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吃晚了,乐了一晚
真的是,做事不看场合
真要除了事故
砸谁的饭碗?
有录播,有排练
领导问责,直接交上去就完了
为什么排练?
就是不希望有人正演的时候失误,把失误率降到最低
为什么录播?
还不是在低中求稳,万一真出万一,能立马切换,一方面不影响春晚的正常播放,另一方面及时处理舞台
结果呢?
换了衣服,录播搞不成
换了程序,直播不成样子
诚然,今年一定是允许小失误的,从春晚前的舆论导向可以看出来,这点可以看小尼的失误,大家还是很善意的开玩笑,倒计时晚点也是,并没有很大的风波,而且从各方面来说,今年大家对于春晚的包容度比前几年要高的,加上几年来的不易,更不想找事
但不代表着你可以拿春晚开玩笑
这就是典型的太不拿别人当回事,尤其那个还是央视,还特么是央视一年到头最重视的节目,再说个难听的,看节目的不但包括我们百姓,还有一群真正的领导,真的是随便哪个提出来不舒服,以后别想混娱乐圈了
说回采访
有一个人前提,央视的主持吃过见过的可太多了,小心机真过不了他们的眼,别说央视主持,就这心机,在事业单位都得做边缘人,这就是典型的踩着领导显摆
所以主持人给白敬亭垫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救白,而是为了春晚,白还不值得主持人去救他,所以一直追问换衣服?就是想把事故囫囵掉,万一追问下来,你给个合理解释,总好过故意!
结果白一声不吭,显然是不接招了,这特么是拿人开涮,所以主持人很严肃的把问题点出来:你白敬亭,没经过导演组的允许擅自换衣服了。这就是所谓的你以为是笑话,实际上是真话,所以在体制内,如果领导没头没尾的对你重复一个玩笑,一定不是玩笑,比如突然开玩笑说你最近晚上是不是一直加班比较幸苦之类的,就好好考虑白天是不是迟到或者打瞌睡让领导抓着了,一般点一次你接个茬,顺便半开玩笑的下个保证,算不上事,不接茬,那领导没准会说:看来还是单位工作太多了,得再要几个编制。之类的话咯
这是主持人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紧跟着第二个问题就是紧张,这一点分两次,分别是放回放前和回放后,尤其是点了一下从观众的角度没有看出
这个时候主持人还是希望白敬亭能够主动担责的,而且允许你用紧张去做文章,属于我知道你要撒谎,你也该这么撒谎,咱们就这样吧,然而白敬亭还是没接招,点了名的不接招
最后逼的主持人没招了,直接喂话,第一个唱、定调、没法接,随后还停顿等白敬亭接话,很明显了,好吗?第一你白敬亭就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第二允许你找借口,第三、允许你说别人失误,但责任还是在你
结果白还是东扯西扯
主持人后面直接是:你当时什么样的暗示
暗示这个词用的很奇怪,第一不是央视主持人的词汇量该用的词,正确的词应该是(心理)建设,才对得上紧张的前文,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主持人用暗示更明显的提醒白,我说的意思,你是真的听不懂嘛?
所以在白还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时候
主持人直接开大,开大的含义有两个,第一舞台出事故了,第二、舞台事故的原因就是你白敬亭显摆自己
主持的词用的很巧妙,我没那么高的水平只能凭感觉填词,(春晚)舞台特别大,(因为你的原因导致)舞台特别空,用尽了力气(去挽回,你还搞事),你有这种感受吗?这问的差不多等于是“你是真的敢啊”可以说从这一句话开始,主持人的话里面是带着央视的火药味了
这话问的就很直白了,不允许白敬亭不回答,白自己也听懂了,所以明显白真的紧张了,开始表示自己紧张,唱到后面放松下来的
这个时候主持人已经不接茬了,直接一句话定死了白:“到魏大勋唱歌,放松了?”等于直接给白定型了,你白某所谓的紧张是怕魏大勋失误,如果魏大勋一旦失误(没按你的想法来),白必死无疑,魏大勋没失误,就没什么好怕了,至少明面上看不出来
再看主持人:这是之前彩排的时候没有的;豁出去了
意思也是很明显的,之前彩排那么多次,你不按彩排来,玩幺蛾子,就为了显你?
而且注意了
主持人做了疑问句,并不给白去辩解,直接下了定语“而且肯定,获得了观众的很正面的回馈!是吧?”
