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看了几集,这个角色一出场就犹如天神下凡,犹如在世诸葛,我脑海里也浮现出三个现实中的人物。
一个是著名导演桑弧,桑导演和爷叔一样十几岁就进入证券公司当学徒,然而桑弧却有一颗文艺的心,25岁辞去银行的工作进军电影圈,不到30就当了导演,35岁前成为张爱玲的最佳拍档,最后成为华语电影史上最牛逼的喜剧片导演(没有之一)。
另一个人物是经济学家杨小凯,杨十几岁就进了监狱,在监狱中和一帮学者教授关在一起,然后就有点《基督山伯爵》的味道了,在监狱里他通过这帮牛鬼蛇神思考了很多监狱外学经济的大学生、硕士、博士都不敢思考的问题,同时也见识了三教九流,人生百态。
而爷叔也曾经在提篮桥进修多年,这所学校在公共租界时期关过章太炎、邹容、任弼时、周立波这样的人物。45年到49年关过大量日本战犯,包括所谓台湾总督、香港总督。49后又有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郑超麟(中国托派)、龚品梅、郑年、朱永嘉在此进修。改革开放后这里又成了所谓上海财经校友会,据说提篮桥举办篮球比赛都是直接按学校给进修人员分组,像什么财大对复旦啊,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也曾经在这里学习改造。
有了提篮桥这一层光环的加持,这个人的传奇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个现实人物就是我爷爷,他和爷叔的相似之处就在于投机倒把、爱做生意。
我爷爷曾经是一名煤矿工人,但是后来离开了矿,回家种地了。关于他为什么不当工人而选择或被动选择做一个农民,我听到过好多种说法,每种说法都看似有理,但是又彼此矛盾,难分真假。他跟我讲过很多他年轻时候投机倒把的经历,当然没法跟爷叔那种上海滩金融界人士相提并论,但是也是同样反时代潮流,同样心酸。
我爷爷第一次投机倒把被抓是有一年放假,煤矿公司发了一些香烟作为礼物给员工,我爷爷不抽烟,于是他就跑车站倒卖香烟,结果被抓个正着。这次经历后他开始转型服务业,去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然后买了一把梯子,藏在衣袖里,走村串巷給人偷偷理发。
改革开放后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他年纪也大了,于是开始和一些年轻人混在一起,他做军师,可惜这些生意总是只能开个好头,不能开花结果。他给的解释是自己看人的眼光不行,尽找了些不成器的东西合作,而那些不成器东西的说法这老头子控制欲太强。
年纪再大一点,我爷爷信了爷苏(耶稣),一生节俭(抠门)的他在给教会做奉献的时候都是直接陶百元的票子,但是教会财务不清楚他也会跟人理论。
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爷爷清醒的意识到中国社会已经开始老龄化,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起来了,于是顺利转型大健康行业,支起一个中药摊,代理了n家保健品,我们全当他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
我最后一次和他说话是他心脏老毛病犯了,医生说要动手术,他不肯,我打电话劝他要遵医嘱,说了半天也没用,最后他说:我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了,也折腾不动了。
那次通话后第二天他就走了,在他走的第二天,我婶儿从他的老年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居然做成了一笔500块的保健品生意。然后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又找到一张存折……
爷叔为什么选阿宝呢?他从提篮桥出来就真能每天到公园打打太极拳,溜溜鸟过完一生?
阿宝有阿宝的优点,爷叔有爷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