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上海警方破获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网传涉事方为小米投资公司和华为海思,如何看待此事?

王老实
116个点赞 👍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关注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也没少找机会跟业内人士聊天。

芯片设计从业人员跳槽或者创业的事,也听一些朋友聊过不少,这方面应该能有些东西跟大家分享。

首先明确一点,尊湃侵权基本确定了,被侵权方也确实是华为海思。

只是题目中所谓的“涉事方包括小米子公司”,指的是小米投资了尊湃并成为较大股东,目前并无切实证据表明小米直接参与侵权行为。


在正式评论尊湃这事前,我先说下这几年行业大背景吧。

众所周知,美国为了打压我国的产业升级发起科技战,半导体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战场。

大量国内企业遭遇制裁后,国内市场也迎来了一波“国产替代”热潮。

国内资本更是看到了商机,大量机构一拥而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造出一波半导体创业热潮。

2020~2021年的热潮下,资本加持下的创业公司开始疯狂挖人,芯片设计从业者的待遇被显著拉高。

华为海思作为大陆唯一杀入全球半导体前十的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自主芯片设计事实上的领头羊,自然成了猎头挖角的重点。


彼时华为被切断先进制程代工,海思庞大团队产出极速锐减。

即使以菊厂超高的研发投入和极强的战略定力,以年为单位养海思的庞大团队,多少也有点吃力。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菊厂对海思员工跳槽或者单干基本上都是顺水推舟,只要别做的太过分,很少用竞业协议卡人。

如果下家是认真做事、业内普遍比较看好的知名团队或公司,海思那段时间几乎是一路绿灯

(甚至有小道消息说,这方面上头打过招呼,毕竟国家层面需要考虑行业长远发展)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zeku,即是设计厂又是终端友商,大家彼此都很了解。

但凡zeku来挖人,海思中高层几乎一律放行。

而对基层打工人来说,挖人不挖人什么的就更无所谓了。

跟我聊天的海思哥们亲口说过,他们哪怕留在海思的人,都还是挺希望zeku能做成的。

同为国内厂商,zeku如果做成了,海思的人也多个就业和跳槽选择么,笑~

事实上zeku也确实从海思挖了不少人,那段时间甚至有个笑话:

海思的人跳到zeku,进办公室一看,好家伙一半都是熟人,剩下一半仔细看是隔壁部门。

我个人那段时间非常看好zeku,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

只可惜zeku最终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没成,唉……不得不说太可惜了……


那段时间一些初创企业到海思挖人到什么程度?说实话有些在我看来已经有点捞过界了……

有些目标做小芯片的企业,直接把海思团队成建制打包带走。

一帮人把芯片设计思路装自己脑子里,到新公司重做一遍,效率极高。

坦白说,我个人觉得这可能已经有点涉嫌法律风险,往好处说也至少是打擦边球。

但即使搞成这样,菊厂很多时候还是“睁只眼闭只眼”。

只要不做的太难看,一般也不用竞业协议卡人或者追究。

(当然事后据我了解,客观上部分也是因为海思最核心最骨干的人才几乎都没走)


至于尊湃么……我只能说吃相有点太难看了。

这方面官方报道其实写的挺清楚了,只要看过都明白怎么回事:

经查,2021年2月,权利公司原高管张某、刘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离职后设立某科技公司,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原权利公司研发人员跳槽至其公司,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权利公司芯片技术信息,抄袭并运用于张某公司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企图以此非法牟利。
经鉴定,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权利公司商业秘密的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今年4月19日,上海警方在江苏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沪苏两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抓获包括张某、刘某等人在内的14名涉案公司核心成员,在侵权芯片投入量产前及时予以查处。
目前,张某、刘某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警方依法执行逮捕,其余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取保候审。

报道中提到的张某,应该就是尊湃通讯创始人兼CEO张琨。

我说难听点,就算你要抄,这手段都太糙了……

我个人唯一疑惑的是,张琨好歹在海思干了这么多年,怎么也算得上业内技术人才。

只要多给点人、给点时间、正经组建团队,应该自己也能搞出来,怎么沦落到原样拷贝这一步的?

我能想到的解释是,要么一时利欲熏心抱侥幸心理,要么是背着融资压力急于求成。

如今一步行差踏错,也是令人扼腕叹息。


最后,我个人的看法是:

半导体行业正常的人才交流与输送,我个人一直是非常支持的,并不希望看到任何大公司滥用竞业协议。

半导体从业者选择创业,我个人更是由衷钦佩,举双手双脚支持。

但以上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一旦走上歪路,日后悔之晚矣。


PS:

说起来,其实华为技术人才被挖走引发侵权纠纷,并不只是芯片设计一个领域。

其他领域也有类似事件,甚至据我所知连菊厂的大佬都为此发过火。

(真的是大佬,级别不低于余大嘴,新闻上都能看见的那种)

一开始我还纳闷,按理来说这个级别的大佬应该没时间关注终端具体产品的技术细节了吧?

后来辗转打听到的小道消息是,大佬嘛,日常生活肯定是商务需求居多。

而且这位大佬估计是真的喜欢这类方便移动办公的产品,平日里经常带着用,连带着这类新兴产品成了大佬为数不多直接关注的终端领域。

但即使大佬发过火,涉及到方方面面仍有很多不得已。

再叠加知识产权领域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可能还是不了了之的状态。

不过无论如何,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整体大环境也是越来越规范。

编辑于 2023-12-23 21:26・IP 属地天津
现实主义理想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