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谈为何这个冬天一直生病,系今年病毒流行节律出现了紊乱,明年将会好转,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去年秋冬以来,我国出现了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情况,不少人还存在反复感染、交叉感染。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
- 17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larco - 3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火烧 - 1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壮志橙橙 - 1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有一说一。
他们骗你说放开一切就好了,等真放开了他们谁给你负责任?
有人为鼓吹颜色革命造成的后果负责吗?
有人为苏联解体,俄罗斯休克的后果负责吗?
有人会为几年以后的阿根廷负责吗?
有人会为毒品合法化负责吗?
你们有谁见过骗子骗完人后还带售后服务的?还给你负责的?
编辑于 2024-03-08 14:0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老蛮腰 - 436 个点赞 👍
“最后一个寒冬”
“倒春寒”
“拐点”
“96%无症状”
“病毒逐渐进入稳定期”
“离走出新冠为期不远”
“新冠后遗症不存在”
“没有检测就没有感染”
“明年将会好转”
说真的,张神医这还不是最逆天的,我看网上最新的话术是“你们要忍6年,6年之后就会慢慢好了”。毕竟6年后谁还记得这事儿,当下的心理按摩才是最重要的。
发布于 2024-03-07 13:04・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天下布武孙传庭 - 114 个点赞 👍
以下是灯塔CDC关于呼吸道病毒入院的统计,试解释为啥自21年4月大漂亮“放开”以来,连续三年(21-22,22-23,23-24)因呼吸道病毒入院人数都远超19-20季?要知道,这一季可是很多人口中的“流感大年”哦。不仅如此,也远超了20-21季这个“烫喉病毒大年”。关键在于连续三年哦,而且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看来这个节律紊乱有点长,完全不像天师说的一年就好转嘛。
从“最后一个寒冬”到“免疫债”再到“节律紊乱”,明年如果涛声依旧,不知天师又会为汉语大辞典增加一个什么新词条?
发布于 2024-03-07 01:2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beholder - 6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esmto - 60 个点赞 👍
这是德国的数据,德国的病假百分比,2023年高于2022年。
德语机翻,将就着看。 德国VFA 发出经济简报。
里面写到,德国的高患病率是在2022年开始增加的,然而到了2023年,形势没有好转,反而2023年更甚。
2023年的因病缺勤,超过了 2022年。
甚至德国称2023年是「病夫」。
德国的简报了称2023年的德国是「病夫」。考虑到严重疾病浪潮的后果,对健康和预防措施的投资似乎同样明智和重要。 再来看看英国。
“长期患病对英国经济增长不利”多年的紧缩政策,以及随后的新冠疫情,使英国的工人和企业都不健康,难以招聘员工,但各种复苏之路都将是漫长的。 我们知道英国是最早号召群体免疫,号召躺平的,但2024年的英国,在唉谈长期患病的不良形势。
公布的大量经济数据传递出的信息是,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长期患病而无法工作,这阻碍了英国的发展。
关于这一趋势恶化的原因,有很多理论。可能的因素包括长新冠,等待名单变长导致的NHS治疗延误,不良的工作场所做法,压力和紧缩的影响。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健康状况不佳对经济的影响。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发布的数据说明,目前,由于长期生病而不劳动的人数为280万,比去年增加了20多万,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增加了70万。 甚至把英国称为「欧洲的病夫」。
“大流行后的趋势可能扩大了这些差异”,“这不仅与新冠病毒有关,而且延续了大流行之前就很明显的趋势。” 英国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等候名单延长,再加上新冠造成的病人,可以说新冠放大了一些英国本身的问题。
新冠病毒,就是一个放大器。
它来了后,其他病原体也全部苏醒一样,比往年更猛的一轮一轮排着队的来。
新冠带着其他病原体,让人类的健康不堪重负。
像隔壁的宝岛台湾省,直接的拉出了国际科学界的研究,把新冠病毒伤害免疫系统打在公屏上,电视开始公开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台湾省不像大陆的砖家,只搬运「免疫债」的说法,他们把欧美科学界的另外一种理论,也讲给台湾民众听,那就是:「免疫盗窃」。
感染新冠,會導致T細胞受損,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比較弱、就像免疫功能被盜走,這段免疫竊盜時間約有8到10個月、一旦免疫功能減弱、就很容易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
台湾省已经告诉民众,新冠影响免疫系统,会变得常感冒。
而现实是,新冠仍旧在流行。
那你们说,既然破坏免疫系统的东西还在,在继续破坏,明年就会好转吗?
他说的明年,应该是今年吧。
今年会好转吗?
