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极了2021年东北限电。限电本来是个地区性的舆情,结果一帮自媒体赢销号强行下大棋,不仅一部分“自带脑子”的网民对其结论瞠目结舌,连外媒也来凑热闹。最后官媒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场定性为:
这些颇具误导性的观点,在乱带节奏中产生了不小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
而金牌讲师被Ban和上文这事其实是异曲同工的道理。说白了,自媒体赢销号带节奏的选材出了问题,这次又拍在马蹄上了,还连累金牌讲师只能被迫转型。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要看金牌讲师视频里怎么说,也不要看他评论区别人怎么说。如果我们砍掉枝端末节,简练到用一句话概括金牌讲师的所作所为:
一个国人,绕了半个地球到美国要饭
至此,你再仔细想想他被Ban是润人/美国人破防举办的吗?为什么他在国外的视频账号没有被Ban?如果还是没想明白,我们不妨把地点对调一下:假设一个美国人,绕了半个地球到上海要饭,而且会拿中文说“好人一生平安”,他的视频账号在美国流量也越来越高。那么你作为上海人,你会破防吗?
在引力场中,批判不批判美国其实是次要的,首当其冲永远是确保自身置身事外一尘不染。反观自媒体赢销号为了狙击“高华”,拿金牌讲师这么个破落润人来带节奏,殊不知已经犯了自损八百的忌讳。跨国乞讨对于原籍来说本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而且往后的延伸讨论也很容易“跑偏”。
“苏笑”里有一类笑点相似的梗,这一类梗常常被称为“东德错误”。当年东德在利用西德经济危机进行宣传时,引用了多张西德失业者排队领取救济面包的照片,没想到东德人看到西德失业者的穿戴这么好心理不平衡,导致宣传意外起到了反作用。
举个例子,上海是国内最富的城市了,然而上海户口的大爷大妈竟然还去KFC FoodBank哄抢免费临期炸鸡。严格意义上来说,FoodBank的食物不是不计成本批量供应的,纯粹是KFC把原本准备倒掉的食物放出来随便拿而已,连救济餐都算不上。反观金牌讲师,这才到美国几天?对炸鸡这种食物随意找个理由就可以扔掉。再看看视频里其他领救济餐的homeless,哪个像是洛杉矶本地有房的?有几次一哄而上像图里这样抢救济餐的?显然,就目前而言,蛋白质在国人价值观中依然是相对贵重的食材。

忽略社会现实的宣传,就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本自媒体赢销号是以金牌讲师流浪讨饭宣传润的坏处,最开始舆论的走向也是确实如此。可意想不到的是,经过网络一番演绎逐渐就不对味了:有些认为金牌讲师讨饭比自己在学校的伙食还好、有些人开始对比国家福利保障、有些人发现国外真可以跑通靠救济的躺学。甚至靠福利救济吃饱混日子已经被一部分视频受众视为“通透”。
以前高华润人天天说美国有1美元炸鸡,于是自媒体赢销号想借金牌讲师嘲讽高华润人,没想到金牌讲师不讲武德直接把美国炸鸡价格拉到了0美元。这个话题的讨论延伸下去,正反都无法自圆其说了:
如果说国内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福利不如美国,那么宣传金牌讲师的目的是什么?宣传的目的显然不是给自己抹黑,既然这个话题很容易转移到讨论比较两国饮食、救济的差距上,那么话题当事人就必须降温。
如果说国内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福利不输美国,那么国内类似的地方在哪?大可放心,如果谁真的说出来有这个地方,国内有“做一休三”的大神们也想跳过“做一”直接“休三”。在目前这个引力场中对于各个话题的阈值是不同的,就拿躺学和润学来说,躺是比润更加“不健康”的价值观。
有一说一,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我其实也不赞同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但更让我费解的,是有些地方用税收盲目上马无效工程的行为。如果一定要高税收的话,相比于投资那些无法收回成本还要持续耗资维护的无效工程,真还不如把钱用在简单直接的救济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