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前,台湾最后一次民调,民进党“赖萧配”在各家民调机构公布的支持率居首,赢第二名的“侯康配”2—4个百分点。
从“蓝白合”破局之后,民进党“赖萧配”的民调支持率一直居前。
台湾的民意版图已被民进党改写,持分裂立场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无论民进党的执政者干得多差,都会有接近四成的铁杆支持者。
对于民进党来说,“蓝白合”破局,只要成功让自己的铁杆选民出来投票,就能赢下此次选举。
赖清德是极其强硬的台独分子,他如果上任,再配合当下西方对台的支持,会暗流涌动,闹出一些幺蛾子,触碰大陆的底线。
对大陆来说,该制裁就制裁,该武统就武统,也没有顾虑。
侯友宜如果取胜,他说过要缓和两岸的关系,大陆会释放善意,在经济方面继续延续之前的服贸协议。
只是国民党的缓和关系和建立与大陆的和平方案与统一差距很大。在台湾主流民意是独立或者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国民党很难推进,也不一定有意愿推进。
台湾还是会回到购买美国武器,积极与西方合作,争取国际空间的轨道上。
10日,马英九表示:“无论台湾如何自我防卫,都永远无法抵御与大陆的战争,也永远无法赢。他们太大了,也比我们强太多了,所以我们不应该使用武力的方式,来缓和紧张关系。”
侯友宜马上切割说,马英九这番想法跟他有些不同,他从以前到现在都主张3D战略,包括吓阻、加强国防军备、提升自我防卫能力和对话与交流,尤其他对大陆的意图,从来没有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两岸关系上,一定坚守台湾的民主、自由制度,反对一国两制,保护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
对大陆来说,应该不要抱有和统的期望了。
大陆开始了自己的准备。
1月2日,大陆两艘公务拖船“宁海拖5001”号和“远辰”号,进入了台湾岛3海里范围内,这是大陆公务船抵近台岛最近的一次。
台当局派出一艘巡防舰“旗津”号,妄图驱离大陆船只,用无线电喊话“立刻离开”。大陆公务船称,“不要口称‘国家’,台湾就是一个省!”
之前,台当局给岛内“海巡”下令,允许他们在大陆船只进入12海里范围时“无须示警直接开火”。这次“上门”的大陆公务船离台岛只有1.8海里,台“海巡”不敢有任何动作。
在对峙8小时后,大陆公务船开始沿着台岛海岸线向北航行。
这就是一次测试,证明台当局不敢轻易开枪,台海的主动权完全在大陆手中。无论谁在岛内上台,两岸局势都由大陆主导。
同一天,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出现了解放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身影,距离进行海上试航已经不远了。
1月8日,商务部、中央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经贸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若干措施的通知》,从5个方面提出14项措施。
要在福建全省域基本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到争取早日实现两岸民众坐着高铁轻松跨过台湾海峡的梦想。
要建高铁,肯定是统一后的事情,这是在为统一后推出的政策吗。
台海问题最终是中美的问题,近期,中方明显加强了与美国关于台湾问题的对话。
9日,第十七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上,中方强调,在台湾问题上绝不会丝毫妥协退让,要求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切实将有关承诺落到实处,停止武装台湾,反对台湾独立。
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应邀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刘建超表示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创建者、受益者、维护者,不寻求改变现行国际秩序更不会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所谓新秩序。
刘建超在发言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他指出我们严肃看待美国不支持“台独”的各项声明。
9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没有人比中方更珍视台海和平稳定,但“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对于那些数典忘祖、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台独”分子,中国政府没有妥协的余地。
大陆为台岛可能的生变做好了准备,也为武统做好了准备。
中国最担心的是,一旦武统,美国会联合西方对中国联合制裁和封堵。
12月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抵达北京,双方就中欧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展开了坦诚的交流。
来之前,冯德莱恩还多次放狠话,说中国如果不能满足欧盟的条件,将要如何如何。
可中国没有答应欧盟的条件,两个人回去后也很安静,显然欧盟缺不了中国的合作。
反而是中国出手了,1月5日,中国对原产自欧洲的部分相关白兰地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这次尝试,中国对未来更有底气了。
这一系列的部署、试探和安排,应该都是为了实现大中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