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0个

台湾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杜布罗夫尼克
575个点赞 👍

写在前面:1945年的马尼拉战役,充分表明即使守军吃满了残兵败将,客场作战,内无准备外无援兵,被海空火力全面压制,军队数量质量均明显不如攻方等等debff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负隅顽抗,给予攻方重大杀伤,拖延攻方进攻脚步足够长的时间.

借题发挥,讲一下太平洋战争后期一场基本上没什么人关注的战役-马尼拉战役(1945).

为什么要讲这场战役呢?因为这场战役中的日军吃满了残兵败将,客场作战,内无准备外无援兵,被海空火力全面压制,军队数量质量均明显不如美军等等debuff的情况下无论是坚持的时间还是造成的损害均远远超过了事前预估,使得马尼拉"有幸"与柏林和华沙并列,成为二战中被破坏得最为严重的首都城市......

残兵:

1944年7月18日日本帝国大本营将吕宋岛上的日本陆军力量统一整编为第14方面军,由"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大将担任指挥官.第14方面军下辖12个步兵师团,1个坦克师团,1个飞行师团,1个空降联队,还有若干混成旅团炮兵联队高炮联队工兵联队等等,可谓是当时日本陆军在太平洋上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作战力量.但是1944年10月20日莱特岛战役爆发,日军在岛上的包括第16师团,第1师团,第26师团在内的八万余人在鏖战两个多月后最终遭遇毁灭性打击,上岛的84006人中战死79261人.这场战役使得山下奉文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与拥有绝对海空火力优势的美军决战将毫无胜算.

因此他在莱特岛战斗结束之后立即决定弃守马尼拉,将14方面军的主力退缩到远离海岸线的碧瑶市附近,与美军做游击周旋,争取长期抗战.但是毫不意外地,大本营和海军完全反对这种看似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大本营始终认为,"马尼拉这种大城市怎么能一枪不开就交给米英鬼畜呢?".而海军则认为,如果真任由山下奉文将主力退守碧瑶,那么海军部队由于远离海岸线将不得不承担类似搬运补给这种次要的任务;另外马尼拉本身作为一个有重要地位的港口也必须死守.山下奉文和大本营以及海军之间扯了半天的皮,最后决定:

在14方面军下辖的41军中抽了3个大队(营)出来组建"马尼拉守备队",由陆军少将小林隆任"马尼拉守备司令官".总兵力约4300人.

而坚持要死守马尼拉的日本海军在出兵方面就显得比陆军要"热情"很多:他们派出了第31特别根据地队.而这个第31特别根据地队的组成就特别有意思:它是由那些在莱特湾海战中被击沉的日本海军舰只上被救起来的水兵组成的!比如最上号重巡洋舰上的600多幸存水兵,熊野号重巡洋舰上的500多幸存水兵,木村号轻巡洋舰上的300多幸存水兵,以及武蔵初春若葉沖波早霜、隠戸等等舰只的幸存水兵都加入了这个"第31特别根据地队".当然还有日本海军在吕宋岛上残留的一些海军陆战队和当时驻马尼拉的海军南西方面舰队司令部相关人员.最后这么拼拼凑凑弄了个一万人的规模出来.毫无疑问,这些人绝大多数并没有接受过步兵战术训练.

总结:日军在马尼拉的守备力量由3个陆军大队+海军被击沉舰只上的幸存水兵+残留海军陆战队+南西方面舰队司令部人员组成,总兵力约1.5万,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步兵训练,而且没有统一指挥.

日本陆军第14方面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大将,麾下兵力最高峰时超过30万,是吕宋岛战役日军方面最高指挥官.
第14方面军编制表
吕宋岛北部地图,碧瑶在图中红圈处.

败将:

日本陆军在马尼拉只部署了三个大队(营),在兵力规模上明显少于海军,所以当时的马尼拉防卫指挥权实际上是交到了海军手里.山下奉文所委派的那个"马尼拉守备司令官"陆军少将小林隆当时也根本不在马尼拉,他在吕宋岛战役打游击呢.

所以马尼拉战役日军真正的指挥官是-第31特别根据地队司令官岩渊三次海军少将.