我很质疑,毕竟其他国家已经呈现出现实了,他们目前连续两年患病率居高不下。
虽然有的国家2023年没有超过2022年,但还是远远高于疫情前,仍旧是沉重的负担。
有些日子是回不去了,没有人会再给你们全民做核酸,老爷们只给自己做了,也不会再吃力不讨好给群众做。
也不会再隔离了,不要被害妄想回到lockdown。
回不去了,也不用回去。
但请你们看看事实,不是捂住眼睛不看就是没有的,不是洗脑自己不会的就不会发生的,病毒是唯物的,科技未进步下,不以人的意志为逆转。
我也希望我们天赋异禀,我也希望不会再发生。
但台湾省是和我们一样的血脉,他们都说了新冠影响免疫系统,让其他病原体更容易入侵。
他们都直面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能躲过吗?
编辑于 2024-03-07 11:4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林步里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白色terror猢仕之 - 3 个点赞 👍
那完了,张的毒奶一向准得很
查看全文>>
adh·乔 - 558 个点赞 👍
信张文宏不如关注下赵泠。。。至少赵泠早在2020年1月底就预测到了,共存后会迎来支原体,流感,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共襄盛举式感染。。。
实践证明,发生病毒性肺炎后,老年患者更可能死于病毒对呼吸道产生破坏后其它病原体造成的并发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都可以跟进补这个刀),而青壮年患者有更高概率死于细胞因子风暴,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他们是自杀的。
作者:赵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886336/answer/9857911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泠姐的这篇回答,基于的是对以往病毒肺炎的经验。。。2020年1月人类对新冠的研究还没有那么深刻,新冠的免疫系统伤害还没成为认知。。现实可能会比泠姐写的情况更糟糕。
要我说,现在情况是,未来几年癌症发病率会不会有显著抬头,毕竟免疫系统损伤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外源病菌感染,可能还有癌症,甚至阿兹海默等等疾病发病率上升。。。这些疾病和免疫系统强弱都有关系。
编辑于 2024-03-09 11:4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Lloyd Bannings - 366 个点赞 👍
真是黑色幽默啊
真正干活的一个病故了,其余的也退出舆论场了,他又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出来了。
还好23年经历了画的饼一口没吃的之后,互联网舆论明显清醒了不少。
有些人如果是骑虎难下也还好,要是干脆输不起破防就不好了。
发布于 2024-03-07 15:17・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林夕邦邦 - 148 个点赞 👍
我们做研究的人,绝对不会在公开场合对自己不涉及不熟悉的领域发表意见。如果有这么个人,这么做了,首先这人是不严谨的。说严重一点,这人有点轻浮。
--------复旦大学某历史教授谈张文宏说中国历史
编辑于 2024-03-09 14:0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方公子鑫 - 1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命理咖啡师 - 95 个点赞 👍
张文宏做报告说:……战胜新冠疫情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台下的上海阿爷听不懂张文宏在刚撒,就回家问儿子曙光和地平线是什么意思。
儿子回答说地平线上的曙光,就是短暂而且你永远接触不到的东西。
发布于 2024-03-07 18:02・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竹青 - 72 个点赞 👍
张老师还是老一套话术逻辑啊。
用他熟悉的话术,给我们这些普通人许诺一个未必会实现的美好未来:
- 传染病节律暂时紊乱,会恢复正常;
- 新冠已经变成地方病,地方病的特点是流行率低;
- 新冠将流感化,即有明显季节性;
- 新冠将感冒化,即没有明显季节性但症状极轻微。
用预设美好未来的话术来回答新冠相关问题,完全没有科学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张老师并不是天桥上算命的,以往用他熟悉的话术开预测新冠的未来情形时,时有翻车,所以张老师对新冠,其实是“不知”,张老师明明“不知”却总要在公众面前表现出一副“知”的模样,是不智。
然而,张老师有着光鲜的学历和履历,应该不会不智,不会不智的张老师屡屡表现出不智的行为,一定有原因,具体是什么原因,咱也没必要深究了,因为深究很浪费时间。
关于新冠,中国成功在两点,一是清零时代成功地多次清除新冠,证明了清零的可行;二是只用了一年左右的乙管,中国人已经对新冠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两点都说明,中国人不可战胜。
新冠是否会像流感一样季节化,个人认为十年八年内恐怕不能;新冠是否会像感冒一样症状轻微化,个人仍旧认为,如果不出现重大变异,永远不可能。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你坐稳了新冠的奴隶,把反复感染新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想对你说的是,一要保持敏感,经常性观察身边的人,注意到有疑似症状的人并及时远离,不要相信自己是所谓的天选之人;二要尽可能地做好防护,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努力是有用的;三是少关注张老师等共存派大佬的发言,他们许诺的美好未来,如果真的存在,只要你做好了防护,一样可以抵达,如果不存在,你做好防护,也能更健康。
发布于 2024-03-07 17:25・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看试手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厚颜无耻王司徒 - 3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ang.J - 32 个点赞 👍
有人说不少国人在covid 这件事情上,处处总觉得自己很特殊,只认自己亲自体会到的感受的,不认别人先行总结的经验。
然后在别人拿出美国这几年呼吸道疾病流行作为例子后,他说两者没有比较的基础,防控模式完全不一样,并且说别人存在认知偏差。
请问一下,到底是谁“觉得自己很特殊,不承认别人先行总结的经验”?
