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2个

为什么今年圣诞会与长津湖胜利对立?

shine阳
33个点赞 👍
凡事你能感受到异样的事情,都值得思考它的源头。

大家有没有感觉,近些年来的争吵和割裂明显越来越多。

不光是俄乌战争、巴以战争、新冠疫情防疫政策的各执己见,LGBT、养狗、女权等等话题,争执出现在各领域各层次,甚至是亲友群、夫妻间。

前些天,关于过不过圣诞节,都能上热搜。

每次争论,双方都能够输出一大堆值得“信服”的理由,能说服自己,也能感动自我,似乎自己的争辩是在守护什么,而全然不顾前提是什么,标尺是什么,国情是什么,国家利益是什么。

特别在一个大的国际形势、经济下行周期,争执更加持了无奈的情绪宣泄,已经很难再简单分辨对错。

这样的思潮动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秩序。

在流量世界,制造话题、制造冲突是获得流量的“基本功”,而运用到国家博弈层面,没有人能比美国更懂所谓“觉醒”的力量。

它有一整套说辞,会让你觉得仿佛是在“觉醒”,是在为神圣的事情奋斗,不惜破坏当下本来稳定和不成问题的秩序。而且,还不自知。

就比如环球时报在发这个的时候,它都未必能明白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可能说得有道理。

但是,几天前,它还转了2千万粉丝胡主编的“观点”。

他还表示,平安夜在中国完全应该是光明正大的,因为中国也有几千万的基督教信徒,这并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

这种和稀泥的方式,不仅对解决挑起的话题毫无帮助,而且,火上加油。

因为,平安夜和这些,本身就不是一个非此即彼,或者说要摆在一个层面说的事情。

而且,更不要扯上宗教。

说这些的人,本身就是在制造一种“矛盾”,它是一场场意识形态方面的挑衅。

有的事情,你完全没必要去强化它的影响。

在很多场景之下,没感觉,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因为很多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也不是说过圣诞节就不爱国了,就不记得长津湖了,仅仅是为了孩子高兴一点,在这个艰难的世界,稍微多一点快乐。

而放大这种对立和矛盾,或者扯一些无关的东西,会强化一些联想和比较,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引发不必要的观念冲突。可能就有的人鄙视攻击另外的人。

而这样,敌人的目的就达到了,更不要说一些主流媒体卷入这些争论中制造不必要的纷争和流量。

只要回应,就已经输了。

四个自信的表现,是很好的区分什么是“敌我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要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手段,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愿意过圣诞节的,就过;不愿意过的,就不过,不要在社会营造一种紧张和对立的气氛,不要为了流量和KPI考核,去制造本不存在的问题。

大包容,大胸怀,大格局,能够避免很多矛盾,省很多事。

相反,和稀泥只能欲盖弥彰。

美国就是通过不断制造各种问题、矛盾,挑起人性中的恶,培植反对派,埋“麦克马洪线”这种方式,引发全世界的动荡,有了动荡,它才能插手。

如果总跟着别人的节奏跑,不累不乱才怪。教员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才是妙招。

很多问题,你只要不去强调,它可能就不是问题。

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做了很多事,到最后反而南辕北辙。

有些事情,各方都在使劲,九龙治水,最后“合成型谬误”,或许做得越多,错得越多,还不如不做。

我们很多KPI如果以流量、阅读量定义,那么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足球射门的时候,不是肌肉越紧绷力度越大,相反越放松越大。

好的决策者,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不要用力过猛。

我没法做什么高大上的建议,只是提醒牧之野的读者们,如果你们在各种群组或朋友遇到这种争论话题,记得没有必要参与讨论,千万不要尝试“辩论”出什么结果。

一方面是因为成年人没法说服,只能筛选;同时也是因为这种“觉醒病毒”除了扰乱你的心智,引发你的憎恨,搞得很焦虑烦躁之外,没有一点积极作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对当下的很多事情保持特别的警惕,甚至是薄凉,多看少动,凡事多从国家利益而非事件本身的角度考虑,可能才是一个理智爱国者的测写,对这个国家也会更好。

发布于 2023-12-28 09:24・IP 属地天津
牧之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