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国民党原本是有机会的。这次选输,天时地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未尽人事。
早在2022年县市长选举之前,时任新北市长的侯友宜就是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最热门人选。
当时侯友宜的新北市长只做了一任,但算上他担任副市长的时间,他在新北已经干了十一二年。他对于竞选连任新北市长兴趣缺缺。
特别是有韩国瑜的恶例在前,刚选上县市长、再在半年后投入地区领导人选举势必遭受选民唾弃。侯友宜始终举棋不定,是否要在2022年争取新北市长连任。
2022年的县市长选举是在11月,直到当年7月底,侯友宜都还没松口是否要竞选连任。如果侯友宜当时宣布不竞选连任,直接宣布参选地区领导人,很可能可以乘着县市长选举大胜的气势,一路以高民调压制赖清德和柯文哲。
但侯友宜就是缺乏这点魄力。
侯友宜自己属意的接班人刘和然民调不够高,加上他的老班底无处安放,又遇到民进党以一起新北幼儿死亡的意外事故猛攻侯友宜,侯友宜最终还是决定参选新北市长,并大胜民进党的对手林佳龙。
2022年11月,县市长选举一结束,国民党内拱侯友宜参选2024地区领导人的声音不绝于耳。从这时起,侯友宜的表现开始让人看不懂。
正常情况下,准候选人被问到国政问题,一定是借机表达自己的政见,吸引更多的关注。但侯友宜被人问国际、两岸等议题,只回答一句话:
好好做事情。
因为回答得太过了无新意,侯友宜被人调侃是侯侯GPT。这一拖,就是从2022年11月拖到2023年5月,浪费了宝贵的竞选时间。而侯友宜也从民调领先赖清德,被拖成了民调落后赖清德。
但在当时,还有评论员认为侯友宜只是在故意隐藏实力,等到正式被提名为候选人,就会像猛虎下山一样,震撼整个政坛。
2023年5月,国民党搞了个“类初选”,以不太公开透明的方式宣布郭台铭民调不如侯友宜,正式提名侯友宜作为地区领导人的候选人。
不好说郭台铭和侯友宜到底谁强谁弱,可以确认的是这次类初选搞得很不愉快,郭台铭认为自己是被骗了,转头不再支持侯友宜。国民党内也一直有一批不满侯友宜的人,指望国民党能更换候选人,换成郭台铭参选。
连国民党内的力量都无法整合,侯友宜的民调自然越来越差。
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原本认为侯友宜是韬光养晦的人纷纷被打脸。在新北市议会,议员问侯友宜什么是九二共识、什么是一个中国,侯友宜答不出来。到大学去参加学生座谈,学生问性别平权,侯友宜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到了这次选举结束,除了最开始去的两所学校,侯友宜都再也不敢去大学参加学生座谈。
在和郭台铭的撕扯过程中,也逐渐体现出侯友宜的短板。比如他和郭台铭一起去找地方派系吃饭,吃完饭,侯友宜就自己跑回新北市了,郭台铭则继续留下和派系头人唱歌喝酒博感情。
也难怪。侯友宜当了几十年警察,要去和这些地方黑道博感情,一时之间还是有点难。
侯友宜自己的新北团队也完全不适任全台湾级别的选举。侯友宜带了一半新北市政府的人去当他的竞选办公室,结果市府和竞办的人还天天吵架。
新北市政府对于民进党无孔不入的抹黑完全无招架之力。2023年7月,有幼儿园家长报案称幼儿被老师喂药,事后证明这次举报完全是因为检测问题而产生的乌龙案,但侯友宜的新北市团队愣是完全解释不清楚,活生生被打了三四个礼拜。
侯友宜的民调越打越低,直到比柯文哲还低,成为“侯老三”。国民党内要求与柯文哲合作,甚至让柯文哲当正、侯友宜当副的声音也不在少数。直到侯友宜请出金溥聪操盘,选情才逐渐回稳。
国民党和柯文哲的纠缠是另一个漫长的故事。如果双方达成合作,国民党仍有可能胜选。但最后谈判破裂,双方各选各的,这个时候已经是11月23日了。
即便如此,国民党仍未完全失去希望。朱立伦操盘下,国民党请赵少康做副手,韩国瑜做不分区第一名,王金平也找来各地的“牛鬼蛇神”,侯友宜的民调突然产生回光返照式的突破。
几乎是一夜之间,侯友宜的民调暴涨10%,坐稳第二名,追到只比赖清德低5%左右,而且还在继续上升。
这个时候,离选举已经只有一个多月了,侯友宜必须不犯任何错误,才有可能追上赖清德,实现奇迹逆转。
但侯友宜还是犯错了。2023年12月底,侯友宜的民调几乎追上赖清德时,民进党猛攻侯友宜名下的群租宿舍吸学生的血,侯友宜再度上演了和新北喂药案一样的错误:
不愿意面对公众,反应迟钝。
这栋宿舍是侯友宜的太太的遗产,原本可以趁此机会讲讲侯友宜自己的苦难家史,他如何当警察对不起家庭、如何失去自己的小儿子,等等。
但是侯友宜就是不愿意,任由民进党打了快一周,甚至要宣布把群租宿舍捐出来做公益止血的时候,侯友宜本人都不愿意亲自出席记者会,而是由金溥聪代为发言。
这是侯友宜的私事,涉及他和他太太的个人问题,结果是由金溥聪来讲。侯友宜的竞选,荒谬至此。
对这个时候的国民党来说,哪怕一天都浪费不起,但国民党还是被动挨打了快一周,一再重演侯友宜已多次犯下的错误。
从这时起,选举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时间不过是在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与侯友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少康。73岁的赵少康临危受命,马上进入选举状态,不停地与青年学生座谈,参与网红节目,尽量弥补国民党在青年票的短板。而这是侯友宜原本应该在今年夏天做的事情。
到了今天投票时,赵少康说,他的心情很轻松,该做的都做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再看侯友宜的这一路选举,侯友宜一心想打安全牌,但总是打安全牌的结果反而是不安全。侯友宜一心顾念家人,有原则和底线,但遇到毫无原则和底线的对手就会败下阵来。侯友宜因为媒体反应迟钝而遭受重伤,但他却容忍同样的错误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哪怕是他一再顾念的家人,从他走上选举这条路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了。他把家事曝光给媒体,当然会伤害家人;但如果民进党当选,难道就会放过他和家人吗?
历史的大趋势或许是必然,但又是由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偶然组成的,不免让人感慨。
这也是我持续关注台湾选举的原因,我们能从这些政治人物的选择中,读出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