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cos 福建游神「赵世子」男网红道歉,称「已前往庙中祭拜,希望得到谅解」,如何看待此事?

搜狐新闻
493个点赞 👍

抽空查阅了些资料,更新几点:

1、「赵世子」这位“神明”(或者说角色)的形象,我敢肯定,是在2021年以后才被创造出来的,另外,负责制作「赵世子」塔骨的也是一个很年轻的团队。

2、事件里长乐厚福村正月初十那场游神,主祀的是「英烈王九使公」,「五福大帝」只是陪祀(主祀五福大帝那场在正月二十六),而作为五帝之一振灵公儿子的「赵世子」,更是陪祀中的配祀,类似气氛组的存在。顺便说下,在「赵世子」塔骨下面,也是套了一个活人的。

2、游神活动的主办方是当地的林氏宗祠总理事会(由十余个自然村组成),文旅局似乎并无参与,只是在文旅局报备了然后帮忙宣传了一下。

3、游神队伍不是以「前」为尊,反而是重要的神明都在后面。

4、游神活动里「马夫」持鞭抽人属正常操作,因为「马夫」角色在活动里主要的职责就是挥鞭驱散行人开路,其中也有为人祛灾解厄的吉祥寓意,不少围观者都有被抽到过的经历。

5、2022年、23年、24年游神活动里「赵世子」的服装与发饰历年皆不同,当事网红作为外地人,大概率是提前收到了主办某方发来的图片,才置办了相似度这么高的一身行头。

这起事件中广大网友们的反应,不觉让我联想到23年8月份丰都县寺庙供奉日本邪神那事。一个说不清到底是佛教还是道教的小庙,里面摆着各式稀奇古怪的神像,后来一个中年妇女把家里孩子扔掉的日本武士手办当成神像也塞到庙里案台上,手办在庙里放了数月也无人在意,跟着众多神像一起接受信徒香火,直到被一位激动的“正义”路人发现愤怒举报之并拍视频曝光庙方供奉“日本邪神”。

我只能说,此两件事,真卧龙凤雏也。

不要想当然地就认为人家游神有多封建多严肃,其实人家玩得嗨得很,深得湾湾的精髓
新晋神二代世子天团里,人设定为爱抽华子的张大世子

典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既然主办方都能为了吸引流量随意造神糊弄乡民,为什么网红去COSER蹭下流量就要受谴责?

看到不少网友评论这事,谓之:「以凡人之躯,承受香火之力,他是真的勇,必然要折寿」之类的言论,真是要被笑到。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这「赵世子」乃何方大神呢。

本着对道教文化和民俗学的有限学识,我就不负责任地下个结论,「赵世子」这尊“大神”,被创造出来的年份,恐怕还不如本人的年纪大。

但凡你去当地逮住个迷信的老头问他,这「赵世子」到底是位什么神祗?老头大概能含糊地告诉你,此乃振灵公赵公明之子,你再问他,他小时候那会儿可曾听说过「赵世子」这尊神?他必然是哑口无言。

其实所谓「赵世子」,在这场游神活动里,不过是配角中的配角。也就是近几年里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而被人为“创作”出来的高颜值神二代,既无单独的流世传说、也无专属的庙宇,仅仅依附于其被认作父亲的赵公明名下作为配祀神的小卡拉米,谁还瞧不起谁呢。

若真是自古就有的道教正神,被世人顶礼膜拜千年有了灵性,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就「赵世子」这样一个现代产物,既无民俗底蕴又无宗教内涵,除了认了个神爹,与普通的泥胎木塑又有什么差别,说它是个文创产品也不为过

至于这场游神活动的主角之一「五福大帝」,其实里面有两位咱们都是很熟悉的,一个是三国里的钟会,还有一个是就是封神里的赵公明。其演化脉络,在古代道家文献里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雏形始现于魏晋时期,一开始只是作为鬼将、瘟使这类非正神的凶神或者次级神祗之形象。到了宋代后,因五人团中的赵公明逐渐转为财神等正面形象,连带着他的瘟神同事们也随之发生改变,最后到明清时期才被给了正神的编制。

民国时学者连横在《台湾通史‧宗教志》如此评价道:“五福大帝,庙在镇署之右,为福州人所建,武营中尤崇奉之,似为五通矣。然其姓为张、为刘、为锺,为史、为赵,均公爵,称部堂,僭制若帝王,岁以六月出巡,谓之逐疫。乔装鬼卒,呵殿前驱,金鼓喧阗,男女杂遝,倾钱酬愿,状殊可怜。越二日以纸糊一舟,大二丈,奉各纸像置船中,凡百器用财贿兵械,均以纸绸为之,大小靡不具。愚民争投告牒,赍柴米,舁舟至海隅火之,谓之送王。七月七日,又至海隅迎之。此瘟神尔,而与灵官(似乎说的是马灵官——华光大帝)皆窃五帝之号,是淫祀也。”


