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地500KM的轨道并不是拍摄地球的最佳轨道。卫星的发射成本主要由卫星重量和体积、轨道高度决定的,选择这种VLEO轨道应该有俩原因:1)节省成本2)带的那个相机太垃圾了,焦距太小,轨道再高几十千米估计就是糊图了,所以需要极低轨。
2、这个能不能叫卫星,看你怎么定义卫星了。我没看tim抒情的部分,拉到厂房那个画面看了一眼卫星的成品。影视飓风团队的人接触卫星的时候没带防静电手套,应该是“星”本来器件都很粗糙,仪器不精密所以无需防静电。那么迷你的“星”,还做成了光学星,那么它的姿轨控系统、遥测系统、热控系统应该其简陋,which means基本无法工作。
另外现在发射卫星都需要配备离轨措施,好奇这颗星的离轨燃料装在了哪。
下行带宽只有150M,一天只能开机15s,我很好奇是哪个商业航天公司接的数传单子。
3、之前他们团队发的探空气球,轨道高度只有40KM,那块严格来说是空天过度区域,不算航“天”.
4、单颗光学卫星的使用场景由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决定。这个“星”本质上说是太空垃圾,和光学卫星的应用扯不上关系。他们创造的应用场景的基础(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谈“分辨率”概念的图片)就是错的,对商业航天ToC的应用场景并无贡献,对网红炒作的思路倒是贡献挺大的。。我也思考了要是鼓励网红/品牌宣传都蹭航天,会不会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但是想了想之前好欢螺就冠名过火箭,长光卫星的冠名权也早就卖出去过,靠卖冠名权根本没用,而且这个星的技术、成本、利润、发射场景、应用前景都很差,对航天行业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对其他行业可能效益很大!!!
5、点赞宣传免费午餐的行为。发的虽然是太空垃圾,但是如果能带动一波公益事业也是物有所值吧。
6、我看到评论里有人说要找马斯克spacex早上天了哈哈哈哈哈哈,实际上spacex应该不接这个单哈哈哈哈。我来推测一下为啥发射日期老被推后吧。国内商业火箭的发射类似于拼车,具体怎么拼我就不说了。。能不能拼车成功要看计划轨道高度、每个乘客的外包络设计、重量。这个星不好拼车的原因就在于它太小了,发射价格很低,但是只要给它拼进去就得占地。而且火箭发完总结的任务的时候,谁不愿意说此次发的东西多牛多牛,乘客里有个这种玩具上天也没啥好写的啊。假如说我本来打算下周发你,但是临时来了个100多公斤的星的单子,那我就立刻把你拿下来,等有空再说吧。
7、感想:不得不说搞宣传还是会煽情的人来比较好。发了一个这个东西,但是却能延伸出来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感悟。我们室吃午饭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看到了传群里让我们大家看的。大家纷纷表示,从探空气球和国产卫星这两期看来,Tim这种思维方式证明了他就不是做技术的料子,从国防七子学校里拉个搞课题的研究生思路都比他强,但是他要是要来航天口的机关或者继续做技术网红那绝对前途大大滴。
很多人无法理解技术,最浅显的概念或者最基本的逻辑对他们来说也太枯燥或者没有动力去思考,只提几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再多谈人生感悟,立人设才是不败之地啊。