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会有人去否定民国抗战的贡献?
- 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这个回答,是纠正国粉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国军贡献大吗?
国军贡献当然大,但与他的实力严重不匹配。
抗战初,国军是中共武装近40倍,后期仍是中共武装4倍多,并且日军是从国军占领的地方开始侵略的,作为政府军,国军抵抗侵略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
国共比贡献,就好比你600万买的车和我5万买的车比性能。八年,国军伤亡日军86万(蒋纬国80年代主编《抗日御侮》丛书统计的数据),中共武装八年伤亡日军52万,消灭伪军117万。
再来一段美国历史教科书是如何评价蒋抗日的。
通过崎岖的山脉保护自己阻隔日军,蒋介石聚集了250万军队……蒋介石的军队事实上极少对日军作战。相反,国民党军队保存实力,为了将来与毛的红军的对战。
二、谁才是中流砥柱?
国军是政府军,并且日军侵略也是从国军占领的地方开始侵略的,国军面对日军的侵略洪水,应该是拦洪坝,虽然国军是不成器的拦洪坝、一泄千里的拦洪坝,但也不该贬低国军这个身份。
恰恰是由于这个不成器的拦洪坝,才造成大量的沦陷区、敌占区,而中共在这些沦陷区领导人民坚定抗日,中流砥柱是不是既形象又贴切?!
而台湾“中央院士”、近史研究所所长陈永发对中共抗战的评价更高,他把本该属于国军的“民族主义代理人”的地位评价给了中共。
《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338页】
“中共在扩展实力过程中,不得不抗日,更不得不应付国民政府。所以尽管国民政府指责中共不抗日,但中共在敌后地区,甚至在敌后地区之外,逐渐取得民族主义代理人的地位。三、国军所谓的曲线救国是怎么回事?
八年抗战,有50多万国军投降日军。
在抗日紧急关头,蒋被打的节节败退、龟缩西南之际,就开始想方设法消灭中共了,还有什么和平建国的道路可以走?
1、据冈村宁次回忆,投降日军的国军,仍从蒋那儿领军饷,专门打中共武装,这就是国军吹嘘的“曲线救国”。
2、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蒋在前方吃紧之际,仍派胡宗南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中共只能开展大生产运动自救,连毛都专门“感谢”过何应钦的围困。
3、黄桥战役前,韩德勤部就多次袭杀中共武装,后来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共为了团结抗日,还把被俘沾满中共鲜血的韩德勤给放了。
这是降将们亲口告诉日酋冈村宁次的原话:“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翻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7页)。
四、到底是谁下山摘桃子?
在日本宣布投降前,蒋介石和朱德的两个命令来看,暴露了是蒋要下山摘桃子
众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们先来看8月1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
1、【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
仔细看,你会发现,有个关键词【向其附近】,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八路军、新四军、抗联等都在鬼子四周!
2、【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向其附近之一切伪军,伪政权送出通牒……】
仔细看,你会发现,还有个关键词【向其附近】,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八路军、新四军及抗联等就在在伪军四周!
3、【各解放区所有抗日武装部队,如遇敌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
这说明了什么呢?还是前面说的,敌人就在眼前,不然怎么可能会有遇到拒绝投降缴械者,即(立即的意思)应予以坚决消灭?你八竿子够不着,怎么个立即消灭?是吧?
4、【我军对任何敌伪所占城镇交通要道,都有全权派兵接受,进入占领,实行军事管制】
这个更加说明了,八路军、新四军、抗联等抗日武装,生生的把柜子伪军给围在城镇内……
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没有任何问题,是一个部队指挥官发布的权限范围内的命令。有个关键定语【各解放区】没有丝毫的越轨,也没有说跑到重庆去接受日军投降吧?
蒋公的命令。
1、命令中央军【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
好吧,我能说什么呢?蒋公在敌占区真的找不到国军……不信你看→ →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说明离的远啊!得跑快点!不能有丝毫松懈,不然桃子都被共军吃完了……
2、命令伪军【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保护人民,乘机赎罪,努力自新。不得受非本委员长许可之收编】
这时候,蒋公想起了伪军……烙馍是馍,伪军也是国军啊!“不得受非本委员长许可之收编”……好吧,吃果果的暴露了伪军四周没有国军啊!这不是摘桃子是什么?
3、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
哈哈,等我蒋某人摘完桃子,八路军再行动。可惜八路军并不傻啊。
五、游击战能不能消灭敌人?
打仗就是用自己的强项攻击敌人的弱项,正是由于日军装备好、士兵战术素养高、补给比中国军队强等优点,日军最愿意打正面战、阵地战,有利于其速战速决。
而游击战既能让日军抽出很大一部分军力防备被攻击,并且攻击的主动权操在我方的手里,还能给日军心理上、经济上沉重的打击,打消其以战养战的目的。
1938年11月下旬蒋介石在湖南衡山召开南岳军事会议时也强调说:“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主。”并且邀请中共高级将领给其培训游击人才,不过国民党部队深入敌后站不住脚,这些拉来的士兵一打就散,一散就聚集不起来了。从1938年至1944年侵华日军在关内战场的分布基本属于平分兵力,以适合正规战的重装师团在正面战场实施压制,以多数轻装师团和混成旅团在后方应付游击战。
日本人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说,1941年1月的所谓“冬季肃正作战”,日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仅在1月份内就达1682次,每日约有五、六十次战斗。书中确认,“中共游击战”是一场“不分昼夜、连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游击战争既能有效消灭的敌人有生力量,又能让敌人布置大量的兵力来防御,不能投入到正面战场,而且更不能让敌人得到有效的补济,在敌人占领的沦陷区扩大自己的地盘,何罪之有?
阿富汗军队面对强大的苏军,越军面对强大的美军,几乎没打一场象样的正面战,苏军败走阿富汗,美军败走越南,难道是苏军、大发善心了吗?
六、国粉造谣,八年抗战黄埔军校20万学生战死19万
1947年编印的《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同学录》中收录有一篇《黄埔文献》,从内容看应是何应钦1944年所作。其中明确提出“自第一期至第十八期,以及附属各班队,先后毕业同学达二十五万四千六百零九人,各正战役,先后阵亡,经呈报有案者,一万零四百六十二人,而负伤者,不计其数。”
七、“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是怎么回事
这个口号是蒋1944年喊出来的,为什么蒋喊这个口号的呢?是因为当年的知识青认为延安才是真抗日,千方百计去延安。蒋为了争取这些知识青年,喊出来的,这些青年被许以优渥条件征召入伍,这些青年军后来成为小蒋接班的家底。
1944年10月12日,蒋介石出席“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做内部讲话,曾谈及组建“青年远征军”的目的,其原话如下:
“我们此次发起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宗旨,昨天我已经说过:第一是要使一般社会民众改变其过去对于兵役的心理,从而踊跃应征,来充实我们作战的实力;第二是要使社会民众改变对于本党的态度,……这两层用意,后者尤重于前者。”①
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
编辑于 2023-12-04 20:2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风过耳畔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im3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PZ zhou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小付66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快雪时晴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陈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