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我就在地缘政治上简单解构一下双方关系的核心逻辑。(至于缅甸冲突中具体发生了什么,我既不关心,也不会去搬运新闻,因为我觉的没有什么意义)
底层逻辑是,缅甸在国际地缘权利版图中的“特殊地位”造成了中缅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缅甸是CN通向印度洋极其重要“陆上通道”和“海权节点”(直面孟加拉湾)。
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国(及其传统盟友,这里还有一个印度)都十分重视缅甸的特殊战略位置,希望把缅甸作为“平衡”(节制)CN的的重要因子,也就是所谓的“C”环(印太拒止圈)。
这个考量(节制CN)不是我说的,是美国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2022)版本中明确提及的,被视为CN对于美国Indo-Pacific region policy的一种主动干涉(反干涉)。
美国认为CN的对缅战略是;视缅甸为前出印度洋的“back door”,一个解决“马六甲的困境”的终极方案。稍微解释一下“马六甲的困境”,是指美国的战争学院过去的一系列沙盘推演,认为假设US-CN因为TW在未来发生“不可避免的战争”,那么规模和影响一定是“全球化”的,那么美军最具有“回报比率”的“战争选项”,就是封锁马六甲。因为马六甲是CN的全球能源以及物流航线的“大动脉”。CN由于不是传统海权强国,也缺乏广泛的盟国和海外军事基地,因此难以在军事上对此作出“有效的回应”。
美国的政治分析师们认为,对于CN来说,解决“马六甲的困境”的一个方案B,就是“缅甸方案”。至于为什么,大家可以参考前段的描述,同时打开谷歌地图搜搜缅甸的位置,再找一下关于“Coco Islands 上可能建设CN navy base的新闻”,两者结合起来看。
至少美国人认为,如果缅甸可以成为CN的日本,那么CN其实就找到了一个替代马六甲的“重要备案”。
所以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政Z以所谓的“民【】”去干涉缅甸内政的尝试,实际上,稍微了解美国移民政策的,都会了解,缅甸是美国移民的一个“特殊窗口”,美国通过移民政策,一直在尝试去影响缅甸的国内政策()。对于缅甸军GOV的制裁以及2020年(政变后),实际上在放松并与军GOV尝试重建ZZ联系,都被视为对抗CN影响力的一系列政策转向。
其实海外关心国际政【】的同学们是不是发现西方很久不怎么“重点宣传”去刷昂山素季了,这里的潜在逻辑其实与上文是一致的。对于美国来说,民【】也好,自【】也罢。认为美国带着这些所谓原则和主义来“干涉”是为了你好的,不是蠢就是二,至少对缅甸那些曾经很天真的以为昂山素季可以带来一切改变的人来说,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了,在缅甸军GOV的角度,他们当然不希望“过度”依赖于某一个“大国”,虽然在国际【】的角度,双方“依赖性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但这也不妨碍他们寻求域外大国去平衡地缘,至少也是给自己抬高身价“待价而沽”。
这时候,就给看似“简单的”,反诈骗和缅甸土族的军事分抗带上了地缘【】的色彩。那么大家猜猜其他地缘相关方会不会让美国得逞?这时候,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在缅甸投射自己的实际影响力,并借此满足自己利益的问题了。
以上,就是相关谈话的底层逻辑,CN走出去,不论是基于安全,还是经济利益,都不会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涩和破坏,太远了不好说,在家门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