这位的履历表和那个第31特别根据地队的组成一样有意思-他是一个纯粹的海军军人,根本不知道陆战为何物!岩渊三次出生于1895年,1915年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第43期学员),然后一直在联合舰队里面兜兜转转,到1942年4月成为了雾岛号战列舰的舰长.瓜岛战役爆发之后,他率座舰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结果很不幸地-雾岛号在1942.11.14夜晚被美军华盛顿号战列舰给打沉了.本来按照日本海军的规矩,舰长是要随舰同沉的,但是当时的搜救队拼了老命把岩渊三次给救了下来.结果这下算是坏了规矩,他从这以后就没个具体职务,成了个闲人,直到1944年11月1日莱特湾战役都打完了,船都沉得差不多了,日本海军才终于想起来这么一号人物,给他踢到马尼拉去当这个特别根据地队司令官了.

总结:日军这次战斗的指挥官是个在海上漂了半辈子的船油子,一个座舰被美军打沉了的败军之将.

陆军少将小林隆
海军少将岩渊三次,马尼拉战役日军指挥官
岩渊三次的座舰-战列舰雾岛号

客场作战:

与很多人一般印象中的"菲律宾二战前是美国殖民地"不同,1935年11月15日菲律宾自由邦宣布成立,其作为美国的"非建制领土"而存在(类似于现在的波多黎各),并且美国国会在稍早之前的1934年3月24日通过了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其中明确规定:菲律宾应在十年的过渡期之后取得完全独立的地位.因此菲律宾在战前即已经进入了独立进程,但是这一进程被日军入侵菲律宾所打断.所以日军当时在菲律宾的统治遭到了菲律宾人民的激烈反对.

讲一个具体事例:时任日军联合舰队参谋长福留繁海军中将于1944年3月31号因飞行事故,座机坠毁在宿务岛附近,机上包括他在内的九人全被当地反日游击队俘虏.事后是宿务岛日军驻军独立步兵第173大队跑去和游击队谈判才把他给弄出来......

所以日军不能指望在马尼拉战役中会获得当地居民的帮助.

福留繁海军中将
菲律宾自由邦旗帜,1935年-1946年

内无准备:

1945年1月6日,即美军登陆吕宋岛当日,日军陆军第4航空军司令官富永恭次中将率部阵前脱逃,导致日军在吕宋岛已不存在有组织的空中作战力量.另外前文提到,实际负责吕宋岛防御的山下奉文和日军大本营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战略矛盾.当时的马尼拉城中,主要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了将人员物资从马尼拉城中撤向碧瑶山区的工作,导致在马尼拉城中布防的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最后日军指挥官岩渊三次不得不决定-将主力布置在马尼拉王城区与港区一带,其余大多数城区则只做一点点防卫或完全放弃.

马尼拉市区地图

外无援兵:

马尼拉所在的吕宋岛是个孤岛,其外援完全依靠日军的海空军力量.日本海军在1944年10月25日爆发的莱特湾海战中遭遇毁灭性打击,共有1艘舰队航母,3艘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沉没;幸存下来的舰只除雪风号驱逐舰之外全部不同程度受创,日本海军经此一役完全丧失了战略行动的能力.而日本陆海军在台湾-菲律宾地域的空中力量也于1944年10月12日-16日的台湾空战中被重创,参战的1451架日军军机中有312架被击落.在日本陆军在菲律宾唯一的一支航空力量-第4航空军在其司令官富永恭次中将率部逃亡台湾之后,吕宋岛已实际上完全处于美海空军的全面封锁之下.

吕宋岛上的其他日军地面部队也缺乏援救马尼拉城的意愿.如上文所述,山下奉文将其部队主力部署在了吕宋岛北部的碧瑶山区之中,根本不想管马尼拉的战局;另吕宋岛中南部的日军振武集団(41军),在克拉克空军基地周边的日军建武集団(由3个不同联队混编组成)都无援救马尼拉之意愿.

马尼拉在当时已变为完完全全的一座孤城.

