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读者@我希望我聊一下这件事,我看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感觉很无聊,所以一直没写。
因为我国定义的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而这个定义在改开之初参考的是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联合国产业分类,United States'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IC):美国产业分类, North American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NAICS):北美产业分类。
后期欧盟也搞出来了一个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NACE):欧盟经济活动统计分类,也可以参考。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类现在全球经济学和管理学进展中都提的不多,原因很简单,就是产业日新月异,变化太快,第二,第三产业分类起来过于麻烦。
但是在高校上课时,比较出名的知识有一个美籍日本裔学者大前研一郎在他的3C模型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提到的一句话:
在美国,70%的劳动力在服务业工作;日本为 60%,中国台湾为 50%。这些人不一定是服务员和住家女佣。他们中的许多人属于技术类别。他们的收入与制造业员工一样多,甚至更多。
这句话非常出名,因为很多国内经济学学者写论文的时候,一言不合就会用到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体,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高,这就是出处。
而我国定义的第三产业,也是服务业本身。第三产业的产品直接面向客户终端,它可以是一种人类行为,它可能没有生产链,物流过程,也可以是分销,中介过程。
例如我国和全球一样,把当下最火的IT和金融,都划为了第三产业,服务业。但是也有一些机构将IT产业划向第二产业,因为它有产品,比如软件,app,官方在这件事上定调很明确,第三产业。
然后张雪峰同志提出,服务业就是“舔”,不完全认同,但也有道理,很多IT及其他科技公司也都有自己的销售和政府服务部门。
但也有反例,To B业务,专门服务于公司而非消费者业务,说两个大家很熟悉的公司,埃森哲和IBM,它们现在有一大块业务就在企业的IT咨询上。
即企业在面对难以解决,无法完成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上向这些IT咨询公司购买解决方案。当企业作为乙方碰到问题时,开始逐渐向第三方,第四方咨询,这个费用极为可观,比如华为在1998年就公司管理模式向IBM提交了几十亿咨询费。后面的效果好不好不重要,但是任正非说花的值。IBM靠卖技术和管理咨询赚公司的钱比做产品面向客户赚钱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经历转化,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过去绞尽脑汁做产品的经验,利用起来很顺畅的再赚一笔,这也是服务业。
这样利润率极高的,人力成本占大多数的公司还有很多,大名鼎鼎的BCG,为大量生物制药和化学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它会从专业公司挖专家来为下游企业进行技术支持,或者为专业公司和下游公司搭上桥梁,进行中介咨询服务。

和重资,利润极低的化工企业不同,这样的公司可能一条产品线也没有,也没有生产成本,电都不怎么用。比如化工企业的行业龙头陶氏2022年毛利率才11.3%,我国的中石化为2%,不是说这些化工企业不重要,它们可能是国之根本。但是向BCG这种一年赚个几百亿美金,利润轻松在60%以上,大部分钱发给了员工的企业也是同样重要的。
这样的公司还有个很牛的特点,即跨国壁垒较少,很多发展中国家公司不得不向它们交学费。
随着中国的科技发展,这样的公司也会兴起,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赚钱,岂不快哉?
这里需要进一步思考,这样的公司运营是很难持续的,因为它需要极强的人才库支援,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和专业性人才作为后备力量。如果大环境不重视创新,不重视科技进展,那么随时有可能在某个环节断档。
然后说到文科就业,有关于人文社科就业,我写过很多文章。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这些的市场就业需要经济环境支撑。在2008-2020年,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出现了大量人文社科服务业高薪岗位。比如销售,不说在阿里和华为这样的地方做销售,我的一个兄弟在蒙牛做销售起步,在这段时间都挣了直接养老钱,在合肥买了很多工业用地,直接在家收租。但是你现在去看这群蒙牛销售应届生,哪个不苦哈哈的过日子?
我在两年前夏天志愿填报的时候就在知乎写过,人文社科市场就业会受到极大的阻碍,那时候我记得某些博主还喷我,用的是文学可以去游戏大厂这种例子。现在你再瞧瞧,游戏大厂对文科的需求萎缩程啥样了,程序员现在都够呛。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矿的,可以让自己孩子坐在家里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啃老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
中国的人均gdp才1.3万美金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将将过3.7万人民币。很多家庭才刚刚脱贫,如果多了一个孩子在家啃老,那就要返贫。
我给家庭贫困的文科生推荐警校,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那就是给了一条能轻松进编的文科生也能够的着的捷径。因为这些孩子经不起折腾,如果失业了,那真的是很操蛋的。
而理工科在大环境差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工作的原因挺简单的,虽然国内不以消费导向,但是有14亿人口,内需再差也是要生产的。这就是事实,家庭条件较好,有资本,那你做什么都是对的,别说学文科,就是不读书,只要不败光家产,你都是对的。
家里在平均线以下徘徊多年,父母没有一个职工,养老靠每个月100多块钱的。你拿什么折腾?从实际角度出发,而且学理工科又不是不能干服务业。
当然,如果你选了文科,尽量往好就业,好考公的专业靠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我和张雪峰一样不看好新闻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五年相比于前五年,新闻学的考公岗位在减少,同时,官媒基本上没有编制了。这也是事实,而国内新闻学在干嘛,上大分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因为科技冲击下,很多官媒活的都很艰难。只不过它们是事业单位,很多人有编制,无所谓,而合同工就不好说了,可以参考湖南卫视近况。

一言难尽,优秀前景发展咨询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