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工业化时代,仗本来就不是一定越打越“穷”的,生产过剩反而会导致经济危机。
有一个最大的例子,就是中途加入二战的美国。
一个很少被人提起的事实是,大萧条其实有两个阶段,在二战开始前,罗斯福新政已经非常疲软了。美帝重新陷入了萧条,是二战,开始整军备战租借法案,真正创造了需求,真正结束了这个经济周期
1929年8月至1933年3月,美国大萧条的第一阶段中,实际GDP下跌了近33%。
1937年5月至1938年6月,美国大萧条的第二阶段中,实际GDP下跌了18.2%。
上图为工业生产值,下图为失业率


1939年的美帝有三个条件,
1.世界第一工业国站自己一边
(1是军工,2是能持续供应巨大体量且物美价经济廉的民用工业品)
2.自身是体量巨大的资源国,石油粮食全都不缺。
3.本土不是战场,未受到严重破坏
英法不满足23,德日不满足条件123,80年的苏联不满足1
而俄满足几个条件呢?
当然俄罗斯未必是真越打越“富”,但是能坚持两年,没有“越打越穷”,是远远超出开战前各方预判的事情,我也不在乎俄是“富”还是“穷”了,我只在乎俄能不能维持住,能不能在吸引西方最大火力的同时,向东方出让最多的利益。
原回答:
俄罗斯有什么办法呢?
俄罗斯过往的每一个黑点,都神奇地成为了俄罗斯战时经济的助力。
1.希拉维克集团贪腐严重,大帝游艇,绍伊古别墅,寡头孩子都在欧美,资本大量外流。
结果万万没想到欧美太贪了啊,直接对已经润欧美交投名状的俄罗斯富豪下死手,连阿布这种为英超鞠躬尽瘁了二十年的精神英国人都被逼的卖了俱乐部,梅德韦杰夫的儿子居然直接给赶回俄罗斯了。
往小了说,资本外流一年几百亿美元的口子堵住了。往大了说,普在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的同时(斯拉夫民族最后的执剑人),第一次开始真正全盘掌控这个国家的庞大的资源流向,而过去,他只是寡头中最大的那个而已。
2.俄罗斯去工业化严重,苏联庞大的重工军工产业在慢慢地沦为废铁。投资重工业干嘛啊,给寡头们多分点零花钱不香么?
结果仗打到这份事儿,不得不全力投资军工,极大地盘活了苏联的军工体系。
要知道,苏联在85年以前的人均gdp长期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准的,僵化是僵化 ,浪费是浪费,可拉动经济,解决就业不是原来俄罗斯能望其项背的。
3.俄罗斯地域高度不均衡,几乎只有莫斯科圣彼得堡有一定机会。
高薪招远东居民去乌克兰填线,老哥们用血换来了莫斯科的转移支付。(卢布有贬值,但恰恰是在劫其他领域来补贴军队和军工的全链条)
4.俄罗斯崇洋媚外,加之民用工业拉胯到不行,
成为德法的重要市场,高度绑定欧洲,被欧美制裁将无力生产先进民用工业品。
俄的民用工业依旧拉胯,结果欧美制造业迫于压力全面撤出,反而让俄罗斯人更早用上了更物美价廉的东方大国产品。
而一旦体验过了产品真实的性价比,战后俄老百姓还会换回欧美产品嘛?
真1h22分速通了,能有这好事儿?俄肯定跟美英德法日韩媾和,加大力度当他们的商品倾销地,继瞧不上也不愿意用东方大国产品,哪儿能轮得到中国产品大举攻入俄和中亚市场。
世界是很残酷的,却也是很奇妙的,奇妙到远远超出了一些只会念洋经的人的想象。
说实话23年初,我都没想到俄罗斯能有效地维持住战争机器。
开战时巨大的危机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一是全面拥抱东方大国,二是在严酷的锻造下脱胎换骨。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前提是你能挺得住“穷则变”这个阶段,显然俄罗斯挺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