冰火两重天,两批人压根就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穿越剧+魔幻剧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出现了!
所以,到底哪个是真的可爱我的G?
不应该重点关注:钱去哪儿了么?
你没有,我没有,绝大多数人透支了几十年的钱买的房子,六个钱包养的高价房子
结果房子没有了不说,还继续背着债务,同时几亿人养老金100+/月,钱去哪儿啦?
就看见这一大堆空房子?还包括烂尾的这些?
可这些明明是老百姓(包括银行印的钱)白花花的钱花出去的?
所以,钱去哪儿啦?
GF、教育、医疗、社保这些支出,我想谁都可以理解,问题是:
这些数据,都是被告诉的,包括人均收入的温差:
绝大多数人总是拖人均的后腿....
然而大家并不富,越来越养不起孩子,越来越买不起房,越来越不敢生娃?
那你说,这些年越奋斗越甜的日子哪去了?
是帮助那些少数人成为房哥房姐,帮助少数人实现他们的理想然后看着他们远走高分的背影
然后他们回过头耻笑你,就像“北极鲶鱼”一样趾高气昂骂你侮辱你么?
你们觉得很爽?
.......
有时候太善良,确实该被折腾???!!!
不知道说啥好!
算一笔数字大概就能知道花费多少了呀!!
我按照某些网友计算的养一个娃到大学毕业,花费大概68万算,1000万个娃,大学毕业我算22岁!
68w*1000w/22≈3090亿/年
这是什么概念?恒大一家窟窿就2.437万亿,一家企业而已!
亏的这点钱,够养这些娃8年!(补它窟窿相当于承担了养1000万的孩子养八年!)
然后有钱的有特别敢亏的不止这家吧,再加上碧桂园之类的来两三家,继续补窟窿,分分钟钟达到养这1000万的娃儿到22岁大学毕业的成本水准!
还有那么多大型国央企呢?
就这,你担心GJ没钱?
不说别的企业啦,就看四大行:
2022四大行净利润 看2022几大行的净利润:几个银行每年拿出两家的利润,够够的了!之前也没白少赚老百姓的钱啊!不能总是有进无出啊,这可是全民所有制企业!
而且你别忘了,即便没有这个zc,之前的一部分教育支出还是要支出的,比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增加的只是两头的成本:婴幼阶段和高中到大学毕业阶段。
如果还觉得有压力,那你免费到高中总可以了吧?这总不用增加那么多成本了吧?
去补那些死的、没人住的房子的窟窿(实际上也并不等于产值归零)你愿意,结果养活人,养未来的精壮劳动力你不愿意?
如果是以这种智商和眼光来看这个问题,就真的没救了!
说明压根,想要提高出生率这种事情,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毫无魄力!
拿出当年多生一个孩子就要拉牛牵羊让人家搞成倾家荡产都不敢回家、还要强制去做节育手术的魄力,这点钱拿不出?
别逗了!想不想拿出来而已,况且GJ可以控制的资源太多了。
比如印钱这件事,比如分房(分资源)这件事,比如降低名义上的学费这件事....(又不是没干过)
左手倒右手的事情而已啊!
就比如大学的培养成本?免费的话,说白了最终是会转移到高校建设层面的(当然GJ也可以不给高校,但是这样肯定也是短视的,不给高校建设,科技咋进步,人才咋培养!)
况且其实我的国,大学学费不算高的,在大学的收支结构当中比例很低的!(之前做过数据统计,而且单校的财务公开报表几乎都可以看到,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压垮父母生育意愿的,压根远还没到大学学费这一层面好么?
直接在结婚成本这,现代很多年轻人就已经败下阵来....
生娃才哪儿到哪儿?
虽然以上的算法还是比较粗糙的,也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道理是成立的,明摆在那里!
还在担心这点成本?
那你要不要国家的未来么?想白嫖?继续压榨现存的劳动力然后让他们自生自灭,不付出任何成本让生育率上来?
想多了吧!
其实说白了,想干,绝对能干得了,就是想不想干而已!
咱们的优越性别忘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现在就不要继续迷恋基建狂魔了吧?再过些年,不仅建了的没人住,即便想要新建或者保养维护,甚至拆,都没人了?!!!
人,才是生产力好吧,除非地球上再也不是人在统治!
所以就别为上头找理由啦,给你点好处你就收着,你值得拥有!
以上!
编辑于 2024-03-11 11:59・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花生哥聊升学规划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墨舞丨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