这话里面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春晚哦,直播哦,观众回馈不应该是央视第一个知道?问白敬亭是几个意思?无非就是白还搞了小动作,树了好人设,直接给他点出来。要么就是让他自己确认一下“回馈”
真的,不得不感叹,央视的主持人用词真的太有意思了,很正面的回馈,没有一个字是浪费的,如果有人还没懂我稍微解释一下,回馈:回报、报答的意思,本就是正面的,一个正面的词语前面用正面的,很有意思,再结合央视主持人的身份,以及主持人说话时的顿挫,也就是说主持人在顿的一霎那想好的用词,再加上前面的肯定,一句话三个肯定,不到一秒!
不行,困了,后面的,看情况再续
续一下,先发一句感慨,黑红路线能不能走?可以,但是很多事情是不能被上纲上线的,因为一旦上纲上线,就已经不是小问题,比如公然去疯马秀,就是典型的踩红线行为,更别说目前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大家,都偏向于踏实、诚恳+业务能力的路子,尤其是23年,黑红的路子越来越难走,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大家千万要记住一句话,一个人一旦有一定的影响力,便形成了人不在编尤如在编的圈子里,这点可以观察自己当地的龙头私企,基本上都是人大、政协代表,这是实实在在的收编,为的就是别太出格,即便是没进入的,也是谨言慎行,善人做派,随时做好被收编的准备,这样才能上春山,而不是上梁山。
废话多了,收尾
主持人在清唱过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畅享未来,又是一个奇怪的用词,“未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翻一番以前的或者其他时间的采访,一般都是类似于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期望、展望一下新的一年,未来这个词其实不适合新年适用,词语的潜台词里面是带着消极、负面的,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大家用未来的时候,一般是什么状态,再结合主持人的视角是对着白敬亭的,未来这个词用的就很,em,具备威胁性了,当然也可能是我过渡解读了,再结合后面主持人突然把“珍惜”摘出来重点说,就很有意思。在事企业单位,领导如果跟你谈将来打算,真的不是问你的将来,而是真的想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想法,确切的说是想不想好好干了,换句话说就是对你现在的做法极其不满了,而一般领导在实际提拔的时候,压根不跟你谈以后,而会更直接的帮你总结过去,来替你表功,从这点来说大家都一样,大家跟领导谈事的时候,谈将来的时候,是不是对于现状带着不满的或者说消极的情绪的,谈过去的时候,是不是更处于现实需要的地步?比如那句经典的“我为党国立过功……”
后面扮丑那段呢,其实大家的解释都差不多,不赘述哈
重点想说一说“多看一看上春山的表演”、“如果你们明年要是还能上春晚”以及那句“找刘谦”
第一句话接的是魏大勋,可以说是一语双关,这里有一个前提,现在的春晚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的春晚,不具备定调性,即所谓的上了春晚就是红人,春晚从联欢会的模式已经彻底过渡到形象工程这一个大趋势里面,所谓上春晚就决定一件事,站在国家层面上,这个人是值得肯定的,所谓重点不在于你在春晚表演了什么,而是在不在春晚的名单里面,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面试的时候,真没人在乎你以前干了什么,大家在乎的只是你以前在哪干,比如退伍士兵,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你这个人能吃苦、党性纯正,名牌大学会认为脑子好,真没人会问:“你在哪个部队退伍的啊?是野战部队呢?还是武警呢?还是纠察?还是后勤中的那帮少爷兵?”所以这句话等于彻底给三人定了性,这三个人究竟是什么状态,可以通过春晚的这个节目来看,尤其是某个人,春晚的舞台你都敢搞事,别的地方指不定能干什么
“如果你们明年要是还能上春晚”、“万一不行,找刘谦”颇有一种如果你没有让全国人民忘掉的魔法,那你以后就别想了的味道
题外话哈,说到后面其实也没多少能说的,大家关注的是王宁,我关注的是沙晨,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一番沙晨的简历,虽然整个谈话中沙晨属于捧哏的角色,可最有杀伤力的话基本都是沙晨说的,我个人感觉这跟沙晨的履历还是有关系的,王宁的性格和采访习惯注定了她并不会很直接的去说,所以开始给机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王宁在说话,一到定性的时候就是沙晨在说,这就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再去看一下回访,听一下两位主持人的话,尤其是看一下沙晨的话,每一次都准确的砸在点上,很有意思。
有时间在聊聊其他两个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