被海空火力全面压制:

参与莱特湾海战的美军作战舰只高达300艘,这些舰只大部分属于美海军第七舰队,其中包括8艘舰队航母,9艘轻型航母,18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24艘轻重巡洋舰,116艘驱逐舰与护航驱逐舰,1500架舰载机.这些舰只飞机随后又参加了1945年1月的林加延湾登陆,一直在为美国陆军在菲律宾地带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美军反攻马尼拉湾口的科雷希多岛时,美军陆航进行了"丧心病狂"式的轰炸:1945 年 1 月 23 日,为削弱科雷吉多岛防御而进行的空中轰炸开始。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重型轰炸机的每日袭击一直持续到 2 月 16 日,共投掷了 595短吨(540 )炸弹。自轰炸行动开始以来截至 2 月 24 日的估计数字显示,有效出动次数为 2,028 架次,向科雷吉多岛投掷了 3,163 短吨(2,869 吨)炸弹。(这还不算美海军的火力)

1944年12月民都洛岛战役,美军扫清了进攻吕宋的最后一道障碍
1945年1月林加延湾登陆,美军正式踏上吕宋岛
林加延湾登陆图示(2)

军队数量质量均明显不如美军:

前文提及,日军在马尼拉的防卫力量是3个陆军大队(营)+海军第31特别根据地队(第31特别根据地队后被重新编组为7个步兵大队),总数约1.5万人.而且重武器很少,据日文资料说,日军总共只有43门高射炮,250挺高射机枪,6门火箭炮,步兵炮与迫击炮合计46门,没有榴弹炮与加农炮.

而美军呢?进攻马尼拉的部队是美军第11空降师,第1骑兵师,第37步兵师,三个齐装满员的师,总兵力达到3.5万人,而且坦克大炮等等重武器齐全.美军第1骑兵师的战斗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第37步兵师(前俄亥俄州国民警卫队)虽然名声相对不显,但是它的指挥官罗伯特·S·贝特勒少将是整个战争期间仅有的十一位指挥其师的将军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这样做的国民警卫队将军;并且在1946年成功转正,获得了美国陆军的军籍身份(成为当时仅有的两名获得此任命的国民警卫队少将之一);而第37步兵师从1942年5月被派遣至太平洋战区之后,经历过新乔治亚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也算是久经战阵了.

结局:

日军1.5万残兵败将虽最终仍不免全军覆没,但他们依托马尼拉旧城区坚固的石结构建筑,顽强抵抗了一个月之久,给美军造成了重大的困扰(死1010人,伤5565人).但更为血腥的是平民死伤-超过十万名马尼拉市民死于战火之中,另有二十余万市民不同程度受伤,死伤人数与马尼拉市区受损情况甚至超过了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长崎.......

马尼拉战役第一阶段:美军包围全城,剪除城外日军防卫阵地
马尼拉战役第二阶段:美军逐渐向马尼拉老城区挺进
马尼拉战役最后阶段:扫除日军在马尼拉老城区的抵抗
战役全程图
美骑1师指挥官道奇少将正在指挥作战
被摧毁的马尼拉邮政局
准备渡河的美军
死于战火的菲律宾平民
美军士兵正在穿越变为废墟的马尼拉街道
试图逃出城外的马尼拉市民
美军士兵在马尼拉体育场
被几乎彻底摧毁的马尼拉(1)
被几乎彻底摧毁的马尼拉(2)
被几乎彻底摧毁的马尼拉(3)

回到问题本身:

在未来爆发的台湾岛战役中,我们真的能确保以下几点吗:

1.如何通过种种政治手段与社会手段,将20多万台军士兵乃至2300万台湾人民中有战斗意志,愿意付出生命保卫的人占比降到最低?

2.能否系统性地打击台军的指挥体系,使其无法有效组织作战行动?

3.在台湾岛上作战时,能否将台湾岛上人民的支持从台军一侧争取至我军一侧?

4.能否系统性地削弱台方对于战争的准备工作?

5.能否在有必要时像美军1945年封锁吕宋岛一样完成对台湾岛的海空全面封锁?

6.能否取得像美军1945年那样的绝对海空火力优势?(换句话说,能不能把台湾岛上城市在不动核武器的情况下轰炸到像图上马尼拉这种瓦砾堆?)

7.能否在登陆作战开始之后,往台湾岛上投送足够多的兵力与装备?

8.能否接受由于敌军负隅顽抗,战事持续时间比预计值要长出很多的情况?

9.最重要的一点,能否接受台湾岛上各大城市夷为平地,台湾老百姓大批大批死于战火的后果?


