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叔选阿宝,蕴藏着各种考验。

这里说爷叔是个老法师,不是那种七八十还是没有性经验导致会搓火球术的法师。
而是上海话里,指经验丰富的人或是精通某一行的人。管这种人叫老法师。
一开始,就说明爷叔是个扫地僧式的人物。

爷叔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给阿宝上一课,说时间决定一切。
换个意思说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第二句话,就是,给我滚蛋!
这是爷叔第一个考验,看阿宝是不是一个轻易就退缩的人。

阿宝没有上当,没有迎难而退。
直接说明自己的用意。

爷叔反手就问阿宝说什么是做生意。
阿宝的回答,还算令爷叔满意。
注意,爷叔这里一下子点破,阿宝祖上有干地主,有干资本家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爷叔对阿宝很熟悉,了如指掌!

后面就是爷叔讲成本和利润的生意经,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最关键的是,爷叔强调“什么钱不可以赚,赚了要吃官司的!”
这条经验,就是从他蹲大狱里悟出来的。

那么到底什么钱可以赚,什么钱不可以赚,什么钱之前不可以赚现在可以赚?
奥秘全在他看的《人民日报》里。

爷叔很仗义的教了阿宝几句之后,又开始赶人了。
这种来回赶人,就是看阿宝有没有一颗锲而不舍的精神。

阿宝直接说,自己香港有哥哥,有关系。
爷叔又提出一个震撼灵魂的问题,有关系不假,人家凭什么要帮你???
阿宝一下子就蒙了。
爷叔这时候发现,阿宝有诚意,也有关系,祖上的基因也凑合。是个可造之材,于是给他出考验,就是弄钱!

阿宝就薅陶陶!就拿着一只羊使劲薅!
其实这就是爷叔开始讲的,阿宝的原始积累只能靠借,而且也只能靠暴利发财。

最有意思的这段,爷叔约阿宝六点见,结果爷叔十二点才现身。
阿宝要是六点到了,自己走,合适不合适?
合适的不得了。
有篇古文叫《陈太丘与友期行》,里面就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到点了,你不来,是你失信,我走了是应该的。
而阿宝没走,一直等爷叔,是化用圯上纳履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
这里爷叔让阿宝等,就是为了敲打阿宝,要学会有耐心,受得住繁华耐得了寂寞。
经过爷叔的测试,阿宝对生意是有初步了解,也有一颗坚持下去的恒心,还有能借到钱的朋友,以及等下去的耐心。爷叔觉得孺子可教,于是带着阿宝出道。

爷叔致敬杜月笙,提到三碗面:
杜月笙讲过一句话:“人一生三碗面最难吃,叫人面、情面和场面”。
何为人面,就是常说的“体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谨慎小心,比年轻时少了一分咄咄逼人的霸气。
情面,就是私人之间的情分和面子。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不给面子”这句话,有时要压死人。朋友之间有困难我们能帮助的尽量帮助,但不要过多的为难自己,因为你的难处,你的苦衷有时得不到朋友们的认可。
所谓的“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的兼职。鼎盛时期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企业、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够场面了。
爷叔之所以选阿宝,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他长得帅,能撑的起这些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