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2024 年央视春晚中有哪些亮点?

番石榴
281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电视台,在舞台上大喊“我辈岂是蓬蒿人”,真的很难绷得住。

谁是“蓬蒿人”?无非是那些“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工人,以及“年年战骨埋荒外”的戍卒罢了。自命“谪仙”的李白在几千年前不屑与他们为伍,是他的局限性。21世纪的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高声呐喊,只能让人哑然失笑。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今年春晚,满目皆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华服美饰,黄钟大吕。我知道,这种题材比较“安全”。我也知道,这类拽诗词,拽文字的东西,能让一部分人产生虚幻的“厚重感”。但这些水中月,镜中花,是不能持久的。劳动者在节目里找不到他们的影子,找不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才是春晚危机的深层原因。


回答发出来,我就知道下面会有人不高兴,说我“上纲上线”。我也早就料到,会有人曲解“蓬蒿人”的意思来给李白洗地了。

名字已打码,只讨论观点,不针对个人

不过,这套“为古人开脱”的玩法,先前早就有人玩过了。想当年某个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的女“专家”,不就曾经为孔丘开脱,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里的“小人”解释为“小孩”,然后说孔子不是歧视妇女,而是“关爱妇女儿童”吗?

问题是,那句话后面还有个“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呢?这句话也是“关爱”的表现?

李白这句诗,亦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的全文和注释,我贴在下面好了。书影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系列中的《李白诗选》,也是现在的权威本子。

我想请问评论区里质疑我的诸位,“草野间”的人,就是你们所谓的“平庸之人”吗?好,就算你们一定要觉得“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不甘于平庸”,那么,“游说万乘苦不早”“会稽愚妇轻买臣”两句,说明李白的理想是什么?

而且,李白这一辈子得意是因为什么?失意又是因为什么?稍微有点古典文学常识和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这一辈子都是为了追求一官半职而努力。后期甚至和永王李璘搅合在一起,涉嫌谋反。这事儿,白纸黑字记载得明明白白,说李白没有仕宦之心,你问问老李自己同意吗?

何况,我原文中已经说了,我没有苛责李白本人的意思。几千年前,李白就是有他的局限性。你让李白喊出“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完全是扯淡。我说的是,21世纪的我们不能再把李白思想里这种带有局限性的一面发扬光大,这有什么问题?李白的诗写得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巅峰,就代表现代人要和“饭圈人士”一样,必须无条件接受他的一切?

评论区里还有人说了,“我不甘于碌碌无为和我尊重人民群众并不矛盾”。这种言论,看起来也挺唬人,但实际上不堪一击。因为现实中,许多人就是把“碌碌无为”和“人民大众”等同起来。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好好学习你就得进厂”之类的言论,才是这种人的信条。满嘴这些话的人,也会标榜自己“尊重劳动群众”,但互联网上那些天天大喊“respect”的人,心理想的真是“respect”吗?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我似乎不必多言了吧?

当然,还是那句话,春晚上能高呼“我辈岂是蓬蒿人”,说明这句话在社会上还是很有市场的。那些嘴上喊着“尊重”,但心里想的是“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人,和古代那些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一样,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人,对人民群众,充其量只有口头上的“怜悯”和“共情”,他们不可能真正联系群众,走入群众,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脱离群众。

至于劳动群众,要的真的是这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吗?

所以,我的回答没什么“上纲上线”的,更无意营造什么“政治正确”,因为在我们的国度,这本来就是正确。而且,今年春晚上也不是没有你们所谓的“政治正确”——一首讲面食的歌,一句“饺子”也不提,这才是和“炖牛肉”一样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正确”。

编辑于 2024-02-10 07:45・IP 属地黑龙江
王左政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