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漢民族所创造的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距离亚欧大陆上最大的两个蛮族发源地过近,使得其不得不常年面对巨大的边境军事压力,这种人类文明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的地缘诅咒成为了后续一切悲剧的根源。
中华文明在其文明早期具备很大程度上的先发优势,那时候,中华大地上的各诸侯国都可以轻易地击退蛮族的侵犯,虽然这些诸侯国的国力远比不上后来的大一统王朝,但由于当时的蛮族也比不上后来的侵略者,所以中华文明享受了一段漫长的轻松发展期。
但轻松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秦始皇修长城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件事标志着中华文明所受到的地缘军事压力出现陡增,东亚大地上最恐怖的地缘诅咒开始发威,向着中华文明露出了狰狞的的獠牙。
实际上,秦并天下、建立帝制,其实是一次偶然事件,但从历史的尺度看,这又是一次必然事件,由于中华文明的很多需求只有大一统的帝制国家才能满足:比如漫长而又漏洞百出的边境防线,又比如大型天灾和大型水系的治理,这导致中华文明最终必然走向帝制体系,无他,这就是中华的宿命。
在与外来侵略者展开的漫长斗争中,中华文明在地缘重压下不断地出现异化,但由于顽强地抗争,其文明的核心要素始终未曾改变——漢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权。
可惜,即使穷尽了一切手段,中华文明也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与帝制类似,中华的灭亡是众多巧合累积成的偶然事件,但从历史的尺度看,面对如此恐怖的地缘诅咒,中华的灭亡又是一种必然。
1644年,中华文明遭遇大难,在挣扎了几十年后于1683年彻底灭亡,中华文明的悲哀在于:祂的苦难并未随着灭亡而彻底终结,中华死后,凶手剥下了中华的皮,制成外衣披在了自己的身上,除此之外,凶手还篡夺了中华文明所使用过的大多数名号,将自己伪装成了中华的样子,而由于受害者已经无法再发声,使得整个世界都逐渐接受了这种拙劣的伪装。
中华文明灭亡之后,漢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明,也永远失去了自由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力,漢民族在侵略者的奴役下逐渐变得愚昧、麻木,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均出现了严重的倒退,成为了一个在奴役中痛苦挣扎,各方面都严重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可悲民族。
为了从这种漫长的痛苦中解脱,漢民族不断地展开自救行动,但是,由于此时漢民族的文明程度已经严重倒退,其自救行为往往会表现出严重的愚昧性和迷茫性,这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被奴役的时间越久就会越愚昧,而愚昧程度的升高会导致自救更加难以完成。
举个例子吧,太平天国是漢民族的历史,但太平天国并不是中华,而是漢民族在失去中华后借助外来文明发起的一场自救行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太平天国的领导层闹出了很多笑话,尽管太平天国看起来很像是披着外来宗教外衣的本土巫术文化的延续,但在愚昧和迷信的外表下,民族主义色彩却贯穿了太平天国的始终。
伟大的中华早已不在人间,祂死在了人类社会步入近代之前,在祂死后,尸体还受到凶手肆意的凌辱和嘲笑,但这都不重要,祂毕竟曾经存在过,祂生前所展现出的那种对于生存和发展的向往,以及面对侵略者时表现出的不屈和反抗都证明了一点——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古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