以下内容整理自游研社,岑朝《三国里封神的人不少,但他怎么偏偏成了瘟神?》一文。讲的是「五福大帝」崇拜的形成过程,对道教文化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略过。

《正統道藏》所收录《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之七》(成书跨度较大,前十卷成书约晋代)中记载道:

道言:国土有大鬼主邓艾、钟士季……王莽……蒋公琰……萧何……韩信……高沛……司马迥、刘元达……。
道言:此等之人,皆悉是往时大将、任事之人,死亡之后,各有人立祠,祀之不止。今传有百鬼附之,唯成大众,仍伺人形便,杀害百姓。……收捕此等之鬼王,得便斩杀之,不恕矣。

在这些大鬼主中,邓艾、钟士季(钟会)、蒋公琰(蒋琬)、高沛等为三国时将领;王莽、萧何、韩信等为汉朝将领;司马迥为西晋齐王;刘元达也一并出现,都是有明确原型的人物,只是现代已难以考据。比如此处并未出现的赵公明,原型就是秦汉时得道于终南山的一个方士。

而这些往日将军、任大事的人死后虽被立祠祭祀,但仍危害百姓,所以要收捕这些鬼王,将之斩杀不可恕。

东晋时期的道教早期典籍《女青鬼律》中记载道:

东方青炁鬼主姓刘,名元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
南方赤炁鬼主姓张,名元伯。领万鬼,行热毒之病。
西方白炁鬼主姓赵,名公明。领万鬼,行注炁之病。
北方炁炁鬼主姓钟,名士季。领万鬼,行恶毒霍乱心腹绞痛之病。
中央黄炁鬼主姓史,名文业。领万鬼,行恶疮瘫肿之病。
……随病呼之,知领鬼姓名,病即差矣。

在同时代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五·赵公明府参佐[1]》里。天帝派遣三将军率领万鬼来抓人,可见三将军为鬼将,其中有明确姓名的是赵公明和钟士季,另一人则不明。文中王祐在病困时见到赵公明来“取人”,说明起初鬼将的职责就是率鬼在病危后夺人性命,这也是他们成为瘟神的基础理论。

《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年代不明,基本沿用《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鬼王描述。

又注鬼自称古之大王,主天下大将军,来欲病欺人,诈称家亲丈人,杀人小口,令人宅中,多凶病疾。
又五方五帝注鬼,自称张元伯,领万鬼,行寒热逆疟病。
……
又一五方杀鬼,自称刘元达,领七十万鬼,常行七十种疫病。
又一鬼王,自称钟士季,领六十万鬼,主令五种下痢病。
又一鬼王,自称赵公明,领三万鬼,主令人家中斧创伤。
又一鬼王,自称史文业,领七十二万鬼,主令人肿气而死。
……
又一鬼王,自称王翦、白起、邓艾之鬼,领三万鬼,行万病杀人。
……
……主收某家宅中,若有五方恶气注鬼者,次次斩其根种。
又请平炁君十二万人,官将千二百人,与收气食气吏、收鬼食鬼吏、收邪食邪吏、收凶食凶吏、收病食病吏……若有凶魔恶鬼,一切扫荡消灭之。

约唐代的《太玄金锁流珠引·卷二十五·为官人百姓断瘟法》中:

……老君神符,主收五部鬼王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史文业、钟仕季等……得即腰斩,不问往罪。急急如律令。

南宋《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之十三·斩瘟断疫品第十五》中引用《女青鬼律》,并冠以五瘟五行之精:

……《女青律》曰:若能知瘟鬼名字,鬼不敢加害。三呼其名,其鬼自灭。
……东方青瘟鬼,刘元达,木之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南方赤瘟鬼,张元伯,火之精,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赵公明,金之精,领万鬼行注黑之病。北方黑瘟鬼,钟士季,水之精,领万鬼行恶毒之病。中央黄瘟鬼,史文业,土之精,领万鬼行恶疮痈肿。

钟士季与史文业的职责又分别回到北方与中央。该书重申称呼鬼名就能消灭瘟鬼的观点,对这点的再次强调也体现古人对瘟疫的恐惧心理,可能也与两宋时期战事频繁引发的社会动荡有关。

而在约隋唐时的《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中,对五人的称谓开始变化:

东方行瘟张使者……南方行瘟田使者……西方行瘟赵使者……北方行瘟史使者……臣众等志心归命,中央行瘟钟使者。

该书仅介绍姓氏,身份从“鬼主”变为“使者”,钟姓使者从北方变为中央,与原负责中央的史文业对调。

南宋《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之五》中将瘟神们与五岳相关联:

