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Kpop粉,我想从Kpop的角度来谈谈这件事。
去年2022年的MAMA,看完全程给我的感受是,韩国很急切的在向全世界展示:Kpop非常流行。无论是《鱿鱼游戏》,还是BTS和blackpink,都表明Kpop风靡全球,受到全世界的喜爱。
有别于以往的MAMA重视“music makes one”的概念,重视亚洲音乐的概念,2022的MAMA从头到尾无论是主持人的稿件,VCR,宣传片,晚会主题,都在强调Kpop火遍全球这件事。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在微博韩粉铺天盖地的吹捧里,在不间断的热搜营销中,确实会产生Kpop火遍全球的感觉。
但是从注水几千万的油管播放量,无数韩团闯美却在欧美主流榜单not in的成绩,粉丝不约中输韩团销量断崖式下跌等现象来看,Kpop并没有其想要展现的那么火。
实际上,Kpop仍然是属于小众圈子。Kpop的虚假繁荣,有一部分是因为粉丝撕逼为了占据上风,会故意夸大事实,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韩娱公司无孔不入的营销。一个靠中国粉丝氪金,日本粉丝看con买周边,东南亚粉丝刷管,靠亚洲支撑起来的娱乐产业,在欧美开几场拼盘音乐节,出几首英文单曲,就变成风靡全球的Kpop了。
再说到世博会,作为韩国支柱产业的Kpop,我看到无数艺人都在为这个世博会做宣传。无论是BTS在釜山的演唱会,柳智敏的应援演讲,还是当红女团aespa的金冬天、ive的Liz、gidle的田小娟的世博应援合作曲nobody,包括世博宣传片中出现的dreamcatcher、ZB1、鸟叔和李政宰,都表明韩国对世博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说韩国申博没有任何宣传,要么就是平时不关注韩娱,要么就是岁月史书。国内的营销尚且无孔不入,基本只要是韩娱粉,都在韩国申博失败之前默认韩国已经申博成功,更别提无数IP韩国的人拍下现场的照片或视频来佐证韩国对釜山世博会的志在必得。
然而事实就是,韩国以为的风靡全球的Kpop,展现的是韩国的强大影响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在世博会这样一个需要展现文化底蕴、科技实力和价值观念的平台上,Kpop却显得浅薄、无力又狭隘。从redvelvet的朝鲜表演和straykids在迪拜世博会的社死表演,就能看出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国家,在面对大场面的时候做出的都是令人耻笑的不入流的选择。即便不跟沙特的宣传片比,跟他们自己的男团女团的MV比,整个宣传片也是格调低下,又俗又尬。贯穿整个宣传片里的标语only one choice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整个宣传片不像世博会,而像哪里的洗脚城或是夜总会开业大酬宾。
Kpop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我本人在闲暇之余也很喜欢听歌放松,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喜欢看爱豆的舞台充电,也很享受音乐节和演唱会带给我的氛围感。但是当Kpop变成一个国家对外展示的名片,便显得有些可笑。Kpop的本质是资本打造出消费者满意的商品。我始终觉得娱乐和文化是两回事,文化可以支撑娱乐,娱乐对文化有反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归根结底,是需要文化的沉淀,才能衍生出繁荣的娱乐。而韩国去汉化后崇尚西化,一个东方国家扎根在西方文化上衍生出的娱乐,又怎么能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气质呢?又怎么能成为对外输出的独特名片呢?
韩国申世博之所以能自信到半场开香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过分高估了所谓Kpop的影响力。请一百个男团女团卖力跳几十天,都不如沙特一桶石油来得实在。平时不接触利益的时候,夸你一句Kpop是出于客气礼貌,出于维系和谐关系的需要。一旦触及到利益,Kpop这样浅薄的产业必然是第一个被放弃的。
无可否认文化影响力已成为当今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在韩国如今Kpop全员闯美,迎合欧美喜好创造出众多难听的念经曲;鱿鱼游戏大爆后电影演员转向网飞,韩影连年亏损,面临崩溃,电影市场更是被欧美国家吃干抹净;电视剧网飞化同质化严重,一点一点失去韩剧特色的背景下,在这之中衍生的Kpop,便是他们想要展现的文化,是他们要想要展现的特色。试问有谁会对这样的缝合文化产生兴趣,又有谁会为这样的格局买单?
最后,想对有些人说,申世博失败确实不是什么大事,意大利没申上也没人说他,但是没成功就大肆宣扬营造已经成功的氛围独韩国一家,29:119说成惜败的表述更是绝无仅有,韩网友指责沙特贿赂更是大韩特色,中网友苦韩营销久矣,种种缘由,嘲笑一句又怎么了?以后会有更多的洋相证明,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所谓的“与世界紧密相连的国家”,“与文明站在一边的国家”就是不如你看不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不如你表述中的“被世界抛弃的国家”,“野蛮的国家”。以后破防的机会还会有很多,不必急着叫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