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国内有著名的例子。一名中年工程师因为被裁员后股权兑现不及预期,从楼上一跃而下。其实他过得不错,在深圳有两套房子,妻子不上班,在家养着三个孩子。
这个案例尤其有代表性,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吧,他养着妻子和三个孩子。说他穷途末路吧,他在一线城市有两套房子,即使贷着款,卖掉也够二三线城市殷实生活了。
这位工程师,从小学业优秀,一路从小地方上来,人生前三四十年顺风顺水,所以他忘了有个叫“挫折”的东西,才是人生的最重要经历。
与这对在美身亡的夫妻相似,他们的中国成长背景,一是从懂人事开始,一直处于社会的上升发展期,所以生活经历一直只有获得,而鲜有失去;二是整个社会对优秀成绩的持续奖励,让父母们在子女教育中忽略了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一个中年人,看看前后左右,世俗的所谓成功,大到亿万富豪,小到公司领导,并不一定与学业成就相关,却一定与社会适应能力,或者说抗挫折能力相关。
赌场靠什么留住赌鬼?靠的是输,越输越不甘心,越输越想翻盘。这是人性,人总是把自己获得的东西视为理所拥有,而把自己的失去视为预期之外。所以得到时良好感觉稍纵即逝,失去时痛苦不堪,总想把损失找回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房价涨10倍没人吭声,跌10%就去砸售楼处。
人生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就是这样。其实,人的适应能力是超乎想象的。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称,人对重大挫折的适应能力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因为你预测未来的时候,你还处于痛苦最高峰的局中,你这时候的思路都是不客观的,但一切终究会随风而去。
年轻时我总是在论坛和人争辩,有时候写了一半,去上个厕所,回来发现自己真可笑,另一半自然也不会再写了。当你自限于局中的时候,不妨抽身出来,换个环境再做决定,因为你不知觉地已经让环境左右了自己的认知——赌场正是用一切办法让你无法离开,才能让你一直输下去。你认为自己的死重于泰山,离开那个环境,你也许会觉得只是轻于鸿毛。
死者已矣。我只想劝告还在顺风顺水生活中的年轻人,在某些地区,60%的选民反对都能胜选,你又何必把人生变得非此即彼?做选择时话不要说得太满,给自己留条后路,关键的时候,真可能救了你的命。
其实,话说满了又如何,你回头的时候,除了你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