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解放是中国的绝对政治正确,即便是在1996年,我国军事力量极端落后时代,我们也从未示弱过!
1996年3月25日的《新闻联播》用了整整6分钟复盘了解放台湾的整个过程!场面盛大前所未有,很多人称之为“史上最震撼的一期新闻联播”。
“我们主张并一贯致力于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出现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我们将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武德丰沛”的措辞,让国内舆论热血不已!
在那时,台海危机已经基本结束,我们距离梧桐台湾,只差“一步之遥”。
自70年代末“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提出之后,两岸之间关系持续向好,基本没有发生过什么摩擦。
1988年,李登辉上台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始着手岛内政治改革。1994年3月,李登辉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进行了6个小时的长谈。作为一个真“精日”,李登辉与司马相见恨晚,二人大谈“生为台湾人的悲哀”,李登辉甚至口出狂言:
“中国共产党把台湾省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这是奇怪的梦呢!台湾与大陆是不同的政府,目前我只能说到此为止。”

1995年5月23日,克林顿政府公然宣布允许李登辉对美国进行“私人访问”,毫无疑问是对于大陆方面的挑衅!
仅1995年6月《人民日报》就发稿近30篇,全面痛批李登辉访美一事。
然而李登辉无视大陆多次警告,依然坚持窜访美国,火上浇油。

为了回应美国这种“以台制华”的策略,1995年7月开始,解放军频繁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导弹射击演习。
紧接着是陆军、海军部队也分批次在东南沿海展开了大规模、多阶段的演习。接连不断的“武力示威”一直持续到了11月底。
期间对台对美的几乎所有正式会谈,几乎全部推迟或取消。

台海上空阴云密布震天的演习,让台湾省内人心惶惶。岛内开始流行“孤岛说”,民间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不少台湾民众开始提现金,海外投资更是早就开始撤离。
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李登辉的“决心”。
1996年年初,李登辉宣布参与“大选”,准备“连任”。

96年3月中旬,为了警告李登辉当局的“台独”图谋,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举行了规模巨大的实兵演练,,海陆空三军悉数参加。于是就有了上文《新闻联播》里战展示的那些镜头。

“宁失千军,不失寸土”!在这样的口号指导下,基层官兵普遍士气高昂,台湾局势的紧张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峙”的范畴,战争一触即发!
如果仅看台湾和大陆的纸面装备,大陆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追上来了。
1996年的军力对比,可谓“旗鼓相当”:
在争夺制空权方面,台湾订购的美国F-16和法国幻影2000和超视距空空导弹都还没到货。能用的三代机只有两个IDF“经国号”。只有台湾新到货的“战力增幅器”E-2T预警机,能在解放军身上占到一些便宜。
为了弥补战力的不足,台湾连压箱底的“寡妇制造者”F-104都搬了出来。

解放军同样只是少量接收了24架苏-27战机,超视距导弹同样未能形成战斗力。
这就决定了当时争夺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双方只能进行视距内的传统空战。勉强够到美苏80年代初的作战水平。

海军方面,解放军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但是台军舰艇只需要防守狭窄的台湾海峡,解放军却需要防卫漫长的海岸线,所以双方能集中的兵力旗鼓相当。
即使双方在当时发起一场海战,台湾海峡也并不会有传统意义上制海权的概念、因为解放军只需要确保运兵舰队的安全登陆,台湾则要切断解放军的海上补给线。整体海战形态处于70年代水平。

解放军的主力051型驱逐舰少数刚刚完成现代化改装,但是依然无法完全压制装备雄风2和标准-1型导弹的台湾驱护舰。另外台军的装备的大型导弹快艇凭借高航速,也很容易突破解放军的封锁,直接威胁登陆舰艇。

