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办案流程和逻辑上看,很清楚
如果你要找的东西在第一个抽屉里找到了,你就不会再去开别的抽屉了。
那个时代是啥时代?严打的时代,办案都是掘地三尺
按理讲,如果问题一开始查不清楚,那么和孙关系近的都要被jing方叫去问话,尤其是同宿舍的人
动不了孙,宿舍其他人还动不了吗?
但全宿舍全程只传唤了孙一个人去问话,宿舍其他人没有被jing方叫去问过。
后面不传唤宿舍其他人的逻辑只有一个:jing方认为没必要再查其他人了
什么情况下jing方认为没必要再查其他人了?
那就是在第一次8个小时突击审讯孙的时候,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孙承认了自己实施了对朱令的多次下毒,包括交代了具体的细节和动机——从一开始就查清楚了,所以就没必要再找其他人问话了。
都别太高估18.9岁年轻人的抗压能力(关键还心虚),也别低估jing方的专业讯问能力,而且还是8小时突击审讯——大家对这种长时间审讯没啥概念,这么说吧:很多四五十的老油条被纪检叫过去问话,即便审问人员态度态度再温和,当事人8小时出来腿都是软的。
孙当时自己能承认的逻辑上也很简单:
在我们上帝视角看来这是极其严重的刑事案件,应该打死都不能承认;但实际上在当事人眼里以及当时那个环境并非如此:
1、注意当时时间点,朱令在医院还没有“病危”,舆论也还没有发酵,所以孙潜意识会弱化事件严重程度,包括jing方也会把这件事当民事纠纷一类的案件看待;
2、孙当时只会打心眼里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大恶意,只是不小心犯了小错”——孙投毒一开始也肯定不是奔着要把朱令“搞死”的心态去的,而是想着要让朱令“难受”、“最好多去医院躺几天吃吃苦头”的心态去下的毒(主观上她也不敢往“致死”方向想);用“铊”下毒,在孙看来:1.医学上不好查;2.自己刚好能接触到;这和复旦投毒案的主犯心态如出一辙,都是想着要给对方一点“小教训”,没想到后果比他们预料的严重;
所以,在8个小时突击审讯下,孙会承认了自己实施了对朱令的多次下毒并不奇怪——在她潜意识看来,给朱令水杯里放“铊”的性质,和给朱令水杯里吐口水的性质没什么区别,交代出去会很丢人,但算不上“多严重的事”;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孙在《孙维声明》里认为“朱令主要是因医院治疗不当导致终身致残”,其实从始至终,孙都认为“自己“只是”放了几毫克的铊,自己并没有多大恶意,导致朱令现状的主要责任还是在医院”。
至于说孙家的包庇,除了大家都能理解的地方,很重要一点就是:孙家长辈也会认为“小辈并没有多大恶意,只是不小心犯了小错”,尤其是家里能量最大的老人不会天天上网,也会在主观上认为“自己的孙女外甥女一时糊涂犯了小错,但本质上并不坏”,所以包庇起来不遗余力。
至于说后面,quan力的小小任性,证据链被提前破坏,多方能量插足,舆论逐渐发酵,性质也逐渐改变,说白就已经不是jing方能管的了,甚至可以这么说:jing方内部你知我知,但公开场合大家一起皇帝的新衣。

...................................................
见过的人多了,你就知道:
几乎所有坏人都觉得自己是好人,甚至很多坏人做恶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初心是好的,只是想给对方一点小小的“教训”,即便最后出了问题,坏人也会认为那是对方的问题,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某人的犯罪进了监狱,问狱友都犯了啥罪?
狱友说:我偷了根绳子
某人大惊:偷根绳子都得被关起来?
狱友:我哪知道绳子后面还栓着头牛啊?我太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