泰山府东岳主者,天齐仁圣帝所主,管杂病事刘元达。
衡山府南岳主者,司天昭圣帝所主,管瘟疫事张元伯。
华山府西岳主者,金天顺圣帝所管,泻痢事赵公明。
恒山府北岳主者,安天元圣帝所主,管暴汗寒疟事史文业。
嵩山府中岳主者,中天崇圣帝,行病司四案,李公伸狂魅赤眼案,钟士季掌肿疡案,范仲卿掌酸瘠案,姚公伯颠狂五毒案。

该书共有八名瘟神,钟士季属嵩山府中天崇圣帝,应是沿用《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的中央行瘟钟使者。相比《太上洞渊神咒经》的七位鬼王,李公仲变为李公伸,去掉少都符,增加范仲卿和姚公伯。元朝《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八部鬼帅可能参考此处。

元代成书,明代完本的《三教源流捜神大全》引用元代《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记载的五瘟使者:

昔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内,有五力士现于凌空三五丈於,身波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并罐子,一人执皮袋并剑,一人执扇,一人执锤,一人执火壶。帝问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灾福也?”张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名曰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如现之者,主国民有瘟疫之疾,此天行时病也。” 帝曰:“何以治之,而得免矣?”张居仁曰:“此行病者,乃天之降疾,无法而治之。”于是其年国人病死者甚众。 是时,帝乃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青袍力士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士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封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封为感威将军。隋唐皆用五月五日祭之。

《三教源流捜神大全》则在原文最后增加道:

后匡阜真人游至此祠,即收伏五瘟神为部将也。

这位将五瘟使者收为部将的匡阜真人则是道教供奉的瘟部神祇之一。道教供奉的瘟部神祇以天符大帝为主神、以和瘟匡阜真人为瘟部神祇重要领袖,与五瘟神祇在道教禳病送瘟中迎请。

宋朝开始,赵公明形象逐渐转为财神等正面形象,他的瘟神同事们也随之发生改变。成书约1444年的《道法会元》收录的《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中,称赵元帅(赵公明)有四方猛将:

……刘元达……张元伯……西方发兵布阵白面将军钟士季……史文业……。

显然,这里借用五瘟中其余四位作为赵公明的四方猛将。鉴于赵公明的形象从瘟神转变为财神、元帅等正面形象开始于宋朝,推测该书成书时间约为宋朝后。钟姓将领名字又变回钟士季,是西方白面将军。

因为宋代开始市井间流行话本小说,五鬼将、五瘟神的形象除了在道教典籍中出现,也开始流行于通俗文化作品中。

《武王伐纣平话》是宋元时的话本,鬼王们成为纣王的五将:

纣王大怒,令宣五将去捉飞虎。五将者:是史元格,赵公明,姚文亮,钟士才,刘公远。五将领兵三万,来赶飞虎。迎着飞虎,次战二日,败了。五将领一小校,将回文奏帝。纣王闻奏大怒,又宜左将鰕吼、右将佶留,领兵三干,五将同征飞虎。两阵决战,不到数合,被飞虎杀退纣兵。纣将令一小校将回文采奏,诣于殿下,山呼万岁,“臣启陛下,如今五将并左右将杀不及飞虎,被飞虎当阵上剐了使命。”纣王闻奏大怒,令交击鼓,撞禁锺,聚集文武大臣,评议黄飞虎之事。

这里将常见的赵钟张刘史五位瘟神中张元伯换成姚文亮,姚姓鬼王在此前也出现过。

东晋时期才逐渐出现的鬼王瘟神们却在小说中成为商纣王的部下与黄飞虎交战,明朝《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可能参考于此,而明朝小说《春秋五霸七雄全相列国志传》更是沿用不少。这些神魔话本小说也将五瘟神的出现从东晋提前至商周。

元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天师》中详细描述八部鬼帅与张天师斗法过程:

遂依告命,战鬼於蜀,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动亿万数,周行人问。
刘元达领鬼行杂病,张元伯行瘟病,赵公明行下痢,钟子季行疡肿,史文业行暴汗寒疟,范巨卿行酸痛,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皆五行不正,殃祸之气。随时更名,在东方为魔王,在南方为鬼帅,在西方为外道,在北方为鬼王,在中央为神鬼。
……其八部鬼帅,领鬼众居西蜀青城山巅,有鬼城鬼市,分形变化,混杂人问,布行疫沙,人莫知之。……鬼帅等无所逃避,同声哀告,愿乞余生,即当远去,不敢害及生民。真人遂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於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处阳明,鬼行幽暗,使六天鬼王归於北邓,八部鬼帅领众窜於西域,五行之毒,又戒而释之。