在我评论区下面提到了饥饿战役,那我就再补充一下关于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日军岛屿海空封锁的一些事情:

1944-1945的战争实例证明,即使是各项资源无法充分自给自足的孤岛,在面对绞杀式海空封锁时,坚持的时间仍然超出一般预估,最终若想平息孤岛上的武装抵抗依然需要部队登陆才能解决.

吕宋岛:

我们暂且把台湾空战的爆发日-1944年10月12日设为D日.为什么把这天设为D-Day呢?因为这天是美军正式开始进攻台湾-菲律宾地区的日子.

D+4日:1944年10月16日,台湾空战结束,日本陆海军在台湾-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遭遇重创.

D+14日:1944年10月26日,莱特湾海战结束,日本海军遭遇毁灭性打击,完全丧失战略能力,至此日本陆海军已实质上丧失了对吕宋岛的海空后援能力.

D+65日:1944年12月16日,民都洛岛战役结束,美军进攻吕宋岛的道路已完全打开.

D+89日:1945年1月9日,美军发动林加延湾登陆战役,正式踏上吕宋岛.

D+119日:1945年2月8日,巴丹半岛战役结束,美军得以确保进攻马尼拉的后勤补给线.

D+137日:1945年2月26日,科雷希多岛战役结束,美军完全确保马尼拉湾制海权.

D+142日:1945年3月3日,马尼拉战役结束,自此之后直到终战吕宋岛上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

日本本土:

1945年3月9日设为D日:东京大轰炸,美军对日战略轰炸工作进入正轨.

D+10日:1945年3月19日,3月火攻结束,美军第一次燃烧弹战略空袭取得巨大战果.

D+17日:1945年3月26日.美军在冲绳岛附近的庆良间列岛登陆,同日英军太平洋舰队空袭先岛列岛.

D+18日:1945年3月27日,"饥饿作战"正式开始.

D+23日:1945年4月1日,美军正式登陆冲绳岛.

D+29日: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战结束,大和号战列舰被击沉,日军试图海上援救冲绳岛的企图终告失败.

D+98日:1945年6月15日,美军对日本六大城市(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的战略轰炸宣告结束,"至少12万6762人丧生……150万户民宅和至少270平方公里城区被毁",此后美军将轰炸重心转移至中小城市.

D+105日:1945年6月22日,冲绳岛陆上战斗结束.

D+114日-D+144日:1945年7月1日-1945年7月31日,美国陆海军对日本本土发动了一系列打击行动.

D+150日:1945年8月6日,原子弹轰炸广岛.

D+153日:1945年8月9日,原子弹轰炸长崎.

D+159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

日本六大城市受损情况
1945年7月美国海军对日本本土的打击行动


1945年7月美军在日本本土各港口布雷情况
所有被b29轰炸机轰炸过的城市一览

但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二战中日军被封锁得最狠的地方是新几内亚岛:

在1943年11月2日的拉包尔空袭以及1944年2月17-18日的特鲁克空袭之后,整个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就已陷入了完全的绝地:

红标处为特鲁克,红圈处为拉包尔

在岛上的日军第18军在1944年12月发出了一条在整个二战史中都算得上仅此一例的一条作战命令:

友軍兵の屍肉を食す事を罰する(禁止食用战友尸体,否则严惩)!

最终上了新几内亚岛的二十多万日本陆海军官兵及海船水手中,只有11197人活到了被盟军俘虏的那一刻.日本海军在终战之后被解散,幸存舰只都被用来接残留海外的那些陆海军军人了,而第一批复员船队前往的就是新几内亚岛,因为当时都知道新几内亚岛是最艰苦的地方.即便如此,还是有1148人由于长期饥饿,身体过于虚弱,死在了复员回国的路上.战后,在当年那些日军参战士兵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

ジャワの天国ビルマの地獄、生きて帰れぬニューギニア(爪哇是天国,缅甸是地狱,而新几内亚有去无回).

但即便是被逼到这个样子,以陆军中将安达二十三为首的日军第18军都极少有在天皇宣布终战之前就投降的(除了1945年5月3日,竹永正治中佐率领的一支50人的日军部队在东新几内亚向澳大利亚军队投降,在整场太平洋战争中都是极为罕见的特例).

编辑于 2024-03-24 11:46・IP 属地广东
bowa233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