更为无耻的是,就这样一个双标的人还敢给自己打广告?
发布于 2024-03-07 13:09・IP 属地江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西方七星阵 - 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淡痛的腰子 - 2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今天开始来画画 - 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羽-苍白正义 - 24 个点赞 👍
放开以前,宣传服务科学;放开以后,宣传服务放开。
所以——
国家为了减少恐慌,淡化新冠危害,可以理解;
但作为个人,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心里要有点数,该做的做,尽人事,听天命。
传染病防治一旦下放到个人,那就只能如此。
发布于 2024-03-13 21:13・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JERRY19970311 - 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mpere King - 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李劼 - 15 个点赞 👍
张文宏待错地方了。
他要去对岸,别管会不会看病,电视台起码能当个名嘴。
沈富雄,柯文哲,赖清德都没他能吹。
他过去了,估计今年就没有柯文哲什么事儿了。
说个不好听的话,世界已经成这样了,活一天算一天吧,你不摆烂,有人帮你摆。
躲不过的。
发布于 2024-03-07 23:09・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如水 - 15 个点赞 👍
我就很佩服国人的前瞻性。
23年12月时,网上几乎看不到支持防疫的言论,一个劲的说要逛街,要旅游,要自由生活,不要隔离,还有爱丁堡的下水道防疫让阳性人员拿着绿码全国到处跑,被大数据识别到要求集中隔离反而拿着武器威胁上门人员,防疫人员在后期因为腐败和长期高强度工作之后混入了不少不少渣滓这是确实,有人借此发国难财也是事实。
但是问题总该是可以解决的,但是迫于压力放开之后呢,这就是美丽新世界了。
当时刚放开和放开不久之后有两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一件是东北一地方发文说要坚持防疫,放弃成果太可惜,但是迫于全国压力被迫放开。
一件事放开不久之后江西一地区想做免费核酸统计感染和死亡人数,但是也是被冲烂了。唉。
发布于 2024-03-07 18:15・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黑椒番茄 - 15 个点赞 👍
张文宏说得没错,新冠确实呈现出地方病的特征,当然,这里的地方病指的是不同地方受新冠的影响已大不相同。
这不,上个月刊登了篇统计美国不同种族在大流行不同阶段的死亡率的论文,就显示美国黄种人的死亡率在2023年基本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美国不同种族(图B)的年度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由于死亡率数据处理的滞后,2023年的死亡率仅包括3个月(3月、4月和5月),并按年计算以方便与其他年份进行比较。 那以华人为主要群体的新加坡情况怎么样呢?
新加坡不同变异株感染人数 新加坡自2021年年底放弃管控后不同变异株时期的超额死亡 新加坡从2021年年底至今,已历经7-8波不同变异株的“洗礼”,然而超额死亡降了吗?有下降的趋势吗?
2023年年中的XBB.1.16流行时新加坡的感染数相对于其它变异株并不多,但为何这波造成的超额死亡那么多?是新加坡人体质不好了,还是XBB.1.16致病性增强了?反正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嘛,mild就完事了。
新加坡自2020年开始不同变异株时期的超额死亡 新加坡和香港自大流行后不同时期的超额死亡率 自2021年年底之后,新加坡的超额死亡率稳定在20%左右,和美国的情况大相径庭,从这一方面来理解张文宏所说的地方病的含义,好像也说得通。
至于原因,可能在于人口密度不同,毕竟人口密度相近的新加坡和香港的超额死亡率相似。
发布于 2024-03-07 19:2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小雪雪江雪晴 - 14 个点赞 👍
我几年前就说过了,【与病毒共存】,实际上就和古代女子缠足一样。
刚缠足的时候,脚疼痛难忍,很是难受。
但随着缠足时间的增长,脚逐渐定型,也习惯了缠足的感觉,就没有一开始那么难受了。
甚至,缠足女子还会主动去帮其他的女子缠足,以便让她们可以【嫁出去】,凭借【三寸金莲】获取经济收益。
【与病毒共存】,也是这么一个慢慢习惯的过程。可以将【与病毒共存】人的免疫系统理解为缠足女子的脚。免疫系统刚受到破坏的时候,感染各种病毒,不断发烧,是很难受的。
后来,人就会习惯、适应不断的发烧,适应自己新的畸形的免疫系统,就好像古代女子适应自己的【三寸金莲】一样,甚至主动去劝其他人摘下口罩,正如古代缠足女子主动帮其他女子缠足一样。
就是这样。
发布于 2024-03-07 18:2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还是不注名好 - 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每天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