这里还提到张天师“战鬼于蜀”。这应是鬼帅数量最多的一次,八部鬼帅在蜀地行疫,张天师在西蜀青城山巅战胜他们,鬼帅逃至西域。钟姓鬼帅名字变为钟子季。

明朝火热的神魔小说市场自然也不会错过瘟神,在《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又名《北游记》)中也有以瘟神们为原型的人物。小说中赵公明是黑煞神,手下有七将:

“此气乃是黑煞神在世间作乱,自称为黑面山王,手下有七员将:一名李便,二名白玘,三名刘达,四名张元伯,五名钟仕贵,六名史文业,七名范巨卿。”

除李便和白玘,其余五姓人均曾作为瘟神与赵公明一同出现,钟姓名字又变为钟仕贵。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吴元泰版的《四游记》中将钟仕贵误写作申仕贵。

此后的五瘟神的形象除从瘟疫神转为使者、将领外,还成为闽台地区的五福大帝。

福州白龙庵是祭祀五福大帝的重要庙宇之一,庵中曾有乾隆四十六年的碑刻记载五福大帝的由来:

……天帝差降癌疫于省城内外,令五瘟神速往全省五口水源大井,投疫毒于井中,使全省人民灾受疫疫惨死。……五举者即晋江张生、惠安钟生、同安赵生、南安刘生、安溪吏生等。……
天帝……敕封五方症部主宰之职,劝善惩恶
……
显灵公,张生讳奭,字元伯。……
应灵公,钟生讳辦,字士秀。生于丙寅年四月初十曰寅时,穿青袍。
宜灵公,刘生讳子明,字元达。……
振灵公,赵生讳君武,字光明。……
杨灵公,吏生讳成,字文业。……
省城人民皆称,五部大堂,五灵公爷,显赫救民,护国安邦,禽妖治鬼,驱邪狎煞,收除疸疫。……

有意思的是,碑文中是天帝派遣五瘟神投疫毒,而五举者又被天帝封为主宰症部的五灵公,五人的姓字也明显与五瘟神有关。而应灵公钟士秀也有钟士季的别称,赵公明则有赵光明的别称。

五福大帝也被称为五方瘟神或五灵公,除驱除瘟疫病,还有城隍、土地的职能,可进行阴间司法,植福禳灾等。举人的身份与天帝的册封也为五灵公确立正统性。至此,五瘟神的形象已正式从起初的鬼将转变为一隅的守护神,供奉至今。

参考

  1. ^散骑侍郎王佑疾困,与母辞诀,既而闻有通宾者,曰:“某郡,某里,某人,尝为别驾。”佑亦雅闻其姓字,有顷,奄然来至,曰:“与卿士类有自然之分,又州里情,便款然。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至此仓卒,见卿有高门大屋,故来投,与卿相得,大不可言。”佑知其鬼神,曰:“不幸疾笃,死在且夕,遭卿,以性命相托。”答曰:人生有死,此必然之事。死者不系生时贵贱。吾今见领兵三千,须卿得度簿相付,如此地难得,不宜辞之。”佑曰:“老母年高,兄弟无有,一旦死亡,前无供养。”遂欷献不能自胜。其人怆然曰:“卿位为常伯,而家无余财,向闻与尊夫人辞诀,言辞哀苦,然则卿国土也,如何可令死。吾当相为。”因起去。明日,更来。其明日,又来。佑曰:“卿许活吾,当卒恩否?”答曰:“大老子业已许卿,当复相欺耶!”见其从者数百人,皆长二尺许,乌衣军服,赤油为志。佑家击鼓祷祀,诸鬼闻鼓声,皆应节起舞,振袖飒飒有声。佑将为设酒食。辞曰:“不须。”因复起去。谓佑曰:“病在人体中,如火。当以水解之。”因取一杯水,发被灌之。又曰:“为卿留赤笔十余枝,在荐下,可与人使簪之。出人辟恶灾,举事皆无恙。”因道曰:“王甲、李乙,吾皆与之。”遂执佑手与辞。时佑得安眠,夜中忽觉,乃呼左右,令开被,“神以水灌我,将大沾濡。”开被。而信有水在上被之下,下被之上,不浸,如露之在荷。量之,得三升七合。于是疾三分愈二。数日。大除。凡其所道当取者,皆死亡。唯王文英,半年后乃亡。所道与赤笔人,皆经疾病及兵乱,皆亦无恙。初,有妖书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莫知所在。佑病差,见此书,与所道赵公明合焉。
编辑于 2024-02-22 01:01・IP 属地江西
永乐通宝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