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号应该是废了,大概率被小管家盯上了。
你们说那么大逆不道的话都没事,我说的稍微出格一点就被屏蔽(小管家,你不要不承认,我有小号,我能看到是否被屏蔽)。
首先呢,我要帮题主说句话,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平,用一种貌似无知幼童的口气揭示了一个令灵魂颤抖的根源——分配机制。
这个问题但凡换一种方式提出来,我们都别想看到。
接下来,我这个上了年纪的人唠一点我们这个年纪耳熟能详的事,小年轻估计看不懂,但是别急着喷,可以尝试去搜一下,也许还有一些蛛丝马迹。
其实呢,收归国有的事历史上是干过的,那就是公私合营。具体情况没法说,至少我这个号没法细说,你可以去搜搜考证一下,关键词有什么“官倒”、“供销社”之类的。
你看过《血色浪漫》不,邓超夹着个公文包倒卖批文就是当时从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之间那段时期的一个缩影。
后来又允许民营了,这不是什么历史的必然,也不是什么全体人民的选择,这就是一个人的大胆想法。我们应该庆幸这个狂徒有权有势,否则我们还在啃树皮。
他是谁大家都知道,就是伟大的设计师邓公。
邓公为什么要做这么个逆天动作,理想主义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实在是一碗水端不平了。
而开放民营就简单了,你们也别来烦我了,要什么自己去拿。你抢不过大院里的其他孩子,你还抢不过外面那堆草民?
虽然邓公手腕强硬,但是阻力还是很大的,所以他也只能先去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圆。
这个小渔村没什么油水,不触动任何利益阶层的蛋糕,纯粹就是一块实验田。
后来实验很成功,不但牛马发现有机会翻身,就连权贵们也发现不一定非要公有国有才能捞,私有制也一样能捞啊!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游戏的规则变了。大院子弟发现,我何必辛苦下场去弯腰去捡,我等草民捡了一堆后我再拿不是更省事?
所以马云有句名言:财产超过30亿就不是自己的了。
题主如果此时再次把民营收归国有,且不说这些民营里背后有多少大院子弟你惹不起,就算你手腕通天,你也一样会面临邓公当年面临的难题——端不平。
这些年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刘志军。
当年高铁建设,铁道部前后出台过六版招投标管理办法,但核心只有两个字——抓阄。
你以为刘志军这个位置好坐吗?项目是有限的,打招呼的人是无限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各凭手气。
但总会有人手气不好,中的少或者不中。他会埋怨自己点背吗?不会的,他只会怪你老刘不给面。
后来老刘怎么样了你们都知道。
所以说,单一的民营经济,或者单一的计划经济,都不好,那样水太清,分配手段太单一,分蛋糕的那个人容易为难。
现在的机制就很好,混改混改,一个混字极为传神,主打的就是草民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