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水淹加沙地道这件事埃及就已经干过了,而且,对于加沙地道的打击,埃及很早就在做,当然,主因是为了打击走私活动,而加沙地道能够形成如今这个规模,仅仅是靠哈马斯自己是做不到的,那是广大加沙人民为了活命而开挖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紧邻埃及北部边境的加沙地带南部拉法一带,就有人利用专门的设备挖通前往西奈半岛的地下通道,将外界援助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武器运输到加沙。
慢慢地,加沙城下的地道几乎无处不在如同“地下迷宫”一般,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阿拉伯村镇地下,隐藏着纵横交错、直通埃及的地下通道。

一开始,这些地道的用途很单一化,就是为了和侵略者打“地道战”;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开始从毗邻的埃及阿里什市“代购”生活物资,并走私到加沙赚取高额差价发财后,更多渴望脱贫致富的加沙人也开始加入其中,慢慢地,加沙开始形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道业”,这个充满了“废土朋克”气息的畸形经济体系。

据粗略统计,这些地道总数至少在1000条以上,每条地道的长短、宽度和建造精细程度都不尽相同。
在相对简陋狭窄的地道里,往往是昏暗缺氧,长度仅数百米,在里边的人民只能膝行,或弓腰前行,呆的时间长了,还有窒息的危险;但精致“现代”一些的地道则更相对“宽敞明亮”,不仅照明、通风设施一应俱全,少数 “ 豪华 ”地道甚至还 装备有电梯、通讯设备。

至于各种物资的运输方式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普通级别的地道都是采用滑轮装置,用人力推拉,但也有采用电梯运货,甚至在地道内有专门的运载工具,总之,这些地道已经成为了加沙人不可或缺的存在,当地人尊称其“生命线”。
而哈马斯当局也支持这些地道,不仅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完全依靠地道运输,甚至加沙财政也极大依靠地道带来的税收,每年至少能获得折合二十多亿人民币的收入(2010年数据)。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道促进了加沙年轻人的就业,毕竟相较于参加哈马斯同以军拼命,更多的加沙人还是希望能尽可能避免战火。同样,在人口爆炸,经济危机严重的埃及一侧,这些地道也增加了他们的灵活就业。

于是,两地在“地道经济”上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地道开挖方向通常是从埃及进行,而且出口往往会显眼一些,因为按协议以色列不会轻易直接袭击埃及一侧土地;通道的终点则位于加沙这一侧的某户房子的底下,地道的两个出口处,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他们都随身带着手机和对讲机,以方便随时跟对方联系。
挖通一条地道通常的成本在数千到数十万美元不等,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的,往往是加沙当地的有钱人,或者说是有所成就的“企业家”.
随着地道规模越来越大,而以色列封锁加剧,大量加沙人成为“倒爷”,他们从埃及向加沙走私物资(以色列接壤的区域全部为犹太人定居点,渗透买通以色列人不是很容易,但也有),“外卖”、“快递”、“代购”业蓬勃发展起来。
越来越多的地道满足了加沙的粮食、药品、日用品、代步工具、建材等基础需求后,人们自然也梦想着更多追求。
很快,地道的用途开始转向活物,因为加沙人虽然身体被封锁,思维却很开阔,加沙的家长们很乐意掏钱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尤其是满足孩子去看狮子、老虎、鳄鱼等动物的好奇心。

于是,加沙在2007年左右开办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汗·尤尼斯动物园,通过地道源源不断将猴子、老虎、狮子等运进加沙。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坑爹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加沙动物园应孩子们的强烈要求,要进口2只斑马,但到货后却发现,只是两头用黑白油漆染色的毛驴。

依靠地道经济,汗·尤尼斯动物园鼎盛时期拥有100多只各类动物,这些动物满足着加沙人民对外界的好奇,也让他们暂时忘却战乱的阴霾。

地道有时候还会连接起爱情。
虽然加沙处在困苦之中,但埃及也是水深火热,许多贫困人家的生活条件还不如加沙,对他们来说,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没有以军的无人机在头上盘旋了,但饿死一样难受。
于是,每年都有许多埃及新娘通过地道嫁到加沙去。

当然,也有非阿拉伯国家的新娘远嫁加沙,包括俄罗斯、波兰、德国、匈牙利、乌克兰以及波黑,甚至美国、中国的姑娘都有,总数超过1000人。
加沙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在2010年左右,当时一名哈马斯小伙子和一名俄罗斯女生网恋,最后女生不顾小伙的反对一定要在加沙和他完婚。
但没想到的是,二人费尽了力气却没办法让俄罗斯女生通过正常口岸入境,毕竟连美国记者都经常被以色列拒绝。
最后,小伙让女孩来到埃及一侧的一处村庄住下,半夜,这户人家灶台上的锅被举到了空中,原来,是姑娘的心上人通过地道来接她了。