80年代以来,军队的军费开支持续紧张,海、空军的训练趋于保守。
当时海航为了避免“摔飞机”,对于飞行训练的气候条件有严格规定。除非特殊情况,恶劣天候下不允许进行训练。即使训练最为频繁的一线航空兵团,其飞行小时数与海峡对岸相比也有差距。经验和技术确实不如美军一手调教出来的台军。
我军执行驱离任务的战斗机曾不止一次被美机两架战机左右包夹,给“架”回领空。某些时候,美机甚至敢大摇大摆地在我们领空玩不断切入切出的“边缘游戏”。

两栖登陆问题更多。解放军装备的登陆艇、气垫船、冲锋舟满足不了如此大规模的运兵。只能提前征召沿海的民船。

能装运大型载具的登陆舰本来就少,抢滩登陆的主力依然是老式的63式两栖坦克。

训练时间和装备问题几乎是全军共同的问题。渡海登陆不同于朝鲜战争这样的陆上作战,想要发挥出战术优势,必须有足够现代化的装备!
更何况,大陆要解放台湾,美国还要横插一手。
3月中旬,美国海军“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集抵近台湾海峡。

当时,兰德公司在《中美军力记分卡:1996-2017》中的评估是:
消灭中国空军只需要美军两个战斗机联队。
而2艘航母2个舰载机联队搭载有超过150架各型舰载机,加上驻扎在冲绳美军基地的美军战机,战斗力远远超过“两个战斗机联队”的标准。
这份评估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纠结是具体需要两个还是四个战斗机联队,根本毫无意义。巨大的装备差距,直接否决了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渡海登陆进攻台湾本岛的可能性。
3月底,大众在电视上看到这期《新闻联播》的时候,局势已经注定台湾难以在当年收复。
96年,望洋兴叹,令人扼腕。

Part 2
96年的台海危机里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给解放军后来的“爆兵”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补了很多课。
我们需要登陆运兵,海军就研发了野牛气垫船和071/072大型登陆舰,50多艘大型登陆舰让解放军从此再也不用调用民船。

需要对岸突击?05式装甲突击车和各种型号的远程火箭炮先后服役,让海岸支援无死角。

需要夺取海峡制空权?
空军发展的空警系列预警机、运8电子干扰机、歼16、歼11多功能战机。海军就大力发展052C/D型驱逐舰,让登陆舰队防空完全不是问题。

我们需要防止美国/日本介入登陆作战,航空母舰应运而生,战时封锁台湾外海,让他国战机根本无法飞临战区,火箭军的东风-26紧盯着海岸之外可能接近的外国舰艇。
从被美国战机“逼回领空”,到6架战机埋伏前来驱赶的台湾战机。20年来,解放军的软硬件水平已经完全能迈过海峡上的门槛!

以现在的态势来看,梧桐,不存在“能不能”,只存在“想不想”。24年,我们卧薪尝胆、厉兵秣马,花了几万亿的军费,目标就是为了祖国的统一。
在这个人人都在“向钱看”的时代,海军能如此“阔绰”的花掉大笔资金,自然会惹来不少人的非议:
我们要这么大的海军有什么用?收复台湾和我有关系吗?
在全球信息网、物流网、贸易网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从中获取便利。而“经济制裁、贸易封锁”却从未变得陌生和遥远。

对于国家来说,如果海上贸易线被封锁,过剩产能无法出口,稀缺资源得不到补充,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潜在风险不可估量的。
在这种环境下,何谈发展?
台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是第一岛链上的明珠。如果祖国能够统一,第一岛链就会不攻自破!迎接中国的将是安定的海洋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未来发展的战略上讲,如果中国想要迈进更深的大洋,就必须要祖国统一。
台湾的回归不仅是民族情怀,更是和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大事。
台湾的统一,不是说台湾人说自己愿不愿意就能决定的。

参考资料:
胡诌施佬《1996年的台海,空军竟是大陆强,陆军反而是台军狠?》 《李登辉同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生为台湾人的悲哀>》 老海军《亲历96台海危机:从“宁失千军”到“活捉林志玲”》 中国台湾网《回顾惊心动魄的5次台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