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意识,这是国人国内外出行的基本素养之一。
文明出行,世界上没有比中国游客更遵守秩序的人了。
徐闻港口,插队的车辆被正常排队的人拒绝插队从而引发双方的摩擦。
插队的男人动了手砸了车,插队车上的女人站出来帮腔开骂,而遵守规矩的三个女人在车里受到惊吓。
这样的一个画面呈现在大家眼前,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保护欲望,想要见义勇为去主持公道。
法治社会,国家执法机关介入到插队车辆单方面寻衅滋事案件,涉事的人员已经被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有了行政处罚记录影响到涉事男子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
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有话不能好好说呢?

插队砸车,是路怒症的应急表现?还是为了展示自己男子汉气概在自己伴侣面前呢?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只要在具备民事和刑事能力的基础上侵犯了法益,那么就会受到法律的规范。
单方面的寻衅滋事男子被人肉,媒体关注的是有一个说法该男子与河北农大存在关联,河北农大方面以放假为由拒绝评论。
热点会发酵,如果河北农大想要息事宁人的话,那么发酵的后果可能是河北农大无法承受的舆情后果。大学是培养世界观和职业伦理及生产能力的地方,如果这里孵化的人才出了根子上的问题,那么大学就会是失败的。
数万的评论出现在河北农大发布对徐闻事件的公告下面,最引入注目的评论是网民开始质疑河北农大的用人标准了?
互联网平台,数字模型算法,如果舆情将河北唐山打人事件与徐闻港砸车事件做某种关联,那么关键词会呈现出:河北,打人,砸车。如此搜索后果,河北省的形象该如何安放呢?
砸车的人已经被法律规范,管理和教育砸车的人的背景引发了舆论探讨,人肉热门事件人物背后是好奇心的发酵,以及民众对于文明秩序的捍卫。这一切发生在自由的互联网空间内,人们用自己获得教育来进行评判,社会舆情产生了多层次的分流。
发布于 2024-02-01 08:58・IP 属地广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