小伙子付给主人一笔丰厚的报酬,然后接从未见过面的俄罗斯姑娘进入地道,地道里早有一群荷枪实弹的哈马斯武装人员拿着手电筒、火把接应。
最后二人在哈马斯官方支持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极大激发了加沙人的士气。
因为网络,外界的一切加沙人同样向往,这其中美式炸鸡是加沙人最渴望的事物之一。

加沙商人哈利勒·埃弗朗吉在2010年左右创立了一家名为亚玛玛(阿拉伯语“鸽子”)的“外卖公司”,专门为加沙有需求的群体从埃及代购肯德基在内的美式快餐。
亚玛玛是加沙第一家开设外卖服务的公司,在谈及创业初衷时,哈利勒说:“这是我们的权利——享受全世界其他人都能享受的味道。”

不过,预订的过程却十分繁琐,而且你必须要提前三四天在社交网站预约,打过去全款,订餐仅限于全家桶,因为这样就不存在送错的问题了,反正都一样。
然后,在收集到指定数量的订单后(15份最低),哈利勒就会联系埃及阿里什的手下采购好全家桶,然后需要埃及一边的人开车将几十个全家桶送到地道入口处(埃及段),最后通过地道抵达加沙。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过程哈利勒也需要支付给地道主人几十到数百美元不等的买路钱,另外还要支付给哈马斯当局“关税”,整个过程平均都在4个小时左右,效率堪比俄罗斯外卖“饿死了么”。
等炸鸡送到加沙时,薯条和鸡块早已冰凉,失去了酥脆感,原价12美元左右的全家桶最后出售价在27-30美元左右,还不包括小费。

“外卖小哥”们的态度往往极端恶劣,因为他们通常兼职居多,都是捎带手连同其他物资一起派送。
29岁的易卜拉欣埃尔·阿杰拉在亚玛玛点完全家桶后,在第四天终于收到,他曾经去过埃及和美国,是肯德基忠实粉丝。

他声称自己点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是“五星好评”,即便“外卖小哥”打电话的态度恶劣:“快滚下楼拿你的炸鸡,我还赶着送炸药呢!”
这些兼职“外卖小哥”发脾气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其中就有小哥们吐槽:“无法理解这些人非要花近30美元吃美国炸鸡,有这钱都够买4只活鸡了。”

这些小哥的本职都是运送军火的,可能在他们看来,为送炸鸡耽误送炸弹,就是一种“耻辱”。
但这就是加沙地道的伟大之处——即便你生活在战火中心,依然潇洒地吃上吮指原味鸡,将苦中作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2013年出身于“穆兄会”的民选总统穆尔西被军方废黜后,新总统塞西和哈马斯当局反目,也开始配合以色列打击地道。

埃及通过往地道里灌烟、灌有毒气体或水的方法摧毁了近千条大小地道,甚至还在边境地区修建一道深入地下的“铜墙铁壁”,也就是一堵防爆、防穿透的 2英寸厚钢板墙,以阻止加沙人挖通地道。
是的,如今以色列人想做的,埃及人在2013年开始就干过了!
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兄弟”的合力围剿下,无数加沙人的致富脱贫梦碎了。

许多地道被炸塌或者被水淹没。


截止2023年初,加沙各种“外卖”据悉也已经停业,大型隧道被摧毁殆尽,仅有军用小隧道在苟延残喘,已经没有多余的运力支持“外卖”了。
而加沙的汗·尤尼斯动物园在以军的轰炸下,沦为“世界最惨动物园”。不断的空袭导致物资短缺,大量动物饿死变成干尸,到了2016年之际,100多只动物仅剩15只存活。

面对动物们的苦难,以色列人却“发了善心”,允许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将最后幸存的15只动物运走,但无数缺医少药的加沙人却依然被禁止离开,只能在痛苦中逝去。

最讽刺的是,以当局还指责哈马斯不断对加沙民众进行“反犹教育”,让孩子们从小“仇恨”以色列,所以才导致加沙被封锁,以色列这是在“自卫”。
可是,给巴勒斯坦人上“仇以”教育课的不就是以色列自己吗?

加沙人民过了十四年“炼狱”般的苦难,在开战前生活就已经极为糟糕了,说实话,加沙人已经没有活路了。

参考资料:
梁洁:论占领法律制度适用于加沙的困境与出路
黄培昭:加沙地道战
国家经济地理:“炼狱”加沙
地图帝:巴勒斯坦加沙是座大型监狱吗?看地图一目了然
联合国:绝望在加沙无处不在
赵萌:揭秘加沙“地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