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动力装甲这个概念起源于罗伯特·海因莱茵的小说《星船伞兵》,作为科幻小说中设想的一种单兵增强装备,动力装甲通常被视为一种增强士兵携行能力和防护能力的综合性装备,且通常应用于地外环境。因而,判断一款动力装甲的设计是否优秀,往往要结合战场环境和使用者来进行综合判定。目前常见的科幻作品中的动力装甲,包括但不限于雷神之锤(《光环》系列)、CMC动力装甲(《星际争霸》系列)、阿斯塔特动力甲(《战锤40K》系列)、马克型动力甲(《漫威钢铁侠》系列)等等。由于钢铁侠的马克系列过于“超级系”,所以在此不做讨论,毕竟如果马克系列都能算进来的话,那魔法少女奈叶也是动力装甲战士(笑)。
一、动力甲的结构
动力装甲是一种典型的多层结构通用平台,根据功能规划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块。分别为:内层区、骨架区、动力段和装甲区,每一个区段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1.内层区
在动力装甲的设计过程中,内层区通常担负人机交互和维护使用者生存环境的功能。同时,内层区应与骨架区结合,从而在装甲内部使驾驶员相对固定。考虑到人体的大致结构,动力装甲的内层区通常空间有限,故而只能担负起有限的维生作用。通常而言,内层区在设计上通常以动力甲内衬的形式出现,可以独立穿着。部分作品动力装甲在设计上会把内层区与动力段结合,并间接的忽略骨架区的作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傻的设计,因为这样的设计通常只能给强化人穿。
一般而言,内层区在设计上拥有大量的神经触点和接口,用于和人体链接。神经触点和接口通常位于脊椎部分。内层区通过读取神经信号等生理信号来判断使用者的动作,并调整动力甲的动作配合使用者。同时,各类接口也负责健康监测,用于确认使用者的状态,必要时可以自动呼唤医疗部队支援。另一方面,为了对抗地外环境中不正常的气压和温度,内层区拥有加热和气压控制功能,用于维持使用者所必需的生存环境。头盔理论上也属于内层区,用于提供信息化支持和氧气补给。头盔同样应有光过滤功能,负责防范核威胁。
内层区的外部应设有数据接口和固定接口,一方面将使用者的神经讯号传导给装甲电脑,使装甲能够同步使用者的动作意图,完成通常的作战任务。另一方面,大量的固定接口能够有效结合内层区与骨架区,使得使用者在动力装甲内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避免活动部件无法对准关节,导致装甲运作时伤害到使用者。
2.骨架区
相比于要担负起维持活动环境,读取神经信号的内层区,骨架区的作用关键而单一。动力装甲的骨架区通常负责分散负荷,并在动力段运作时保护使用者。在很多作品里,一款动力甲往往会具备数百公斤的重量,这样巨大的重量压在使用者身上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动力装甲的动力段在运作时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如果这一力量直接作用于使用者,对没有经过生化技术强化的使用者而言这一反作用力往往会直接折断使用者的躯体。而骨架区的存在则可以完美承载动力段的反作用力,从力学角度保护使用者,防止使用者因动力装甲的运作而受伤。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文中笔者认为忽略骨架区是一个很傻的设计的原因,因为骨架区对使用者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
3.动力段
动力段是一款动力装甲最经典的部分,装甲通过有源动力段来增强士兵的携行能力和通行能力,使得士兵可以单兵携带并使用较重的武器。动力段的设计方案各有不同,偏重于机械式的设计里通常会使用液压传动和伺服电机。而偏重于仿生设计的装甲则会使用电子肌肉。从这一设计上往往能够看出某款作品的创作年代,因为电子肌肉是一个相对新潮的概念。通常而言,偏重机械设计的液压式动力被认为能够更持久稳定地输出动力,而偏向仿生学的电子肌肉则被认为具有更好的爆发力,且更为灵活。
4.装甲区
装甲区的存在是动力装甲区别于有源外骨骼的重要部分,在具有骨架支撑和有源动力的基础上,穿戴动力甲的士兵不仅可以携带更重的武器,也能够负担更重的防护。虽然受限于人类的体型和生理结构,动力甲的防护能力依旧有限(除非你上神棍护盾)。因而,动力甲的外部防护主要是对付弹片,以及防核辐射等环境辐射。同时,装甲区提供了不少外部挂点,额可以挂在机械臂和一些便携式武器,为士兵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
二、作品中的动力甲
1.CMC动力甲
在《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资料片中,得益于泰克斯·芬利这个角色的出狱流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个CMC动力甲的设计结构。CMC是一款典型的给普通人设计的动力装甲,通过伺服电机提供动力。装甲本身拥有典型的框架式骨架结构,用于负担伺服电机运转时产生的反作用力。CMC本身并不具备保护驾驶员所需的内衬层,而是利用给内部空腔充气的方式来维持环境温度和气压,头盔部分采用了经典的仿宇航服结构,拥有双层玻璃面罩来防范核闪光。由于伺服电机结构的动力变化率较低,故而CMC的动作灵活性不如其他作品,但其适用范围是最广的。
2.雷神之锤
相比于CMC动力甲,《光环》的雷神之锤系列对装甲灵活度的追求更高。整个装甲被简单地分成了内衬的凝胶战斗服和外部甲片两部分。根据游戏设定,所谓的凝胶战斗服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一个活动能力有限的T1000机器人。通过凝胶战斗服的活动提供动力,相比于伺服电机,液态金属的动力变化率较高,因而可以使得士兵的动作更为灵活。但因为缺乏硬质骨架,大量负荷被直接作用于驾驶员本身,这就导致了该款动力甲完全不适用于普通人。在《光环》剧情里就给我们展现过一次普通人适配雷神之锤所导致的事故,那个全身骨折的地狱伞兵可真是惨啊。
3.阿斯塔特动力甲
阿斯塔特动力甲本质上和雷神之锤很相似,二者都是忽略了内部支撑骨架的动力甲。在怀言者的小说里,怀言者们在一次偷袭泰坦的行动里曾经依靠给动力甲关机的方式躲避侦测,而当动力甲关机的时候,整套装甲的重量全部由使用者负担,这是缺少内骨架的典型特征。因而阿斯塔特动力甲与雷神之锤一样,完全不适用于普通人。不过考虑到阿斯塔特本身的超大体型,在给普通人使用时动力甲内部拥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内骨架,这也是提供给审判官的改良甲的主要改造方式。
至于说阿斯塔特甲的防护水平,这个就有点迷了。毕竟阿斯塔特甲的质量控制约等于没有,大佬的精工甲和大众脸的甲,那不是一个东西,原体甲的防御力肯定跟战术小队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